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无关乎辈份(散文)
文/直 言
龙游河九曲十八弯,由北向南,一路奔腾流淌,来到了离城不远的大明境内,一个叫东下洋和北李庄相交的地方,便局部取直,河面加宽,河底加深,形成了一个环型水潭,传说中龙游至此,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一度曾在这里安营扎寨、休养生息,因此被当地人称之为“龙池港”。东西两岸世代居住着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寻常农户人家,已经无据可考在此繁衍生息了多少代了,龙池港已然成了人们记忆中的“母亲河”。
一个甲子前的癸卯年间的夏日六月十五,一个幼小的生命降临在龙池港河东的北李庄,离开母体便被裹入襁褓,送到了河西的章姓人家。这就是我的悲惨出生,河东出生河西生长,龙池港河水呜咽,见证了这催人泪下的辛酸一幕。
来到章家,第一个迎接我的就是我的奶奶,第一个把我拥入怀抱的也是我奶奶,第一个给了我母爱的还是我奶奶,所以我要说,就我而言,母爱无关乎辈分!她带给我的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大爱,是一种超越辈分的亲情,是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
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它从老池塘河北六队章府,另立门户搬来河南四队,爷爷人称郭老二,是章家从城西的顾庄招赘入门的女婿,奶奶许章氏是在大奶奶去世后找来的填房,养母是四队何老四家的二女儿,人称“二姑娘”,有人说章家命中少子,人丁不旺,养父母婚后多年不育,而立之年,机缘巧合,天官赐福,抱养了我。因此对于今天有人问起修家谱的话题,我只能一笑而过,哪里有什么家谱,连姓都是假得不能再假,权当是个生存符号罢了。
记忆当中,我们家住在池塘南侧由东向西的第二家,东邻是生有两个儿子的何家,并排两个住宅,西邻是生产队长家,两家都是女主人当家。我们家倒是男人当家,可就是弄不过邻居家,或许是因为爷爷是招来的缘故,总要低人一等,受人欺负,处于生活的最底层。我们家前后两进房子,前排土墙上盖着麦杆草,卸下土墙,两个人就能抬着走,后排是小檐七尺二高的“地堂屋”,倒是青砖小瓦,寒暖夏凉,聚财纳富。每年冬天农闲时,会从屋里铲出“千脚土”积肥。屋后有着一个大大的竹园,夏日中午,-家人在其间纳凉,我在奶奶看护下去河边边戏水打水拍,一个“惯宝儿”是断断不放心远游的,河水清清,鱼虾成群,从水凳下捉上活蹦乱跳的大虾,剥了壳送入嘴里,腥香沾齿,令人难忘。
自从有了我,奶奶便把全部的爱献给了我,把全部的心思放在我身上,陪我玩陪我闹,陪我笑陪我哭,饿了喂饭,冷了添衣,病了愁绪,照顾得无微不至,呵护着胜过亲生,顶在头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初进章家,襁褓之中,嗷嗷待哺,奶奶抱着我去讨百家奶,东邻的女儿哺乳期回娘家,奶奶踮着小脚,厚着脸皮,低声下气去求人家赏一口奶吃,西隔壁的媳妇生了二胎,奶水充足,奶奶伸手从鸡窝里摸出两只鸡蛋送上门去,为孙子换顿奶水,实在没办法就抱上我,到庄西头邻村的自家二姑娘门前去要奶喂我。就这样有一顿无一顿地求爹爹拜奶奶为我外出打食续命。
平常在家则是灌“米袋”喂食度命。我出生那年,正是三年困难时期,米很金贵,一般人家通年到头都看不到一粒,我们家不富裕但一家人省吃俭用,还算殷实,想方设法搞点米存着,用来煮米袋喂我。奶奶忍痛割爱从一捆土制的麻纱布上剪一小块下来,然后穿针引线缝成一个小布袋,袋口上穿上好抽动的棉纱线,露出头来,灌上一小把米,抽紧袋口,放进粥锅,把棉纱线系在木头锅盖缝里,待煮熟后捞出锅,放进小碗,冷却后喂我,稍微长大后也只有发热头疼生病时才能享受这样的待遇。
小时候,庄户人家小孩子没处玩耍,总是跟在大人后面走亲戚。我们家大多数亲戚都在本队,场南头田中间,几步就到,没有新鲜感,我去得最多的就是婆婆家,婆婆是一个很善良的老人,我过年时去就赖在那儿,跟婆婆睡,因为在婆婆的床头会有一些糖果赏赐,总是心心念念记挂着。最快乐的是跟着奶奶去老远的顾庄伯伯家,也就是爷爷的老家,他们家比我家更靠街头上,条件也不错,伯父伯母都很“惯子”,每次见婶婶带着孙子来都很热情,忙这忙那,比在家吃得好多了,关键在那儿还会遇上一些小伙伴一同玩游戏,过得很爽快很愜意,要是能留宿那儿便更加开心。一直到长大后都对他们一家人非常亲近,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对姐姐姐夫的感情胜过亲生的姐弟!
奶奶给我的爱予我的情三天三夜都说不完,这里只是撷取了几个小镜头而已,有兴趣的请前往《西乡情韵》《日月岛文学》查阅《梦中的奶奶心中的太阳》和《清明时节寄哀思》。
大爱无垠。
潺潺的龙池港河水静静地流淌,悠悠的思念情再次涌上心头。值此母亲节来临之际,一种超越辈份的别样母爱之情又一次浸润着我的心田,温暖着我的全身,让我禁不住心情激动、泪流满面!
怀念依旧。
亲爱的奶奶,在这夜深人静之时,您的音容笑貌又一次在我眼前浮现,您的亲切话语又一回在我耳边回响!
哀思绵绵。
亲爱的奶奶,阴阳两隔四十载,您在那边过得还好吗?你的“九儿”又想你了!
2024.5.12写于新城悦隽
作者简介 章友本 笔名 直言 ,江苏如皋人,如皋市水务局四级调研员退休,年轻时喜欢舞文弄墨,撰写的论文曾获省一等奖,在全国各地报刊杂志发表文章百余篇。退休后重拾旧笔,在《西乡情韵》《日月岛文学》等文学公众号发表散文诗歌五十多篇。自娱自乐,愉悦身心,以文会友,快乐余生!
总编辑:山旮旯
责任编辑:袁德礼
负责校对:十一指、晚风
校对:十一指、晚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