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郡社区的一片绿荫下,一场特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科普活动吸引了众多居民和孩子们的目光。陶画洛文化非遗讲师们,通过亲手制作传统陶哨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并体验这一古老艺术的魅力。

活动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上午举行,地点选择在社区公园的开阔地带,以便容纳更多的参与者。陶画洛文化精心准备了陶泥和制作工具,还邀请了经验丰富的非遗讲师现场指导。孩子们和家长们围坐在准备好的小桌旁,聚精会神地听着老师讲解陶哨的历史和文化意义、黄河流域泥巴与农耕文化、小小的泥巴与非遗传承的关联。


陶哨,作为一种古老的吹奏乐器,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也是中国独有的传统手工艺品。它以其独特的音色和造型,成为了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然而,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这项技艺正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境。为了让这门古老的艺术得以传承,社区组织了这次活动,希望通过实践体验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在活动现场,可以看到孩子们兴奋地揉捏陶泥,尝试着按照讲师的指导塑造出各式各样的陶哨。他们的手中,陶泥逐渐变形,最终成为一个个小巧精致的陶哨。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成就感,而家长们则在一旁记录下这难忘的瞬间。

社区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传承非遗,更是为了增强社区凝聚力,让居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归属感和文化认同。通过这样的活动,社区希望能够激发更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也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发挥创造力的平台。

活动的成功举办,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许多家长表示,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孩子们也纷纷表示,他们期待着下一次的非遗文化活动,希望能够学到更多关于陶画洛的故事和技艺。
陶画洛文化在城郡社区的这次非遗科普活动,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愉快的周末,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社区将继续努力,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非遗文化在新一代中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