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下来,抵达灵魂最深处
文/何俊锋
如果生命是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安静便应是最美的留白。安静是生命中最真的底色,是岁月中最美的留白。人生的幸福在于祥和,生命的祥和在于安静。安静,是一种归宿;闭上眼,就能看到另一个世界,那是心的世界;静下心,就能聆听到大自然的另一种声音,那是最美的声音;抬起头,就能领悟到生命的真谛,那是存在的意义。人,也许只有在安静的时候,才能抵达灵魂的最深处。
如果岁月是首歌,也是浅吟低唱,余音绕梁,每一个音符,都是没有翻版的绝唱;若岁月是首诗,千回百转,平仄留韵,每一个字符,都是来自灵魂深处的对白;若岁月是幅画,浓淡相宜,注重留白,每一笔描绘,都是对生命深深的热爱。总有一些时光,要在过去后,才会发现它已深深刻在记忆中。多年后,某个灯下的夜晚,暮然想起,会静静微笑,心中,流淌着跨越了时光河的温暖,永不消逝。
天然璞玉,需要时光的雕琢。锦瑟人生,则要禅心的滋养,内心的璞玉,需要时光的修炼与雕琢。智慧的人生,需要安静的思索与禅心修养,一个干净明澈的人生,可以拥有清透的心情和简单自持的从容,致能收获最美的回忆。等到老去的时候,坐在昏黄的灯光里,临风细细,浅浅回读,亦是不枉这一生,认真的活过。微笑能解决很多问题,沉默能避免许多问题。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一辈子来学会闭嘴。
默守一份宁静,一份纯情,用充满善良宽厚的爱意,真诚坦荡的目光去审视世界,既不张扬,更不卖弄。不漠视良心,不伤害他人。懂规矩,有分寸,不忘恩,不妄为,严以修身,知行合一。堪那青藤往事,串联安放,珍藏一路相惜的感动与美好,浅喜,深藏,让其安然,让其静好,绕指成香。成长的很大一部分,是接受。接受世事无常,接受突如其来的无力感,接受自己的缺点,找到一个平衡点,跟世界相处,和自己相处。
灵魂深处的东西,总是安静的。当灵魂成为一种信仰时,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将凝聚在一起,成为人生的力量;当灵魂沉淀为一种思想时,思想将彰显其丰富的内涵和魅力;当灵魂净化为一片山林,一条河流时,我们才真正领悟,真正懂得生命的意义。最好,岁月无惊。:若遇变故、纷乱,也有一颗处变不惊的心,一份进退自如的从容。
八宝楼吉语百印
印文:静气
文/屈军强
[玫瑰]南吕~四块玉~笔中乐情
一一一
笔情开,石耕月,
宣纸诗文挂春台。
眼前风景依然在,
八宝楼,三乐斋,
随喜来。
[玫瑰]好梦令~刻印心情
一一一
印语盈和情括,
信手奋耕柳拂。
音响落诗中,
更有吟红勃勃。
情好!情好!
福乐时时思荷。
我心如花多开怀
文/屈军强
夏日如画,美之更美!你瞧:天蓝地绿,云彩动,原野新。赏花,红红黄黄,香香艳艳,似女子容,如小孩面,
真美。花开静然,我品动情,宠辱不惊,禅意尽出。人心如花,明媚四溢,开怀一笑,快乐心扉。
夏日,上公园,观山水,登古阁,品名匾,拍鲜花,上头条。看景听景,心有思,情有乐,怡然自得。山山水水,悠悠乐乐,动中寓静,静中品幽,真是美妙奇香,无比激动!
幸福人生需要活得自在,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生活颜色,有花样的释怀,有佛禅的放下,有明月的清明,有思索的馨香。认识自己,比己如花,开了谢了,随其自然,驱除私欲,多行善事,性情温和,微笑久久,平凡的我,禅意的花朵,在平淡中,我读懂了素净清芳,安宁悠静,烟火世俗,春花秋月,彩云惠风!
“东风夜放花千树。”“春城无处不飞花。”“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
读花,吟花,我心如花!
静中读古,有悟!伏案挥毫,传神!赋诗夏凉,知情!吟红破石,印心!同道雅集,乐趣!品茗论道,开心,快意生活,自得快乐!新朋旧友,随意随缘,乐哉。
梅花,兰花,桂花,茶花,梨花,雪花,花之种种,让我想起四季诸多花之神韵。 花艳,花美,花馨,花溪,花瓶,花语,花诗,花之语言使我有了别样的获收与感动。幸福像花儿一样,微
笑是盛开在人们脸上的花朵。品花真好,平淡安然。
心诚如花,心善如花,心宽如花,心雅如花,心情如花,心愿如花。花之品,花之乐,花之悟,让自己更有了花的笑容和美好的思考!
好美!真香!我用我心组接着自己花的蒙太奇,不断闪烁回放!
红尘五月,一半诗意,时光作画,一半烟火,炊烟有韵
文/何俊锋
红尘五月,时光悠闲。一半诗意藏清欢,一半烟火掩半城。风雨过后,一川薄凉,花开花落夕阳里,淡香微醺荷头低。往事的两端,谁的流年惊鸿一梦?谁的浮生时光淡浓?光阴漫过悠闲,窈窕风景无限。一半诗意,时光作画,一半烟火,炊烟散淡。今生独爱素淡,不问过往情怀。在生命的修行里,翻看诗和远方,在一碗烟火里,斟酒沉香。
几朵白云斜夕阳,一壶老酒好时光。生命最好的安慰,是取悦自己。任尔春夏秋冬来,我自微笑向来年,笑是花开日,悦自心头甜。无声的语言,是生命最好的姿态。一纸诗意春江水,无声优雅水波甜。这是最美的语言,安放在岁月的唇边。人生知足,心装美好,闲听雨落醉看花,秋来赏月冬煮茶。不悲嘁于过往,不惊恐于未来,余生不长,善待自己。以微笑的模样,面对日升日落。
光阴浩荡,昨日花敲窗,今朝影斑驳,没有谁能让时光停歇。一纸生命的素笺上,有多少悲欢离合。往来的人海里,谁又曾记得谁曾来过,都是匆匆过客。人生,有得有失,红尘,有取有舍。没有谁能永久拥有,也没有谁会一无所有。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万事随遇而安。我许岁月以清欢,半边诗意半简单,一半烟火诗作画,一半喜欢望炊烟。
时有念风不负愿你眉间有欢喜心中有热爱
文/ 何俊锋
时间一直静静流淌,不言不语,不匆不忙,好像为完成神圣的使命,而勇敢前行,不知疲倦,没有倦容,毫无怨言。转眼,五月将尽,人生亦过半。时间无情地带走了青春、美丽、韶华、激情、浪漫,时间又有情,留下沉稳、成熟、宁静、踏实、豁达。生活,一半烟火,一半远方。一半虚幻,一半真实。一半失意,一半如意。一半逆境,一半顺境。小满已过,天气逐渐变热,向盛夏悄悄靠近。不论生活如何变迁,岁月如何改变,不骄不躁,谦虚平和,平易近人。
因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低估自己,也不用高估别人。以坦荡之心接人待物,不自卑,不自傲,不自轻。
小满时节,棵棵垂柳,绿色深深正繁茂;广玉兰树,花开朵朵,弥漫着淡淡的芳香;枇杷粒粒,可爱香甜,书写着岁月的馈赠与大地的厚重广博。于日常细碎中,亲力亲为,真情演绎小满的内涵性格:适可而止,点到为止,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给时间留缝隙,给岁月留闲情,给梦想留空间。容许普通简单的自我,在岁月长河中,慢慢修复,慢慢打磨,慢慢雕琢。
在期待中,在盼望中,在行动中,在追索中,在奋斗中,寻得更明丽的明天。五月天里,荷叶田田,执碧水蓝天涂抹浓情画卷;蜻蜓翩翩,携晨曦落日填写浅夏浪漫诗词;鱼儿慢游,捧一掬闲情逸致谱写优美新曲。五月天里,蔷薇朵朵,绚烂浅夏时光;树木葱茏,奏响生命繁茂之旋律;秧苗碧绿,逐渐开启秋天稻谷丰收的美丽前奏。五月天里,微风徐来,溪水潺潺,远山如黛,芳草萋萋,布谷鸟鸣唱美好时光。
五月天里,读一页闲适,珍一份诗意,藏一份欣喜,乐一份馨香,沐一份斜阳,赏一群白鸽飞过低矮的房屋,望一只只燕子云中穿梭。岁月里行走,难免有烦忧,难免有别离,难免有伤痛。其实,以小满的旨意把人与事,看轻些,看淡些,看开些,心胸便豁然开朗,纯净悠远。一个人,想改变世界很难,而想改变自己不难。凡事只求半称心,若不能事事如意,就试着学会释怀。在简单中求得内心的宁静,在宁静中捡拾点滴的幸福,在幸福中得健康快乐美丽温存安稳。
浅夏五月,遇见小满,愿得小满:有不断的小惊喜,雨点般降落在生活中;有不绝的春意,撒在路途上的角角落落,安慰烟火中奔波辛苦的自我和平仄人生路。浅夏来过,小满来过,风来过,雨来过,云来过……心向真向暖向阳向善,与美好相遇相逢相依。
农夫担心千粒轻
文/李根乾
布谷鸟鸣麦渐黄,
立夏过后旱猖狂。
地里无滴难灌浆,
眼看丰收心发慌。
农夫只盼夏粮丰,
留足口粮不担心。
剩余想卖给国家,
支援国防保家园。
2024-5-25于扶风
天降甘露
文/杨润杰
濛濛细雨从天降
小麦灌浆急需墒
农人地头开口笑
今年白馍甜又香
又到青黄不接时
文/王兵
青黄不接,这个由北宋大文豪丶大改革家王安石在《青苗法》中创造的词汇,似乎己经远去,很少有人提及。然而,它在我的记者生涯里,却留下了难以抹掉的记忆。
每年春夏之交,当田野里的小麦由青泛黄,一件往事就我脑海中浮现,挥之不去。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由眉县县委调到陕西广播电台不久,电台召开驻外记者工作会议,时任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黄植同志参加会议,听取驻各地市记者汇报情况。老家在安康汉阴县农村的黄高德同志,说到他回老家时发现有些群众没粮吃,外出逃荒要饭,有人甚至连别人丢到茅坑里的死猪娃也剝着吃了,还举了好几户的具体例子,黄植当即要求写个内参上报省委。
黄高德写的内参稿件在广播电视厅的内参《陕西广播电视信息》发出后,遭到省粮食厅的否认与反击,说我们电台记者谎报灾情。时任电台通联釆访部主任丁力听到后非常生气。她是一位从延安青凉山窑洞走出来的老革命,做事很是叫真,被同事戏称为马列主义老太。为了查明汉阴县的灾情,老太太给我打来电话说:王兵,你在县上工作过,对农村情况熟悉,你去陕南调查吧。我提出要和汉中记者站的季永年一起去,她同意了。于是,我从宝鸡乘火车到汉中约上季永年,一同乘阳(平关)安(康)铁路的列车到达汉阴。
我俩住进旅社,找到县委、县政府,他们不愿接待,把我们推到县粮食局,县粮食局的人不愿配合,一口否认他们那里有灾情,让我们自己去调查。不得已,我们又从县城坐火车赶到离黄高德老家较近的简池火车站,步行十几里边走边问,找到了那个村子。这是汉江支流月河岸边的一个小村落,村边小路上凉晒着一些尚未成熟而被割倒的小麦。进村找到黄高得内参中提到的几户村民,揭开锅,锅里是抄熟的麦穗丶麦粒,这就是他们用以充饥的口粮,经反复询问,内参反映的情况是真实的。
掌握了村里的情况,我们又回到汉阴县城,准备动手写内参时,却又觉得素材不夠。因为一个村的情况,不足以证明全县缺粮。于是,我们又开始寻找新的证据。在与县城一位开小店的业主老头交谈时我问:你们这么大的县城,咋看不到一个叫花子?他听我是关中口音,才压低嗓门说:他们不敢出来了,县上人见到后就送到收容站,遣送回家了。经老人指点,我们找到县城的收容站,里面关了不少人。管理人员说,能送回去的都及时送回去了,这些人有些是痴、呆、傻,有些是因为怕被遣送,故意装聋作哑,不说自己的家庭住址。随后,我们还在县医院病房和菜市场找人收集到一些情况。
第二天再次到县粮食局,值班的人见我们进来,立即借故离开,让我们坐了冷板凳。一筹莫展之际,办公室墙上悬挂着的一本电话记录簿引起我的注意,随手拿来一翻,让我喜出望外。原来,记录的内容都与灾情有关:有说县委书记马鹤年下乡遭群众围堵的;有说某村村民上吊自杀被救下的;有说某户因生活所迫卖儿卖女的;有说某乡镇多少户缺粮断炊急需救助的……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我和季永年拿出采访本,快速摘抄了不少典型内容,回到旅館写出了两份内参稿件。当时通讯不便,为了爭取时间,我拔通了电话,通采部副主任陈度同志接上后,我把稿件念一句他抄一句,抄完后很快编发了内参。随即,省粮食厅给安康调去了救济粮,让群众度过了青黄不接的困苦时光。
汉阴之行,不辱使命,让我感受到内参的重要性。在以后20多年的记者生涯中,我在搞好正面报道的同时,注重利用内参这个平台,反映社情民意,揭露过腐败贪官,平反过冤假错案,保持了职业操守。四十多年过去,往事历历并不如烟。从当年的血气方刚到如今的耄耋门坎,趁现在还没有㾒呆,写下这段难忘的回忆,与大家分享。
作于2024年5月25日宝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