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卓伟老师笛子独奏:平湖秋月
潇洒桐庐 墨韵富春交流行
李伟华
前两天,章青禾老师约我参加5月23日的桐庐书画下乡活动行,这次活动主题是杭州西城书画社、桐庐县老年书画研究会走进富春江镇里董村,并游严子陵钓台。
里董村地处富春江镇西北部,东邻外董,南与芝夏接壤,西与建德毗邻,北靠大庄村。
里董村又名董村。历史底蕴深厚,有始建于南朝的古刹——钟山寺和始建于明代天启元年的古亭——通济亭。该村五代时出过一位司徒董举(字正忠),德泽乡里,名显一时,遂以董村命名,因后董氏分族而居,故出现了里董、外董两个地名。今外董属严陵村,里董则独立成行政村。
昨天上午九点半,我们到达里董村村委会三楼笔会室。村干部们已经把笔会现场布置的整整齐齐。大家裁纸倒墨开始一展风彩。
一开笔,陈尔东老师书写“潇洒桐庐”,以草书亮相,文字内容与书写表现融为一体。

紧接着陈光亮老师和王联雄老师就来了个“墨韵富春”,把这次交流行主题突显出来。而周超老师的“董德珍惜”,“懂得”与“董德”,巧妙运用。四字写出了里董村的魅力。2022年度董村被认定为2022年度“浙江省善治(示范)村”。
李丹老师书写伟人词《忆秦娥·娄山关》,又将我们带入雄奇悲壮、气贯长虹的岁月,感受到革命者面对困难的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

张卓伟老师写的“臻于至善”“福泰安康”,何亮老师写的“厚德载物”,郑明豹老师写的“春和景明”,徐光朝老师写的“惠风和畅”,李伟华老师写的“春华秋实”。让我们确实感到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 ,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俞秋红老师作花鸟画,将人与自然和谐之美蕴含其中。
在此期间,王联雄老师已酿诗一首:“先忧后乐范公纪,潇洒桐庐十绝奇。睦州道中已豁然,浊酒一杯富春义。”

中午,村领导亲自掌勺为大家服务。前几年,我的书画培训处的金地大厦,一楼就是桐庐土菜馆。桐庐的菜味还是特别附合我的胃口。我似乎又找到了味儿,吃的肚子也明显的鼓起来。因为有的社员还不熟悉,午餐其间,章青禾老师为大家做了一些介绍。彼此也进一步熟悉起来。
午饭后,大家一起去4公里外的严子陵钓台观光游览。
坐船富春江,想起读高中时,读背南北朝·吴均写的《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们坐船上的一段是在富春江水电站水库。水深平稳,虽非吴均所写“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但两岸高山依然不变。“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郑明豹老师使用无人机拍摄
人在江中游,如在画中行。此地亦为元代大画家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取景地。《富春山居图》我临过两遍。我在观赏两岸风景 ,同时也浮现《富春山居图》的画面。实景与画的不断切换。
我们此去的重点是严子陵钓台,我也在江中时用手机拍下严子陵钓台的远镜头,以助我将要创作的山水画《严子陵钩台》。这几年,我已经养成了习惯,面对美景要作画或作诗文以记,否则就觉得对不起这片天地。
严子陵钓台,只游览一小时,即再上船归去。一下船,迎面就见一道长长的黑瓦白墙,壁上刻有“严子陵钓台天下第一观”十个古体篆字,是自称“老梅”的杭州西泠印社名誉理事梅舒适书写。我在此留影纪念。
为什么称天下第一观呢?清代文学家严懋功言:“自古名胜以钓台命名繁多:陕西宝鸡县渭河南岸之周吕尚钓台;山东濮州之庄周钓台;江苏淮安汉韩信钓台;福建闽县之东越王王馀善钓台;湖北武昌县江滨之吴孙权钓台……吕尚、韩信、任昉三钓台较为著称,然均不及桐庐富春山严子陵钓台。” 漙儒 诗书
巴金(文章) 姜东舒(书法) 行走在岸边,欣赏着历代的题写牌刻。我在姜东舒书写的碑刻前驻足良久。西泠印社员、浙江省钱塘书法研究会会长姜东舒(1928一2008)书写巴金的文章《我爱富春江》,可惜刻字过浅,有些字迹已是不大清晰。斯人已去,感慨万千。但我与姜老的交往却历历在目。
2006年,我与姜老一起参加了浙江卫视宝藏栏目吴身元书法专题片的拍摄。姜老赠送他的小楷字帖和诗集给我。我也带了书法作品集请姜老指教。我还写了记姜老与吴身元的散文《师生缘》发表于《中国钢笔书法》杂志。不久,姜老在重病下还为我的文集《李伟华博客集》题写封面。姜老去世后,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的《姜东舒书法人生》一书选录了我写的文章《师生缘》。
再往前,我们走进严先生祠。名人、书法家题匾联甚多。北宋范仲淹守桐庐时,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并为之作记,其中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
严子陵钓台,因东汉严子陵隐居于此得名。
严子陵,名光,字子陵,会稽余姚人,东汉初年隐士。少时曾与刘秀同游学。刘秀即位后,严子陵不愿出仕,遂更名隐居,“披羊裘钓泽中”。刘秀再三盛礼相邀,授谏议大夫,仍“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老死于家,年八十。
钓台分为东西两处,均为高约70米半山上的磐石,相距80余米,在登山石径岔道上有"双清亭",民国年间所建,亭联为:"登钓台南望,神怡心旷;想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东台为严垂钓处,有巨石如笋,传为严以此支撑垂竿,石亭为乾隆年建,甚是古朴。侧有平台如矾,在此远眺,青山拥春江,俨如画卷。
历代歌咏严子陵钓台诗人甚多,我爱宋代史吉卿诗《严子陵钓台》:“功名束缚几英豪,无怪先生抵死逃。坐钓桐江一派水,清风千古与台高。”
今天,西城书画院章青禾老师吟一首《富春江游有感》:“空山碧水奔向东,沽名钓鱼就严翁。富春美景数风流,名作永世看黄公。”

而李丹老师又一曲《衷肠》回荡:“富春山水无需妆,自古名人往返忘。五彩斑斓天然素,作诗留画诉衷肠。”
而陈光亮老师已捷足先登,作出《富春江严子陵钓台》山水画作品。 一日之行,思绪千年。正是:世人皆被浮名累,闲来湖畔羡渔翁。徒争朝夕亭前客,回首两鬓如晚霜。
2024.5.24
作者简介
李伟华,号五一居士,民进会员。 1985年开始从教从艺。2009年浙江教育频道评选的“十大明星教师”。
现为杭州伟致书画院院长,CCTV央视书画签约艺术家,中国书画院高级院士,中国书画等级考试高级培训师,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培训中心教授,浙江开明画院院务委员,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