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耀平长篇自传连载三十一章
气气值钱
作者 : 林耀平
上一章讲到“扬扬正气”的问题。就是在“金钱至上”思想意识的侵蚀下,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不要忘了过去的苦难,不要忘了初心,不要忘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要团结一心,要弘扬正气,要立足本职自觉奉献。本章结合自身的经历,继续围绕这个“气”字再度叙叙,即: “气气值钱”,主要是三“气”。
首先是“志气”。一个人的志气太重要了!毛泽东主席于一九一零年秋考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离别时,他给父亲留下一首诗: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以此表达其一心向学和立志四方的决心。由此,我回想起当兵二十六载以后,原桂林空军学院两位空军少将--院长戴鸿生与政委王继云找我谈话,征求我的意见。我按约定的时间、地点到达王政委办公室门口,“报告”,“敬礼”,坐定后,是王政委开的口: “林政委,明年转业要模底了,看看你有什么想法?”我回答道: “明年三月份之前用我(注: 提升为副师职),我就留;不用我,我就走。”他俩互相对视了一下,还是王政委说的话: “我们说话也不管用呀!”我回答道: “那我就走(即: 转业)了。”我立即起身往外走,走到门口时,我又回过头来说了一句: “请放心,我在去地方报到之前,把部队的房子都腾出来,不给部队添一点麻烦!”两位少将对我这干脆利索的谈话回话,似乎毫无思想准备,光巴啦嘴巴,说不出话来了,或者就根本不知道该说什么为好了。因为从进王政委办公室开始到我离开,前后只有一分钟时间。人生的大转折啊,后半辈子的命运,就这一分钟我就毫不犹豫地决定了。我从事干部工作十八年,专门做干部工作业务的人,每年涉及干部转业的谈话都不少,我还从未见过这么干脆利索的谈话。倒是见过不少赖赖叽叽,死活不想离开部队,甚至耍横,威胁领导的。我的这种态度,也应当算是一种“志气”吧?
其次是“霸气”。记得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在指挥打仗的时候一直坚持的思想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因此才有了在中国工农红军时期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打得蒋介石毫无办法。特别是在第一次反围剿过程中还活捉了蒋介石的前敌总指挥张辉瓒,毛泽东闻讯立即提笔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渔家傲》“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在抗美援朝前夕,中央领导在讨论、研究出不出兵朝鲜的问题时,有人提出: 怕美国佬使用原子弹,毛泽东霸气地回答道: “他打他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说到毛泽东这些极具个性化、天不怕地不怕的霸气语言和帝王之气,我虽不敢跟伟大领袖去比,但在工作和生活中也有些许“霸气”的味道。比如: 有的县、区主要领导看不起部队转业干部,甚至在常委会上,当聊到某位军转干部在处理某件事情的时候,由于缺少一些工作经验及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过于简单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时,他就在常委会上哀声叹气地说: “嗨,部队出来的……”意思是: 部队转业干部都是“一根筋”、缺少经验、做事简单粗暴的人。有一次在一场酒桌上,我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反正是看不起部队转业干部,不是贬就损,我一听“气不打一处出”,立即说到: “转业干部又怎么了?我就是转业干部,我俩是比演讲还是比写文章,或者是比唱歌,或者比喝酒?”因为他说话的时候没想到我是部队出来的。他一听,脸马上红了,意识到说漏嘴了: “不好意思!这些方面我比不过你!”我补充说道 : “你一句话把所有的转业干部都否定了。”
还有,在我分管维稳工作中,遇到个别为一己之私利,对政府不满或对某位领导不满扬言要去北京上访的人,我就釆取“以毒攻毒”之法对他说: “你去呀,到天安门去呀,关不死你,回来还得关你。”一下把他震住了,再也不提上访的事了。本来嘛,基层的事在基层解决,你自己天大的事,最终的解决还是在县、区甚至是乡镇一级解决。这就是实际工作中的霸气。
话又说回来,作为县、区和乡镇一级的领导,一定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真心实意地去帮助百姓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不要一天到晚“高高在上”、“漠不关心”,遇到大、小事情交待下面去处理了事,自己不管不问。有的事情是确实需要领导出面才能解决的,俗话说: “老大难,老大难,老大出面就不难”。我在这方面的例子有许多,有用“二十分钟解决上访二十年的积案”,有用“十八分钟解决上访十八年的正团职老领导的积案”。因篇幅所限,不再赘述。
再次是“底气”。一个人的底气从哪来?总结我几十年在“党政军警民”五大块工作的经验,一个人的底气主要从“知识、经历、经验、胆识”中来,并且要不断地进行思考、总结、归纳与完善中日积月累而成。记得我在一次县公、检、法、司“四长”参加的饭桌上,还有几位他们的副职,我半开玩笑地对他们说: “在维护全县稳定工作上,你们要是不听指挥,老子就在酒桌上搞你们!”虽是半开玩笑的话,但这就是一种底气。因为在场的所有正副职人员,无论知识与口才,还是文笔,包括酒量,他们谁都不敢跟我比。这就是绝对的底气。可以这么说: 无人不服。在我调离县里以后一两个月,一位主官在本单位全体人员大会上说: “将来县里再也不会出现像林书记这样的政法委书记了!”认可佩服之情溢于言表。
总之,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带“长”之人,具有“志气”、“霸气”和“底气”,对于干好工作,完成各项任务,真的十分重要。这要靠不断地学习、模仿、积累、总结与提炼,方能奏效。

(V∧) 林耀平先生 
林耀平,男,一九五七年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政法专业毕业,高级政工师。出身草根,从军二十六年,其中任团政委六年,空军上校军衔。转业后任副县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分管公检法司十二年,在团、处级领导岗位上工作二十六年。长时间从事“党、政、军、警、民”工作,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在职时现场成功处置、化解多起涉及人命关天的大事,被百姓誉为“人民好公仆”,现还收藏有锦旗。现任桂林市职工大学客座教授、桂林市红色学院导师、桂林市国防教育研究会讲师团团长、桂林都市七星文艺社社长、桂林都市军旅文艺社社长、多家文学社荣誉社长、中国华南最高峰审稿者之一等等。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是桂林市党的十八大精神宣讲团成员和七星区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成员。喜欢写作、体育、文艺和教育。发表文章一千多篇,其中80%以上发表在省部级以上刊物或媒体。著书、主编十三本,共计三百八十多万字。其中,退休六年出自己的书七本,超过一百三十万字。十多年来在桂林市十七个县、区有关人员讲授儒道、读书、素质、法治、孝道等党课、传统文化课和日常思想教育课几百场次,获众多高度赞扬。一个村干部说:“我听了四十年政治课,没听过这么精彩的”。自二零二二年二月以后,每月都登上“二五财团”和“大华集团”讲坛,讲授“党声党课”和“传统文化”课,且场场精彩。在“二五财团”百期“党声党课”的授课质量评比中,技压群芳,勇夺第一,骄人业绩,非常耀眼。此外,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而独立撰写的《中国共产党在越挫越勇中走向辉煌》论文(4435字)获桂林市全市离退休老干部征文一等奖。 目前正在撰写、发布自传体长篇连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