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睡在家里的床上,一觉醒来,长长地伸了个懒腰,一抬头,窗前香樟树的枝丫,悄悄地映入了我的眼帘,吸引了我的目光;枝头上,叽叽喳喳的鸟鸣,让我情不自禁地寻声而去。默默看着:微风拂过树梢, 枝头随风漫舞。伴着清脆的鸟鸣,树叶沙沙,和着妈妈的呼唤,将我从被窝里拉了起来。
孩提时的我,总喜欢和朋友一起嬉戏,常常乐不思蜀。到了饭点儿,妈妈总会大声吆喝,回家吃饭咯。每每听见,我给和伙伴们丢下一句,我妈在喊了!转身飞也似地应声而去。妈妈总会边端菜边招呼我,快去洗手吃饭。桌上总是有我喜欢吃的佳肴。
一次,妈妈做了一道辣椒炒花菜。洁白的花菜混着几点红辣椒,加上调料,炒的微焦,再撒上点香葱。刚刚从锅里出来,热气腾腾的,真可谓是色香味俱全!让人一看就有食欲。配着米饭,三下五除二就吃完了一碗饭。
不经意间我冒出一句,妈炒的花菜特别爽口!于是乎,那段时间,花菜便成了我家餐桌上的座上宾。接连数日,我对吃花菜便有些腻了,调侃般地问母亲,咱家菜园里的花菜都被我吃光了没?母亲却一本正经地望着我,“没有了,还想吃,我就去你二伯家给你讨些来。你要这么爱吃,那我明年多种点好了。上回,你叔叔来,我给他带了些去,你叔叔和你一样喜欢吃。”“来年吧,来年再吃妈妈炒的花菜。”我笑嘻嘻的回答。妈妈却叹息道,“要早知道你这么喜欢,我就不把那些青苗儿用来喂鸡了。该多留一些,让它长花菜好了。”我知道,妈妈是把我的玩笑又当真了。妈妈脸上流露出的那一抹无奈,让我顿生愧疚,本来是自己吃厌了花菜,却问妈妈还有吗。想来实在是不应该啊。
后来有几次吃饭没胃口,妈妈以为是因为没有花菜我吃不下饭。便问我“要不我明天去街上买点花菜回来?”“不用了,真不用了,这几天我都吃腻了。”话一开口,妈妈又夹了一块排骨放在我碗里,自顾自说道:“也是,那我明天给你杀只鸡,炖汤给你补补?”我忙说“不用不用,留着你那只鸡多下几个蛋,下次回来就有蛋吃了。”
回想我的求学之路,进入初中时,为了督促我学习,那时的妈妈是严厉的。似乎少了些许儿时对我的那丝温柔,她总是不厌其烦地提醒“作业写完了吗?就开始看课外书!”“书上的题都会做了?”“时间还早,多去看会数学书!”之类的话。我那时不理解她的苦心,总是和她对着干。有时候因为意见不和吵架,就会幼稚地以不吃晚饭来抗议。妈妈说“你以为你不吃饭饿的是我!”可透过门缝,我分明看见她眼角闪烁着泪花。但过不了一会儿,妈妈还是担心我饿肚子,让爸爸唱红脸,端着饭菜来哄我吃,他说,快吃饭吧,你也真是倔!你妈妈都急哭了。这招常让我感动。现在才明白,母亲给予我生命,我与她本是一体。当我的眼泪流出时,她的心也同我一样痛。我不吃饭,饿的是我,同样饿的还有她。
而今,我长大了。母亲的呼唤由初中那会儿监督学习的强势、严厉变成了小心翼翼,温柔而体贴。今年清明假期回家,恰逢采茶的时候。妈妈轻手轻脚走进我的房间,小心翼翼地问我,“我们去山上采茶去?”
走入大山,一股淡淡的独属于茶的清香从四面八方飘来,让人心旷神怡。山外围的茶树被赶早的人采的差不多了。妈妈带着我只能披荆斩棘向大山深处去寻。深山里略有雾气,给山上了一层朦胧的滤镜。原始的自然,朦胧的雾气,入眼皆是绿色,让我心生欢喜,觉得如入仙境。但妈妈看不见这些,她只看得见茶叶数量。山里没有人打理,杂草丛生,荆棘遍布,没有路,山很难爬。妈妈怕我毛毛躁躁地被荆棘扎到,便让我跟着她的脚步走。走时一步三回头,生怕我受到伤害。“你可要跟紧我,小心那些刺。扎到身上可有你受得。”可她却毫不在意似的用手扒用脚踩着那些丛生的荆棘。
山深处的茶树大多被一些叫不出名字的藤蔓攀附,但茶叶更鲜嫩些,阳光透过树叶,在茶叶上跳舞。使茶叶显得晶莹剔透。让人一瞧就心生欢喜。说是喊我来一道采茶,其实我并不知道什么叶是好茶,妈妈轻言细语地告诉我,摘嫩叶、三叶芽。照理说我年少,手应该灵泛些,可是却怎么也比不过妈妈那双灵巧而敏捷的手摘得多。大部分茶叶都是妈妈采的,她一边采茶叶一边听着我的碎碎念,时不时回应我几句。采茶叶很辛苦,要挑那最嫩的芽掐,指甲会被茶叶染黑,要不了多久,就腰酸背痛,又累又热。但她似乎不那么觉得。她只是觉得有我跟在身边就很幸福。
在妈妈面前,我的内心是矛盾的,有时回想起妈妈的严厉,叛逆的心理让我有些讨厌妈妈的唠叨,总认为她的固执与执着让我有些喘不过气来,总感觉她没有别人的妈妈那么开明。有时会因为妈妈的误解,在她面前耍小个性,发生不愉快的争执,但母女没有隔夜仇,每每此时,不是妈妈给我递上一个苹果,就是那准时准点的呼唤,让我不计前嫌,似乎昨天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的,甜甜地应上一句,便烟消云散。更多的时候我是心疼妈妈的,觉得她日复一日的劳作,操持着这个家,很不容易。我常常会沉溺于妈妈的温柔,眷恋她、依赖她。她的严厉、她的呼唤常常在我的梦中想起,是那么地让我思念。
而如今,妈妈的呼唤却成了我记忆中的诗,是无解的命题。她给予我生命,却从来没有奢求什么回报!

作者简介:欧阳锦怡,一本书 一支笔,便是我渴望的诗与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