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里仁篇
【原文】
4.1 子曰:“里仁为美①。择不处chu3仁,焉得知zhi4②?''
【注释】
①里:可作名词讲,居住之地;也可以作动词讲,居住。均通。今从第二义。
②知:同“智”。
【原文】
4.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①,不可以长处乐le4。仁者安仁,知者利仁②。”
【注释】
①约:穷困之意。
②知(zhì):同“智”。
【原文】
4.3 子曰:“唯仁者能好hao4人①,能恶wu4人②。”
【注释】
①好(hào):爱好。
②恶(wù):厌恶。
【原文】
4.4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e4也。
【原文】
4.5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去)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wu1乎成名①?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②,颠沛必于是③。”
【注释】
①恶(wū)乎:怎样。
②造次:急促、仓猝。
③颠沛:用以形容人事困顿,社会动乱。
【原文】
4.6 子曰:“我未见好hao4仁者、恶wu4不仁者①。好仁者,无以尚之②: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注释】
①好、恶:同4-3章解。
②尚.通“上",超过的意思。
【原文】
4.7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①。观过,斯知仁矣②。”
【注释】
①党:类别。
②斯:就。仁:通'人”。
、
【原文】
4.8子曰:“朝闻道①,夕死可矣。”
【注释】
①道.道理,指真理。
【原文】
4.9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e4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原文】
4.10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dí也①,无莫也②,义之与比bi4③。”
【注释】
①适(dí):意为专主、依从。
②莫:不肯。无适无莫,指做事不固执。
③义:适宜、妥当。比:相近。
【原文】
4.11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原文】
4.12 子曰:“放(fǎng)于利而行①,多怨。”
【注释】
①放(fǎng):依照,或释为依据,今从后说。利:这里指个人利益。
【原文】
4.13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①,何有②?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③?”
【注释】
①礼让:礼节和谦让。
②何有:何难之有,不难的意思。是当时的常用语。
③如礼何:把礼怎么办?即如何实行礼制呢?
【原文】
4.14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原文】
4.15 子曰:“参shen1乎!吾道一以贯之①。''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②。”
【注释】
①贯:贯穿,贯通。如以绳穿物。
②忠恕.据朱熹注,尽己之心以待人叫作“忠”,推己及人叫作“恕”。
【原文】
4.16 子曰:“君子喻于义①,小人喻于利。”
【注释】
①喻:通晓,明白。
【原文】
4.17 子曰:“见贤思齐焉①,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②。”
【注释】
①贤:贤人,有贤德的人。齐:看齐。
②省.反省,检查。
【原文】
4.18 子曰:“事父母几(jī)谏①。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②。”
【注释】
①几(jī):轻微,婉转。
②劳:忧虑。
【原文】
4.19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原文】
4.20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原文】
4.21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原文】
4.22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①。”
【注释】
①逮(dài):及,赶上。
【原文】
4.23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xian3矣①。”
【注释】
①约:约束,拘谨。
【原文】
4.24 子曰.“君子欲讷ne4于言而敏于行①。
【注释】
①讷(nè):说话迟钝。
【原文】
4.25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原文】
4.26 子游曰:“事君数(shuo4)①,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①数:屡次,多次。
顾问:中华楹联学会主任倪进祥
诗经学会主任李瑞林
总编:日月(敬金忠)
讲师:胡愛民 崔艳蕊 刘翠玲
主编:蔡巧灵 柯美柘 李广恒
董德苑 毕见秋 赵偲含
主审:杨秀红 天问 蒋贵龙 凌赣文
袁谷成 张琳 俞子兰 钱秀英
刘巧英 李晓华 田卫 冰冰
野鹤 段志军 武汉军 张丽辉
汪凤森 张旭祖 郑举纲 黄伟琰
徐家齐 刘梦龙
收稿: 成人之美
制作:李凤梅
诗歌艺术:陶冉 王立云
图片:网络
盘古诗联编辑部
2023.5.1
360个图网:xishui186.360doc.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