道理
作者: 老来有诗名(重庆)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走各的道,各有各的理。
道不同,理有异。谁裁决?你说了不算,我说了也不算,去问拳头吧,强权即公理。
2024年5月23日
点评:这篇短文《道理》虽然简短,但寓意深远,它探讨了“道理”与“权力”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个复杂而现实的社会问题。
首先,从文章的第一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走各的道,各有各的理”可以看出,作者描绘了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场景,其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形成了多种“道理”。这种多元化体现了社会的复杂性和人们思想的多样性。然而,当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道理”时,就难免会产生矛盾和冲突。
接下来,文章通过“道不同,理有异”进一步强调了不同立场和观点之间的差异。这里的“道”和“理”可以理解为人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由于人们的成长背景、价值观念、社会经验等各不相同,所以他们的“道”和“理”也会有所不同。这种差异使得人们在面对同一问题时,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和解决方案。
然而,当这种差异导致矛盾和冲突时,如何解决呢?文章给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答案:“谁裁决?你说了不算,我说了也不算,去问拳头吧,强权即公理。”这句话揭示了社会现实中的一种现象,即在某些情况下,强权往往能够成为裁决的标准。这里的“拳头”和“强权”象征着权力和力量,而“公理”则是指被广泛接受的道理或规则。当不同的“道理”发生冲突时,那些拥有权力和力量的人往往能够占据主导地位,将他们的“道理”强加给其他人。
这种现象无疑是一种悲哀。在一个理想的社会中,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观点和立场,通过沟通和协商来找到共同的解决方案。然而,在现实中,权力和力量往往能够左右事情的走向,使得一些不公正的现象得以存在。这种不公正不仅损害了人们的利益,也破坏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因此,这篇短文《道理》提醒我们要警惕权力和力量对“道理”的扭曲和破坏。我们应该努力维护一个公正、平等、自由的社会环境,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并通过沟通和协商来找到共同的解决方案。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和言论,避免因为权力和力量的影响而偏离正确的“道理”。
作者简介:曾吉林,男,1939年生于重庆市南岸区南坪镇,1959年重庆七中高中毕业,考入涪陵师专中文系,1961年该校停办后回家待业。曾做过临时工,砖瓦匠,养路工,退休后学习写诗,已出版诗集《瞎眼的勺》,《我是一条小溪》,《草根之歌》,得到诸多名家赞赏。有人劝我把那些溢美之词织一件华丽的外衣,包装自己,被我拒绝。我要用作品说话,群众的掌声才是最动听的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