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甘落后的我与三次觉醒
文/刘振
每一条根系都有自己的方向与使命。我深知有许多比我更为优异的同学,而我只是其中最为普通的一员。但我绝不甘心当低矮的溪流,“我本是高山”。坚定的决心支撑着我,不断读书,也是爬山。
我来自一个平凡的县城,出生于平凡的家庭,经历平凡的生活,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我将终生平凡下去。要说我唯一的优点,那就是足够乐观。高中以前,我一直是班上的开心果。说是开心果,不过是被戏谑的对象,不过是谋求关注的手段,来掩盖我面具底下深深的自卑。中考出成绩后,我看着父母难以掩饰的失望,内心被触动。我故作不在意,说不念了。父亲狠狠抽了我一下,然后跑遍全市,找了一所能要我的高中。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之深远。我第一次产生了良知。如果能当皓月,谁愿化作微光。这是我第一次觉醒。
在此之前,我不知为何读书,也不知读书有何乐趣。但中考后,我的前面是高山,后面是悬崖。我想,我不是气运之子跳下悬崖取得传承,也只好不断攀登。第一次静下心来读书,恐是无可奈何。但随着认知的提升,我不由庆幸,我还有书可读。《小王子》《平凡的世界》《了不起的盖茨比》《海底两万里》《大卫科波菲尔》《瓦尔登湖》《焦裕禄》……成为孤僻的我惟一的朋友。从教科书到课外书、从屋里到屋外、从网络到现实,我想,我爱上了读书。
“吃别人吃过的馍没味道”是焦书记的名言,也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真实写照。人的改变从来不是无缘无故的。也可能我从未改变过。老师教导我们,要学什么、背什么,我照办了。但我总想知道为什么。我非常喜欢思考,最喜欢的便是伟人那一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想掌握知识、使用知识,成为真理的“主人”。于是我开始尝试,提出自己的见解。感谢我高中的老师,没有指责一名16岁高中生拙劣的见解。后来我学到了反思,反思自己、反思学业。学到了责任、担当。三年前我被认为是朽木,大家都认为我不可能上大学、包括我自己;三年后,我来到了师大。这是我第二次觉醒。
一个受到教育的人,可以改变三代人的命运。我深刻认识到,读书对人的妙用。提高认知的方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牛人”交流……。但除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和与牛人交流等都存在门槛。对于普通人来讲,读书不仅是提高认知最具性价比的方法,也是改变命运的唯一路径。一味的抱怨世界如此不公是不可取的,世界本就不公。我们能做的就是,亲手打破不公。
“我不服”是我的座右铭。在前进的道路上,怎么会有永远的一帆风顺?世人总是羡慕别人台上的光彩灼目,却忽略其台下十年苦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难——没有人不会经历苦难。你们经历的便是我经历的。我当然不想只做一个平庸的俗人。当我们看电视剧、电影时,我们会不自觉将自己代入到主角视角。但现实情况却是,我们往往只是做了一个围观群众。我不服。在人生的舞台,我们不过百年时光,为何我只能当一名观众?为何我不能当一个主角?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疫情结束不过一年,往日苦痛仍历历在目。起初面对越来越重的疫情和寂静的校园,我的内心十分惶恐不安。由于师生比例的悬殊,饭菜、药物难以及时供应,那时我总会抱怨几句,埋怨学校的不足之处。而当我稳定下来后,我时常想,当凌晨天还没亮时,食堂的叔叔阿姨为了让三万师大学子吃上热乎的早饭,尽了多少努力;我时常想,当我们在宿舍静默时,老师们把一层层的三餐从一楼一直搬到六楼,是如何隙穴之窥的;我时常想,当我们晚上休息时,忙碌一天的驻楼教师仍然在不停的汇报工作、打扫卫生,是怎样坚守下来的。老师们的付出我们都看在眼里,他们的行为示范和言传身教,为我们以后从事教育事业提供了宝贵的财富。我想这就是读书带来的力量,教育的言传身教、书籍的精神食粮,让每一个读书的人都能绽放光芒。我们每个人都是主角,新时代的“星星之火”永不熄灭。
我一来到师大,常创新、强思想的氛围就笼罩着我。我第一次体会到大学生活的美好。同学的乐于助人、老师的卓尔不群、学校的兢兢业业让我迷醉。我第一次有了拨开云雾见彩虹的感觉。师大的老师,与外边的不同,他们不仅当经师,又当人师。特别是文学院的老师授课时,尤其倍感温馨。当专业老师告诉我们,学习要多反思时,我便知道,雏鸟回归了雁巢。一年的学习,我得到了不少学姐的帮助。在此我由衷感谢他们,也为师大点赞。当然,也更让我看到了大家的优秀。因为读书,我享受到前所未有的教育资源。回首三年前“朽木”的我,终可以欣慰一笑,不用“方悔读书迟”。
我是一个懦弱的人,可我知道,我需要勇敢。于是哪怕浑身发抖,我也会上台发言,我也要执着地发表专属于我的宣言。慢慢地,我不再害怕社交、演讲。我旁敲侧击地去了解同学们对我的评价。他们说,我是一个社牛。听到此,我会然一笑。我是怯弱的、平凡的,就像那觉醒年代里李大钊领导的工人运动中的一名工人,但我也从不屈从于命运。于是我大胆地提出了“不甘人后”。青春应该是炽热的,青春应该由我们自己掌握。我不服!我要不断充实自己,不敢放松片刻,因为我有自知之明。我成为了图书馆的常客。“伏案、执书,提笔”。此为我第三次觉醒,成为一名“剪掉心中辫子”的人。
读书不仅关乎自己命运,更与国家兴衰息息相关。翻开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直是一本“爽文”。前期出身家道中落的天下第一世家饱受欺凌,中期得天下英豪共助在江湖重新树立名号,后期合纵连横卧薪尝胆稳居五大门派之一。但中国近代史同样是一幕悲剧,字字看来都是血,百年辛苦不寻常。读书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清楚,我们为何而读书。读书改变命运,不仅改善自己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让更多的人能够读书。坚守本心比一心只读圣贤书更加重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鄙人陋见,苍白的语言是说不尽的。未来我将继续深造,力求保研、直博,去各个领域发光发热。我以自身经历抛砖引玉、希望对大家学业与生活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多读书、读好书,让更多人“不甘人后”,共建美丽中国。
希望每个人都能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作者简介:
刘振,男,山东德州人。2022级河北师范大学本科生,法学专业,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获师大2023新狮001荣誉称号,教务官网、公众号刊登多篇作品;入党积极分子、青马学员、连续两年优秀团员。2023 年专业一等奖学金、院级优秀干部,GPA:3.9。加入燕赵晚报童心童益义工团、小橘灯助残计划、书为媒等公益组织并积极开展公益,志愿时长130+,荣誉时长35+。知乎法律答主,累计帮助 1.6万人、创作作品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