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与盾的启迪
作者:梁蜀生
阴与阳水与火黑与白,
如此等等,
构成一对对矛盾,
自然界如是,
社会也不例外,
所以才有了,
大千世界的精彩。
从古至今的哲学家们,
都拿矛与盾说事,
西方的泰勒斯苏格拉底,
尼采柏拉图康德黒格尔,
华夏的庄子孔子老子,
旬子孟子列子墨子,
各自坚守唯物和唯心的壁垒。
思想火花的碰撞,
创立无数新的理论,
催生人类文明的延续,
于是便有了社会阶段更替,
工业革命和文艺复兴,
战争与和平的演绎,
把整个世界搅得不得安宁。
弱肉强食中,
产生了丛林法则,
日月轮回里,
出现了阴晴圆缺,
谁都认为自己的发现,
是铁定的范畴规律,
从此便有了哲学两大派别。
自然在无穷变幻中推陈,
社会在激烈的纷争里创新,
谁都想以自己的观念,
主宰整个世界,
以至于把人类的博弈,
从地球演绎到整个天体,
直到今天仍无止境。
一个理论的创立,
有时也会本末倒置,
决定民族在争斗中兴衰,
国运在延续中顺逆,
矛盾在辩证否定中回归,
谁是谁非的标准,
只有以实践检验为本。
当易经成为中华哲学国粹,
八卦图形的线条,
便是人们崇拜的图腾,
一个罗盘可以,
测出风水走向的吉凶,
求神拜佛的庙堂,
就成了寄托信仰的平台。
人类文明史不论长短,
一技独秀应有百花陪衬,
当社会发展的车轮,
来到拐点之处,
欲避开矛的锋芒,
就会有撞向盾的粉碎,
逆潮流而动只有死亡等待。
又想起卖矛人说他的剑,
可以刺穿所有的盾,
卖盾人说他的盾,
可以抵挡所有的矛,
而矛与盾的对立统一,
如果没有条件转化作前提,
那只能是否定实践检验的痴人说梦。
经历得多了,
就看得清世间乱象,
冥想得深了,
便会悟出是非曲直,
生灵在优胜劣汰中永恒,
这或许就是量子纠缠,
赋予哲学的新意。
写于2024年5月
编者的话:
大自然和人类社会都是矛盾的综合体,古往今来二者就是在矛盾的交织和变幻中发展进步的。作为认识自然和指导社会实践的理论,只要符合和反映了客观实际,就是先进而富有创新的思想成果。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局之中,也是矛盾相互对立的又一次大爆发。把握了这一裂变的现象和规律,人们就可以处变不惊顺势而为。所以,定力和底气、信仰与观念,永远是攻坚克难无往不胜必备的条件和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