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义” 与“开情”
──谈香港赤柱善安公所门联
文/陈锡波
香港赤柱善安公所(今赤柱街坊福利会)大门两旁石柱刻有一副七字门联,曰:结万古君臣大义;
开千秋兄弟深情。
未知该处以前是否曾为关帝庙,联文明显是在褒扬关羽与刘备之间的“君臣大义”和“兄弟深情”。
是否曾为关帝庙,对研究对联本身并无影响。对联本身有两点值得研究:平仄格式和联文结构。
很明显,此联并非正格七言联,正格七言联的平仄结构有两种,不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如李商隐的“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李白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以此标准律之,此联上联尚能合“仄仄平平平仄仄”(“古”字虽仄声,按惯例一三五可以不论),而下联七字只有一个“弟”字仄声,“平平平平仄平平”,第四字“兄”就不叶律了。
但是,从句读的角度看来,此联不能依正格律句四三断句读“结万古君·臣大义;开千秋兄‧弟深情”,而应读“结‧万古君臣大义;开‧千秋兄弟深情”,平仄结构是由“一字引”带领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兄”字在六字中的第三字,非音步节点,其平仄可以不论。
不仅七言联可以有如此变格读法,五言联也有。于右任有一题函谷关的五言联就是这样:“送‧千年客去,移‧一个关来”,按照句读来决定对联的平仄结构,是非正格五、七言对联创作的方法。这一方法对于正格五、七言联以外的其他字数的对联来说,是创作方法,也是基本法则:其他字数的对联的平仄格式,实际上就是由律句的四字头、三字尾、一字引、二字引配置而成,平平、仄仄为一音步,本句平仄相间、对句平仄相对、平声结尾。
谈了此联平仄格式的特点,再来看一看联文的意思通不通达?上下联联文的语法结构很简单,主要成分只是两个动宾结构的双音词“结义”和“开情”。“万古”、“君臣”与“大”都是用来修饰一个“义”字;而“千秋”、“兄弟”与“深”都是用来修饰一个“情”字。“结义”是一个常用词,“开情”就未之见也。除了“情窦初开”,“情”怎麽能“开”?
“开”字改一改行不行?以“见”字取代之,变为“见千秋兄弟深情”如何?“见”字与“结”字都是仄声,一字引仄对仄不好。那麽,换成“交千秋兄弟深情”,“抒千秋兄弟深情”或“传千秋兄弟深情”又如何?似乎“传”字比较好,但是,始终感觉未能尽如人意,气势有点不畅。也许,当年作者之所以选用一个“开”字,似乎含有旌扬刘关张桃园结义这种“兄弟深情”垂范后代、有“开”千秋之先的意思,可惜没有“开情”的说法。如何把这一层意思表达出来呢?颇费斟酌。
可见联非小道,既要协律,又要对偶,其创作难度并不在诗之下,从立意、构思、遣词、造句,以至逻辑、修辞,一副对联寥寥数字,字字须经斟酌,一点都马虎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