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区里的活雷锋
文/王楚清
洪湖农业农村局玉沙小区内外,有一个熟悉的名字在传颂,他就是中共党员,税务干部,公务员一一苏正中。他这个人,喜欢学雷锋做好人好事,果真是这样的吗?
自老苏搬进该小区后,人们对他的印象是,这个人个子不高,衣着朴素,为人低调,办事诚实,微笑挂在脸上,无论上班或出门常骑一辆自行车。
为了出行方便且简约环保,他常骑这辆旧自行车。有一次经过门房,门房李大爹开玩笑的问他,“老苏,你怎么还骑这破车?人家机关干部不是电动车就是小汽车?”,他笑着回答道“方便”!
“宁可辛苦自己,也要方便别人”,这是一个共产党员、机关干部、文明小区居民学雷锋的初心和诺言。
在单位,他方便了好多好多客户,常骑自行车跑企业走经营户。有一年已经是大年三十了,滨湖一姓侯的鱼草经营户要求办稅票,否则年关后几十万的鱼草生意泡汤,单位放假了找不到人很着急,他只好找老苏,老苏放下手头的家务事,二话没说,帮他办了。
在玉沙小区的这些年,由于党的正确领导,小区建设焕然一新,人们的精神面貌大为改观。在这里市委市政府分管局办党委社区干部功不可没,小区业主委员会也做了一些工作,像老苏这样的学雷锋积极份子也发挥了很大作用。
小区最快捷的“服务热线”。小区里有很多杂事,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找老苏,打他的电话,连线“5302”。什么活动室的灯泡坏了、麻将机不转了,不是找电工修理工,而是找老苏,甚至外面的车子不能进院子都是找老苏,他总是随叫随到。
小区最温暖的“网上缴费”,一栋楼的老章说,我年纪大了,不会手机缴费请教老苏,他二话没说手把手教我,让我学会了手机缴费方法,真暖心。他利用业务优势,热心帮助别人办理手机楚税通,各种APP,方便别人网上缴费,其事例真是太多了。既普及了信息技术,又方便了街房邻居。
小区最热心的“公益使者”。还是前年,小区路面有一个大窟窿,院内车子通行还要绕道,只见他个人掏腰包买了一袋水泥,找来沙石,自己动手修平了路面。出进院子的柳师傅见后伸出了大拇指。
小区最廉价的“水电工”。有一回,院内公用水龙头坏了,水长流,他自费买一个新的换上。还有一回,院内3栋楼下水道淤积不通,臭水都溢到走道上了,他发现后立即进行疏理,弄臭了自己身体,方便了居民上下楼。
小区最会说的“和事佬”。一栋楼有两家因一点小事吵起来了,他知道后上门劝和,不知说了些什么话语,用了什么秘招,矛盾就调解了。
小区老人的最优“服务生”。院内有生活因难的老人,好多都得到他的帮助。他用自行车驼杜大婆去看病,扶腿脚不便的魏大妈上车,帮患眼疾的王大伯买过早的。一次,二栋80多岁的周大爹摔倒在楼梯间在呻吟,他听到后立即冲上楼把老人背回家中。
小区环境的最佳“守护神”。只要他在院子里,就不见烟头纸屑果皮,常看见他拿扫帚撮箕东扫扫西撮撮。院内绿化林缺水了,他利用休息时间提桶打水给花草树木浇水。大门和院内厕所没有门牌,他在工作之余自费安装。
小区最美“和谐家庭”。舍小家为大家,这才算是美丽家庭。春节前几天,由于老苏下班后留在活动室烧茶倒水搞服务,而爱人杜玉明却一人在家擦洗窗户玻璃,一不小心摔倒了,半天爬不起来,跛了,她没有立马告诉老苏,怕影响他的工作,等老苏回到家里看见爱人瘫痪在床,顿时伤心瘣疚,自责“家懒外勤”,但老杜没有责怪他,两人互相理解互相支持,自家吃了“哑巴亏”,医药费就花了一千多。
小区最富有的“穷家小户”。“只要精神富有就行了,穷要穷的有骨气”,这是老苏的口头褝。任两届小区业委服务小区,没有一分钱的报酬,十几年如一日无偿付出。一年365天服务老干部活动室,白天上班晚上做清洁,不领一分钱的补助,穷的只能骑自行车。这是别人说他的。“真买不起小汽车”,这是他自己承认的。
他曾服务一家莲企,企业负责人觉得苏干部吃了亏帮了忙,就送两袋莲子给他品尝一下,他硬是不收。
“真是一位活雷锋”,接触过他的人都这么说。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苏正中同志把毛主席的话记在心间,印在脑子里,落实在行动上,把自己有限的时间花在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他的事迹和精神,影响和带动了小区的文明。如今的小区,男同胞包括退休老人,每天关心政治,健身,娱乐,小区成了娱乐场。女同胞包括退休女士天天抖音,唱歌,街舞,小区成了歌舞院。
小区业委会负责人老谢说得好,小区像一台正在运转的文明机器,而“他”就是这机器上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农业农村局老干部吴局长更是语重心长,“老苏这个人确实不错,做了很多学雷锋的好事,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作者简介:
王楚清,湖北洪湖市一退休干部,喜爱文学诗歌散文,曾在《湖北日报》《荆州日报》发表过散文诗歌,也在一些文学平台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