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走梁坪
文/张 勇
落花浅夏,缕缕徐来,草木翠绿,尤为动人。去梁坪,我住在原村支书张述正家。朋友相见,聊天半宿,话题最多的自然还是藏在这大美秦岭里的村落——“梁坪”。
清楚记得,在八年以前,我和我的朋友曾不止一次地穿过“丹江源客家山寨”门迎。这次,抱着故地重游再看看的心情,我第二天就起了大早,独自在梁坪的村道田野行走。
出篱笆围栏的院子,清新如洗的自然气息迎面扑来。在不远处一石砌墙前,立着一块图文并茂的宣传牌。看着上面简明的村情概况和直观的平面示意图,尽管介绍的是些乡间细碎的景致,却足以令人凝视半晌,叫人想起一些既熟知又陌生的事象来。
梁坪位于商州城区西北35公里处、闵家河流域中上游,距国道5公里。现有村民198户、710人,总面积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63亩。地貌呈南北走向,四面群山围绕、沟壑纵横,有沟域18条,山梁16条。年均气温14摄氏度、降雨量785毫米,海拨900—1250米。森林覆盖率95%以上。境内有画眉、锦鸡、黄羊、梅花鹿、金钱豹、果子狸等国家一、二类野生保护动物。植物种类繁多,尤以油松、栎树及其它杂树灌木为主。山寨有入口综合服务区、山水林溪景观带、绿色瓜果釆摘区、农耕文化体验区、圆梦谷探寻亲子区、客家文化观赏区等六区功能。
在靠近村子中心位置的文化广场前,晨雾轻纱飘绕,柔化着即要熟醒的山村。眼前所见,堤下小河水势亦盛,湍流翻涌,淙淙有声,映带左右。河堤一边是整洁的村道和枝絮飘然的杨柳,一边是竹林掩映的清潭和树遮半隐中的房舍。当年,村上依托独特环境资源,围绕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秦岭之嶺、丹江源头、客家文化“三张名片”,陆续规划建成的拦水坝、踏水桥、锤钓园、木草屋、荡秋千、纳凉亭,石桌凳、水磨坊、石碾子等设施景观,静静地与山水做伴,悄悄地与草木微语,给人一隐隐绰绰的朦胧意象。
环顾近处的山色,林木森森,青翠欲滴。山上绿色戴帽,山坡果树缠腰,山底坡梯改造。数代人坚持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建成的矮化核桃园、板栗园,种植的中药材,在山坡涧底交相辉映,灼灼其华。在几棵百年老树旁,尚存的三间土木结构老房子,是村上传统的打油坊。商洛花鼓山歌电视剧《天狗》、央视纪录片《大秦岭》,都在这里实地拍摄取过镜,引起了外面世界热度关注,打卡体验乡村游的客人纷至沓来,梁坪曾轰动一时。在环山挟裹的山窝子里,沟谷深深,山水有情,风物长宜,视线之内,烟岚渺渺,俨然一幅水墨画。
早晨7点左右,天空已经亮透了。层峦叠翠的远山上,披上了耀眼的晨光。多彩的朝霞在不断跳动、飘洒,把梁坪的山梁、沟谷、坡坎、庄稼地,打扮得如图画一样美丽。农家房前屋后的树上、竹林上的鸟儿,圈笼里的猪鸡,河潭里的青蛙,护院的小黄狗,也开始了斑斓放歌,与草叶上的露珠、田野里的植物,园子里的果蔬,奏响了流光溢彩的乐曲。我置身其中,抹了一把歇在头发上的雾露,十分的惬意。
我清楚的看到了梁坪的农田。这里沟谷间的宽度,说大一点,也就150—600米不等。而沟窝子里的黑褐色土地,其实是山腰下的坡坡地。看上去错落有致的坎坎梯田,田块并不大,最大的不过两三亩,其它的田块,三分五分都有,更小的溜溜田只有几厘。村上的人视土如金,见缝插针,在这样的地势种植各类作物。大块的土地种植包谷、土豆,小块的土地栽种豆角、青菜、黄瓜、葱蒜、辣椒。包谷有一两尺高了,叶片青中带绿;豆角开始拔苗,有的已攀爬上架长出嫩绿的叶;青菜绿油油,嫩得一掐就要出水;油葱成行行,挺直的悠然自在;辣椒苗秀气,待辣椒成熟,辣的味道一定很浓烈。
在梁坪,当地人讲述说,他们的先辈大抵是从清乾隆年间以后陆续从湖北黄梅、广东一带迁徙过来的,主要有黄、张、刘、吴几大姓氏。素有“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的客家人,秉性刚毅、吃苦耐劳、亲爱友善、自立自强,家族观念比较强固,为人豪放乐天,待人热情好客,有喜爱山歌民谣的传统习俗。旧时他们散住在沟梁上,只有十几户人家,后来人口增加,于是开办私熟,让孩子们读书识字,大人们山里垦植土地,当第一块平整的土地展露出来时,人们不由得喊出了“梁坪”二字。如今,梁坪的朗朗书声被鸟鸣取代,孩子们学习的地方因村合并搬到了新的学校;征集陈列在农耕文化展室里的铁耙子、升斗、风车、连枷、木叉、瓷瓮、石磨、鱼篓、蓑衣、织布机、煤油灯等300余件(套)器具,无声似有声地传承着农耕的文明。山上散居的农户随着道路用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也陆续被搬迁到现相对集中便利的地方。
我继续行走着,坡上石垒的道道田旁边,一些曲曲的山路已被新长的野草遮盖。在一略显平埫的土坡边嵌有一石,状似印章。杂草路间几棵莊实的核桃树已生叶开花,树枝若接若离。不远处,还卧有两石,状貌甚异。一块大如碾盘,顶缺一口,赫然心形;一块大如间屋,直立高擎,嶙峋古怪,石上天工般刻有一双脚印,一个完整,一个半缺。传说当年刘邦项羽约定,先入咸阳者为王。刘邦经此地,躺石上假寐,梦在龙椅之上,群臣高呼万岁。醒时见群山四拱,成朝拜之势,松涛如潮,遽然而惊,连忙趋身向石叩拜。后刘邦得天下,遂封此石为“圆梦神石”。
在梁坪的高处,泉水,日夜不息地从山缝淅出,从沙石中渗出,涓涓滴滴,慢慢悠悠汇成细小清流,或明或暗地从乱石、野花、杂草间穿过,流淌到一个低凹处就聚成了清澈的潭。当地人说,这个水潭就是秦岭南坡丹水发源的地方,站在这里能最先看见太阳的升起。“行而不辍,未来可期。”眼前,生活在自然山水间的梁坪人,正坦然接受晴朗天空下阳光的洗礼。愿他们与山水有约,与草木交心,与土地共情,用辛勤的耕耘,延续好劳动的成果,守护好山村的美丽。
【作者简介】张勇,笔名訥言,1964年生,热爱生活,喜欢悦读写作,陕西商州人,大学文化。1982年以来已有600多篇论文、散文、杂文随笔、报告文学等体裁文章在《陕西日报》等省内外数十家报刊平台发表。有30多篇论文、散文、杂文随笔及获省级以上奖励作品入选《中国“八五”科技成果选(三卷)》《商洛文学·获奖卷(1978~2022)》等版本。出版文集《案牍筆谈》。《世界文学》签约作家。
“伟大征程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577621.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