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不老
文/清风佛面
今年谷雨节,我们小学同学在衡阳市华新开发区聚会。10点钟左右,群主告诉我,说有位老师要和我们一起聚会。
这个消息来得突然,群里事先没透露半点消息。我问哪位老师,群主说是衙头小学的班主任老师。
班主任老师屈贵姣是位女老师,她是我的启蒙老师,群里还有万三元、万忠姣、屈连新、谭国云、谭咸仲、谭咸益7位同学也都是从学写一二三四五时开始就是她的学生。
老师快九十岁了吧!我立即调动所有记忆细胞在脑海里迅速勾绘了许多老师的画像。毕竟50多年没见面了,老师现在会是什么样子呢?
上午11点多钟,老师在老班长凌均梅同学陪同下来到了我们中间。我以脑海里调出老师所有画像逐一对照,竟然没有一张对得上号,原来我记忆中的老师是老老师,对比眼前的老师相去甚远。
老师今年84岁了,耳不聋眼不花,说话铿锵有力,腰杆挺得笔直,走路脚下生风,穿着时尚外套,系着漂亮丝巾,除了脸上依稀可以看出一些岁月痕迹外,身上几乎找不出苍老的样子。
看到眼前的老师,我立即想起杨绛。杨绛84岁时不就是老师现在的样子吗?等到老师100岁时说不定就是100岁的杨绛。
看到现在的老师,我不由自主地开始回忆起那个50多年前站在衙头小学课堂上挥舞着教鞭、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女老师,永远忘不掉的是她那张阳光灿烂的笑脸和给予过我们这些穷孩子母亲般的慈爱。
在衙头读完小学进入王祠堂银溪附小32班后,历经半个多世纪风雨侵蚀,老师在我脑海里的印象虽然大部分模糊了,但有两件事却像刻在石头上一样永远刻在我心里。
那是一个春寒料峭的早晨,我穿着单薄的衣衫、饿着肚子去上学,快到学校时突然昏倒在路上,老师急忙找凌均桂同学娘帮我放乌痧(注),待我转危为安后不知从哪里弄来一碗米饭和蛋汤给我吃。那时学校没有食堂,肯定是老师在自己宿舍里亲手为我做的。
那年月普遍穷,缺吃少穿现象很普遍,像我一样饿肚子上学也不在少数,老师给的米饭和鸡蛋汤成了我的救命仙丹,是我一生中永远忘不了的一顿人间美味,以致我至今仍见不得别人遭踏粮食。
凌均桂也是我班同学,只怪当时我年少不懂事,一句感谢的话都没有对她娘说过。
还有一年我出麻疹,病在家里一个月没去读书。复学后正逢班里小考试,我语文算术都不及格,老师不但没批评我,反而把我表扬了一顿,要班里另外两个考得比我差的同学向我学习。
老师不老是否也有不老秘诀或者吃了什么不老仙丹呢?我相信肯定有。
老师的不老秘诀就是心态好。
有好心态才有好心情,好心情是最好的养生法宝。看淡名利、看开世事、放下杂念需要好心态。春天过后不是秋,老师从不为自己的年龄而发愁,不被俗人羁绊,不受俗事纷扰,享受健康生活,一心过好自己开心快乐日子。
老师所吃的不老仙丹就是爱学习。
学习永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聚会结束后,老师把聚会时拍的照片做成音乐像册发在群里与大家分享,让我们这些50后的学生们个个佩服得五体投地。一个84岁的老人把智能手机玩得如此得心应手,足以证明老师是一个热爱学习热爱生活与时俱进的不老青年。
现在不少五零、六零后的人跟不上时代步伐,不会玩微信,不会用支付宝,有的甚至连发短信存名字都不会。
这些人并不是文盲,有的文化还不低。我原工作单位有位副科领导,比我少一岁,还做过文秘,是个不会用微信、发短信、用支付宝的典型,我曾试图教他,都被他以学不会为由拒绝了。他人不傻,牌技好,牌友们都戏称他为常胜将军。
看了老师的音乐像册,我还敢肯定老师是个经常吃保健品的人。
老师的保健品是用新思想新文化新观念新知识经过自己智慧大脑合成的。正是由于这些保健品为老师源源不断地提供了所需营养,老师才拥有健康的体魄、不凡的谈吐、谦虚的态度、优良的品德、豁达的心胸和优雅的气质,才赢得了大家的普遍尊重和爱戴,成为了我们这些学生们学习的榜样。
这次同学聚会,老师给我们带来很多惊喜,无异于在我们同学群里刮起了一阵和煦春风,我们这些五零后们突然之间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我脑海里原来那个模糊老师的印象也跟着瞬间清晰了起来。
老师84岁了,耄耋之年依然耳聪目明,精神矍铄,眼睛里闪烁着青春的光芒,看不出半点老态龙钟的样子,她的胸腔里至今跳动着的一定是一颗30岁的心脏,骨子里至今流淌的一定是一腔30岁的热血。
这就是我的老师。老师不老,我们更没有理由老去,我们一定要像众星拱月一样陪着老师一起度过一百岁。
祝老师健康长寿。百岁人生不是梦,让我们一起跟着老师,祈愿苍天再赐给我们每个人500年寿命。
谨以此文献给尊敬的老师,并分享老师为我们制作的精美音乐像册。
(注)民间疗法——刮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