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病床前有孝媳
文/饶晓辉(江西′‘
人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意思是说,对于长年患病卧床的老人,连亲生儿子尚且难以做到日复一日地床前尽孝。的确如是,这话虽不能说绝对,但能做到长时间的无微不至,真可谓的是“凤毛麟角”。是啊!亲生儿子都难坚持做到的事,更何况儿媳呢!
可是,在江西东乡区虎圩乡上邹村,却有一个儿媳妇用行动告诉世人:我能。这个二十多年如一日,悉心照料卧病在床婆婆的儿媳妇阿香(化名,应当事人再三请求),用她的大爱善行,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赞歌。
事情要从二十五年前说起,当时才二十出头的阿香,嫁入邹家。结婚四年后,一场无情的灾难降临到这个家庭,阿香的婆婆一度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确诊为腰椎神经中枢坏死。她们辗转省、区多家医院手术治疗,不但掏空了家中所有的积蓄,而且外借了不少债务,更麻烦的是,老人今后基本上是卧床且永远丧失了行动能力,此生将与轮椅相伴。这一变故,对于一个普通甚至略显贫穷的家庭来说,无异于压上了一座沉重的大山。但阿香不为所惧,用一颗善良感恩的心,一份孝亲敬老的爱,诠释了子女孝道的深刻内涵。
在婆婆身患顽疾久卧床榻的二十多年中,她从没有半句怨言,每天在繁重的农作中挤出时间服伺年事已高的婆婆,家中柴、米、油、盐、酱、醋样样都被她打点得有条不紊。每天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婆婆洗脸擦身、换洗衣服等中午,匆匆买好菜赶回家为婆婆做饭、喂饭;晚上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到婆婆病榻前问候照顾,为老人翻身、洗澡,倒屎倒尿。三伏天里,老人因为天气太热睡不着觉,她就为老人买来电风扇,让老人睡得安稳;到了冬天,为了不让老人受凉,她就会给老人铺上电热毯,灌上几个暖水壶,放在老人的手边、脚边,每晚坚持为老人洗热水脚,按摩,保特老人血脉通畅,使老人天天都干干净净、天天都心情愉悦,从未因照顾不周而感染褥疮。婆婆需要住院时,她每天都是尽职尽责地处理完辛苦繁重的农活后,拖着一身疲倦的身体打足精神来陪婆婆,向医生细致地咨询治疗情况,为老人端水送药。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二十来年。虽然日子很艰难,她还是依然选择坚守孝道,默默奉献。
好心人,天不负。在阿香无微不至地照料下,老人的身体虽说不能恢复到了卧床前的状态,但整个人的气色,精神面貌却非常的好。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遵德守礼、孝老敬亲,一字一句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要践行起来,却也并不是寥寥几字这般容易,其背后的付出值得每一个人学习。好人是一束光芒,榜样是一种力量,在历史的长河中,二十年不过是一瞬间,但对久病床前尽孝道的阿香来说,却是几千个用心尽孝的日日夜夜。这份人间真情和世间大爱,荡气回肠,令人肃然起敬,久久难忘。

(本文采写,得到原中学任课老师邹自来的支持,在此谨表感谢!)
作者简介: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都市头条采菊东篱文学社执行副社长、特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