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无形的绘画,
是无字的诗,
是一种抽象的最高的艺术。
它之伟大是因为
它超越了一切的限制,
文人雅士能欣赏,
乡间小儿也能欣赏,
它能直接引起心弦的共鸣,
被感动的人,
不一定要明白音乐的
理论或技巧。
托尔斯泰说过:
“音乐对于人类的理性与想象
皆不起作用,
只是使人陶醉。
我听音乐时,
不思考,不想象,
但觉有一种喜悦
而不可思议的情感,
使我徘徊于无我的境界。”
这种无我的境界,
也是美感教育里追求的一种境界。
对刚出生的婴儿来说,
也许早了一点,
因为他可能对声音没有反应。
但是,
只要稍微长大了一点,
各种声音便开始进入他的世界,
所以,
我们要尽量供给他一些
比较美丽的声音。
我们若仔细观察,
可以看到四、五个月的婴儿
听到音乐时会有极喜悦的表情,
有时甚至会手舞足蹈。
一岁的婴儿
随着节拍跳跃或扭摆,
更大的孩子
会敲打东西来配合拍子。
观察他们的表现,
有时不禁会做出一种猜测,
那就是说,
也许,
也许原始部落的歌舞
便是这样开始的吧。
有一天,
我经过桃园市一所国小的时候,
听到一位老师在教
小朋友小声地唱一首民谣,
我在窗外不禁站住了。
多美丽的声音啊!
孩子们
不必担心
别人的声音会盖住自己的,
也不必担心
会听不见老师的伴奏,
可爱的童音
把乐曲的表情解释得
十分地贴切,
让在窗外的我
也能感受到他们的快乐,
也能想象得出他们脸上的笑容,
象春日里洁白的百合花。
这样的好老师
我们一定要感谢他,
他对孩子的影响极为深远,
让孩子在领略到旋律的美感时,
也能领略到合群的重要。
合群不只是步伐一致,
目标一致而已,
合群还是一种超越,
用很温和,
很体贴的方式表达出来。
把自己的声音变小,
来适合大家的声音,
小朋友会很惊讶地发现,
这样一来,
反而会让自己的声音
变得更清晰、更美丽。
请不要轻视一位喜欢
教孩子小声唱歌的小学老师,
一个快乐的民族的开始
很可能就是一堂快乐的音乐课。
年轻的母亲们,
也请你们
不要忽视了自己的力量,
请让你的小宝贝
从你怀中就能开始领略
音乐的美妙,
请帮助他
成为一个快乐的中国人。
——The End——
《凉州词二首·其一》
《听筝》
【唐】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竹里馆》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