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赞世界乐器收藏家
摄影家孛儿只斤•哈斯巴更(诗三首)
葛连光
2024年5月21日晨6时30分,太阳刚刚升起,火烧云红了半个天空,政协伊金霍洛旗大楼门前,韩丽副主席带队,14名考察学习队员全部到齐,我们精精神神地上了考斯特中巴车,一群小鸟在景观树的枝头上欢蹦乱跳,“叽叽喳喳”地唱着歌,欢送我们一行出发。目标——呼和浩特市。迎着和煦的晨风,考斯特车疾驰在包茂高速公路上,一路上的绿,一路上的花,映入眼帘,道路两旁绿树成荫,阴山山脉绵延起伏,各种奇草异花泛绿、泛黄、泛红,绿得滴翠,黄得纯粹,红得似火,把人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走进呼和浩特市民族学院校史馆5楼的“北疆记忆”非遗乐器展览馆,被各种各样的乐器吸引,上世纪60年代的蒙古四胡、上世纪60年代乌兰牧骑队员使用的古筝和图布秀尔、上世纪70年代的火布斯、哈萨克族冬不拉以及京胡、马头琴等传统乐器令人满目惊喜,忍不住驻足停留。一件件乐器带着各自的文化记忆,在这里奏响北疆文化的和美乐章。孛儿只斤•哈斯巴更,40多年来,他节衣缩食、游历各地,收藏了30000多件乐器、唱片、文献图书等世界各民族音乐艺术藏品。他收藏的乐器分别有50年至5000年的历史,形成了中华民族乐器和世界乐器藏品体系,并有很多乐器藏品已成为孤品,颇为珍稀。在他的讲解中,希望赋予乐器文物新的生命力,让其“活”起来,“唱”起来,“舞”起来,从众多文物之中脱颖而出,激发更多人探索、理解音乐文化艺术奥秘的兴趣和重大的意义。
哈斯巴更今年60岁,生于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毕业于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创业和生活在呼和浩特市。他喜欢音乐文化,毕生的精力、智慧、资金全部投入到了其中。这些藏品里能够看到中华民族5000年的乐器演变发展历史,包括中国56个民族非遗乐器藏品系列,北疆各民族非遗乐器藏品系列,全国乌兰牧骑乐器藏品系列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近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乐器藏品系列,成为名副其实的乐器收藏达人。这里的每一件乐器,都有一段可说的故事。通过这一件件承载着世界各民族智慧与情感的藏品,向世人展示了非遗乐器的独特之美,是各民族多元文化交往、交流和交融的历史见证,是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记忆。
孛儿只斤•哈斯巴更,现任内蒙古天堂草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天堂草原音乐网和天堂草原摄影网CEO、内蒙古文化产业促进会第一届理事、内蒙古海外联谊会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他为蒙古音乐文化的信息化、网络化、国际化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心血,获得了广大音乐人及世界各地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一.
孛儿只斤贵族姓,
哈斯巴更传奇人。
乐器非遗珍藏家,
摄影照相流芳存。
哈萨克族冬不拉,
蒙古民族马头琴。
中华民族五千年,
瑰宝古韵九州映。
历史遗迹纷呈展,
文明传承为人敬。
千年旧物丝稠史,
万件奇珍集大成。
百国古乐领略真,
雄浑瀑布水涛声。
北疆记忆无限多,
琳琅满目藏古今。

二.
摄影创意技术新,
丝绸之路同命运。
旅游风光无限好,
生态文明幻方醒。
胶片传统实用精,
数码无人航拍清。
上海世博获银奖,
草原英才魅力金。

三.
红歌唱响时代新,
蒙古长调彩排映。
乐队高吭九垓啸,
群星璀璨千里名。
黄河沿岸航拍影,
阴山北麓网络清。
天堂草原著史篇,
尽职为民扶贤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