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筆耕股田通智慧、股海詩帆找靈感
——高级工程师著名书法家孙明畅谈炒股人生
文:袁德礼 摄影:垒娘
孙明炒股不言愁,何惧千停绿意幽。小量资金探深浅,大量书籍指沉浮。苦心操守平安过,浩气操盘苦恼休。股海扬帆多险象,避风躲浪几春秋。
今天上午十点,《浦江文学》杂志社总编作家陈柏有在浦南文化馆举办高级工程师著名书法家孙明《炒股人生》金融讲座。
上海电视台国家一级编导张文龙,名作家钱钧华,华师大音乐学院著名歌唱家副教授潘幽燕,安徽大学教授袁世全,著名画家邵正夫,国家海关航运部领导庄荣,企业老总杨干贤,旅日留学研究生夏家彪等名家对孙明在各大领域取得非凡的成就,一一作了介绍与充分肯定。
著名军旅书画家作家刘俊国,局长诗人陈必华,著名律师作家陈明坚,写作高手陆惠兰,杨银娣,曹祥根,夏小康,袁清华,卫润石,史振华等30位各界名流到会祝贺孙明演讲大获成功。会议由报界大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袁德礼老总主持。
孙明畅谈炒股之后,潘幽燕即兴诗歌一首。
七绝 孙明先生股海通慧赞
潘 幽 燕
五彩台前映慧光,
文金讲座意悠长。
临池股海通天地,
诗赋财源互妙祥。
小注:
文金:文化与金融。
临池:谓研习书法。
2024.5.25,浦南文化馆五彩戏台,即兴。
下面刊登根据孙明演讲录音转译成文字转发给朋友圈与各大群……
一
首先,我說明下,我以前工作是從事船用柴油機製造與研發工作,不是金融專業人士,也非投資成功人士,只是業餘时间較早參與了中國證券市場,最多是位中国证券市场的见證人吧,今天在此文學殿堂,藝術場館,面對各位文學大咖,只能說,隨便一聊,暫且換下口味吧。
其次,我今天不是來宣傳大家參與投資的炒股的,原因是,我想信一個投資理論:叫生命投資週期理論,其理論的觀點是:投資額應與人的年齡成反比,原於此,所以,我不主張我們退休後的各位朋友,再起步涉入這市場,如已經涉入的朋友,我勸告,反而應以退為主,我?人就如此行事。 人生幾何,適者生存,今後的人生精彩,有的是地方,不一定非在此領域。(正因為如此,所以,我今天不介紹,具體投資操作方法與辦法)
接下來,談下今天我所講的題目的名字是陳柏有先生為我選定,內容我分二部分,其一,務虛部分,講點我對金融投資的感受與理念。其二,務實部分,講下中國證券市場早年的一段經歷,及個人參與其中的趣談。講的不好,還請各位老哥,老姐及朋友們包函,涼解。
一般来而言,投资是财经领域的一个主题内容,说的直白点,就是如何赚钱获利。但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你没点知识,或投资技巧与方法,要想成功,或说的俗点想赚钱、看来也并非容易。而在证券投资中(尤其在当今中国市场),没有一定的价值观,分析评估能力,技术分析方法,洞察市场走势的能力,仅靠一时冲动、自嗨勇气、鲁莽行事者,恐怕输多赢少,这市场上有多少“英雄、豪杰”资金的毁灭在分分妙妙。
所以,我们在投资的过程中,为了“成功”、或者为了最小目标,赚点小钱,当要清楚地认识这个领域,了解这个领域,从而驾御在其中、从而分得市场的一份利润。
我觉得、并认同把投资看成一门芝术,也与音乐之渊源。
投资与音乐虽然是不同类的门派,但两者似乎有某些联系。这种联系有两个层面,一是形象上的相似,二是文化心理(审美、人文)上相通。因此,有投资(K线图)是无声的音乐,音乐是有声的艺术(五线谱)
凡艺术,都有形象,股票走势和音乐有些同性,两者在时间上同样有连续性。
音乐有高、低音,长、短音,有高山流水,也有泉水叮咚,有洪水汹涌,黑云压城之势,更有晴空万里,一马平川。证券市场同样有如此景象,价格有高、有低,K线有长阳,短阴,股价会?息爆涨,势如破竹,牛气冲天、更会崩盘式暴跌,一泻千里。当然,证券市场也会一马平川,歌舞升平,莺歌燕舞的时候,小阴小阳,崎岖险阻,阴霾终日也是常态……。
综上所述,有如变幻莫测的境况,这就要求我们投资者必须要有针对性的态度,有多种不同的对待方式与方法,而不能用粗暴的手段,去孤注一掷的投入,而应该是掌握市场的节奏,有礼有节,有条不紊,顺理成章的去投资理财。
当然,从以上的“理论”,说起来也许方便,但是涉及到具体操作,应该并非容易。需要有一定的金融投资基础知识,会计财务管理知识,相关计算机软件知识,及其他各类基础理论知识如高等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统计学,甚至社会心理学的基础、当然对国家政治、政策、法规,政券的相关条列都应有了解。以上几方面做投资的朋友应该都知道的。
在此,我曾想到更多的一些抽象的问题,有人说,做诗,功夫在诗外,联系到投资,我想到了二点;其一艺术,我觉的,艺术的修养,或曰修炼也许会对投资领域有另一种影响与收获吧。每当证券市场的景象会使我想到诗与远方,想到音乐与歌声。
其二,投资、我会联想到军事,战争,我们证券的K线图,也可谓之曰战争图,看图就像在看战争作战图,更贴切的、我会比喻一场足球比赛,而那证券的价格,就如同足球,看其在前场还是在中场,亦或是在后场,由此决定是守、是盘,亦或是进、是冲,是射球入门。 在投入多少时,会想到象棋,围棋用兵之策,布局,中盘,残局的用兵,单兵作战还是多军奋战…….
总之,我以为,投资本生就是人的一种行为,所以应该与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有关。是否成功与每个人的素质有关,当然也还与幸运有缘,但这不是自身能决定的了。
今天来到文学的艺术领域、殿堂,在各位文化大咖面前,也胡乱的写几句打游诗现丑,且当一笑:
1《苦海无边》——A股人生
绿色苍茫看频中,
乱码飞舞些许红;
偏生投入向里冲,
亏本输光似乎懂。
2《投资者理念》
股海翻腾运筹屋,
捂筹震荡勿忧急:
咬定青山不放松,
长投何须争朝夕。
3《实战能手》
伺机而动选优股,
投资投机两不误:
待得云开雾散时,
一飞冲天找债主。
4《投资祈愿》
金银钱两数十千、
玉盘珍馐值几钱;
进退维谷待其中,
涉水股海岸无边;
长阳波浪会有时、
守得云开才赚钱。
5《赢钱》
选择牛股且拥有,
股不惊人誓不休:
来日方长显身手,
业飞价涨喝小酒。

二
—关于一股股票的由来及转配股的始末
凡涉水中国证券市场的人、都知道:证券交易规定最低的交易数量是100股(近年新开板的科创板股票交易的最低数量是200股,早年深圳还有个别的股票也实行过500股为起买数)也就是起板数。
新中国证劵市场刚开始不久,沪深股市还没联通,证券公司稀缺,上海的市民想买深圳市场股票只能通过仅有的一家证券公司,也就是上海的万国证劵。证券公司集资后,统一购买深圳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股票,当年深圳有5家公司股票上市;发展、万科、金田、安达、原野,不久增加了一家宝安。其中,宝安、发展二个公司是以100股为单位的,而万科,金田等其他几家是以500股为单位的。
那时候有一万元己不容易了,所以许多人都选择买深宝、其个中原因之一,因为其价格低,在3.5-3.6元之间,又是以100股为起买点,买1000股也只有3600元,而深发展当时价格在15元左右,至于万科、安达价格比宝安高,约6-8元左右,更主要是500股起买。(那是1991年的行情)。
时至1992年,因为政府发行认购证,引起了更多的人关注与参与股市,一时人山人海,证券公司应接不暇,于是更增大进入门坎,以十万、二十万.......后至50万为起点,许多普通人都望而却步,于是民间有人抱团集资购买股票一事发生。
以上所介绍的是早年证劵交易的游戏规则。下面回到主题关于1股之来历:
在讲述之前还得先讲下90年代中期另一件中国证券市场的大事:可转配股。
“可转配股”是中国在特定时期的产物。
新中国在1990年12月19日在上海正式成立。那时把股票分成(从某种角度而言)国家股,社会法人股与社会公众股,一般而言,国家股(也是法人股之一)法人股都是按原有的资产估值法而定,以一元计入成本,或以净资产值入股,价格很低,而社会上发行的公众股是以高于净资产值的溢价发行,有所区别的是前者不能流通(有点类似西方国家的优先股)。
当时,每每轮到某公司配股时,就会碰到一个问题,这配股的价格一般定在净资产值之上的某个公允价格范围,但低于市场价格(除权后)对于普通社会投资者而言,不得不交款配股,否则将损失。而对法人股,又远高于其成本,且绝大多数法人又无现金支付,于是百分之九十以上法人都放弃了。
时间到1995年,有识之士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让法人股的配股部分转让给社会公众投资者,事先公布于众方案,如某公司在配股方案中宣布:某月某日实施某股:10配3转配3。公众获配的股票一般在2周后可上市交易,而转配的股票,除交配股的钱外,还得支付转让费(一般每股0.1-0.2元),因为是法人股派生出的股票,依然享受法人股的待遇,不能上市流通。原于此点,社会上几乎百分九十九的个人都放弃了,因此,此方案行同虚设,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途径,解决法人股的出路。
为此,有关部门也动足了脑筋,写文章宣传,不失时机的动员。后来有二条的实施方案的宣传,引起我注意1:政府承诺社会法人股是“暂”不上市,2:因为配股后,总股本发生扩张,所以配后巿场价格要除权,而法人转让给社会公众股,其总股本没有扩大,所以市场价格不除权。(刚开始时,转配股也跟着配股一起除权)。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那些大券商,机构,及极少的社会公众(大慨仅百分之一的人吧)也理解了政策,并认识找到了盈利模式,于是,这部分机构及社会公群的个人开始,都各自开始各自操作。(说得直白就是购买了,但如何操作、因人而异)尽管如此,市场上绝大部份投资者、仍然几乎百分之九十九的股民不认可,也不参与,有些人,就是开始参与的,一段时期后,也还有些朋友放弃了。
5年以后,中国政府兑现了承诺(暂:我理解短暂,三年五载),2000年开始,转让的法人股开始在证券市场流通上市。价格与流通股一样,此时的市场价已是转让时价格的倍至五倍不等,当然极端的更多些。
这是中国股市继发行认购证后,又一次绝对大的投资机会成功的案例,而这市场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没有挂上钩。有些人实际上至今也不知有此回事。讲个故事,据说,在上海市场有位证劵大佬:应建中,他在92年买证购证后200张,身价从6000元到200万,而95年通过做转配股,到2000年后、身价到2000万以上直至上亿。当然还有位大佬身价过亿的刘益谦也是玩法人股的高手,但他是另一种玩法,此地就不展开了。
话说,在持有转配股的5年之中,许多持有转配股票的股民心情是不好受的,许多股民手中现金不多,买了就没钱了,后面只能放弃。大家都企盼着这部分资金能流通,真是“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股市中涨跌似乎与自己无关,其中滋味确实难消受,手拿一堆股票似乎什么都没有用。
随着时间推移,在这其中还是有人看到一丝作用,那就是上市公司股东年会,因为是股东年会,不管你拥有的是国家股、还是法人股、普通股,亦或是流通与不流通的股东,不管你拥有千万股还是几百股,甚至一股,一律平等,大家都可参加,于是许多手拿转配股的股东积极参与股东大会,在大会上可听到大会组委的年报宣传及发言,并有公司及产品的介绍,发展的愿景。对于普通者而言,更有一份小礼品。如服装厂发件产品的衬衫、西服、出租汽车公司发几十元出租车票、制笔厂发支钢笔,饭店发就歺券、东方明珠塔发参观券,园林景观公司发门票参观、药厂发口服营养品......等,而有此制造行业企业,发产品不合适,就发公交车票替代、更有某上市公司直接发每一个开会的股东二百元现金。(那次我们7位股东,委托一人花了半天时间去开会,半天的人工,收获1400元,在今天而言,也是合算的了)
如此好事,一传十、十传百,引起整个事场的人们关注,不仅是有转配股的股东每年都会去参加,而在市场有流通股的股东也会积极参加,有些“聪明”的人会在股东会登记日前一天买入若干股,第二天就卖出。起初,如此操作知道人少,股价沒什么反应,第一天买入,第二天有时股价上涨卖出,还可赚点小钱。可知道的人多后,统一行动,第一天大家买、股价乍不涨,而第二天又群起而卖,股价还有不跌之理。当你拥有票去开会时,手中股票亏损的金额早就超过那小礼品的金额了。
于是,新的“课题”放在我眼前,怎样做到既拥有了股票,又达到去参加会议的目的。还好,我学过高等数,里面有个求极限的概念,求极限,在这投资股票市场中,最小的极限就是1股。目标找到后,就是怎样操作的问题了。
于是我不仅在开会前及登记日前后考虑此事,会在平时就注意对此事关注及作为。在我操作某股票的过程中,在最后卖出的时留下一股。
多年后,我总结一下经验,关于一股的好处:
1、以最小的成本,可获得最大的效果,如,开会的资格。
2、凭1股的成本,低于小礼品的价值,1股股票我永远拥有,所以永远在成本盈亏平衡点之内。
3、万事一但拥有,难以忘怀,尽管一股很少,但因为有,所以不会忘,从另一角度考虑就是增加记忆力。
4、由于我多年的收集,对个人而言成为个人藏品达上百个“一”,也算满足了一份虚荣心,收藏爱好。
5,在几十年的股市中、因为拥有一股,证券公司在我的个人账户中“免费”记账,可以清晰地看到我的买卖交易的账目,可一目了然。(如果全卖光了,账单就不存在了)
6. 由于自己存在一股,在二级市场中,会不自觉地关心此公司,当判断有机会的时候,便于操作买了。
搞摄影的朋友都知道,一张照片中除了黑与白二色外,更多的是介于二者之间的灰色部份,这叫层次。搞音乐的朋友都知道,有高音、低音,有高调、低调,有长音有短音,这叫音价,写诗有诗眼,书法有字眼,竞技体育足球有前场,中场、后场,围棋中有围也有小尖,这些都是层次的关系。投资也是一门艺术,也是一场竞争,所以也应有层次,资金、与证券的分配,不应有两个极端,每投入可以上万股,几十万股,更可千股,百股,这也是一个层次的关系。 我觉的一个有层次的人在任何领域都应该体现有层次的艺术行为。大凡鲁莽的人与事成功的概率更小。
最后,想说明下,大概在10年前,在A股市场,沪深股,中小板,创业板市场的游戏规则己经无法通过操作留下一股。
前几年上海市场新开创一板块行业,科创板块,因为其游戏规则有别与于以往的板块。 他起买卖的下限200股,上限没定,于是我可买如:201股,501股等,以后卖出200股,就又能实现留下1股的目的。
题外,因为游戏规则200股起交易。我在实战中,摸索后,我通过合理操作,在特定的条件下,我可以一次卖出低于200股的任何股数。 如果有此需求的可个别交流。
最后我问孙明炒股赚了7位数,还是八位数,他笑而不答,只是说通过炒股学到不少做人道理。孙明无疑是成功人士,从这么多名家捧场,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一切问题……
总编辑:山旮旯
责任编辑:袁德礼
负责校对:十一指、晚风
校对:十一指、晚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