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诗红楼缘举隅
李虹
近读万久富、丁富生二位先生所编《冒辟疆全集》,笔者不禁联想起《红楼梦》中的诸多细节,深感冒诗结缘《红楼梦》并非孤例,感慨之余,特撰此文,以示同好。
冷香 暖香
众所周知,《红楼梦》中宝玉和黛玉是大观园中的叛逆者,两人一起读书,一起长大,意气相投,互为知己。但贾母、王夫人却更加喜欢四面圆通的宝钗,有意将宝钗许配宝玉,他们认为,宝钗和宝玉才是天生的一对。
黛玉妒宝玉与宝钗的“金玉缘”。一次黛玉问宝玉:“我有奇香,你有‘暖香’没有?”宝玉见问,一时解不来,因问:“什么暖香?”黛玉点头叹笑道:“蠢材,蠢材!你有玉,人家就有金来配你,人家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去配?”宝玉方听出来……这一段对话为《红楼梦》第十九回中所写。
冒襄作《戊申三月三日吴门游山行八首》,其中“三十年前曾屢过,天水园亭绿可唾。敦彝篆籀古纷披,美人香草情何那。朅来空谷孤人琴,只有青山不曾破……檐际山根横冷香,抝铁盘铜坚古性……有女如云中妇艳,烟视媚行双玉倩。深深拜佛款款行,澹墨新茶笼素练,输他暖玉不曾香,咒杀桃花无此面。杳然一去千山春,云起车迴惊复见……”
上述诗作写出冒辟疆三十年前曾在此地数次游览,还记得当年的美人香草 ……三十年后重游故地,山水景色依然,但已物是人非……行走途中,看到有漂亮的妇人“深深拜佛款款行”,想起当年和那人的玩笑语“输他暖玉不曾香”,然而“沓然一去千山春,云起车迴惊复见”,看着远去的妇人和车马,当年携姬游玩的情景,仿佛在眼前。
再看《戊申仲春重过锡山三忆诗》中第一首《忆壬午春与亡姬董小宛欢饮锡山下》“蕉叶从来酒不胜,与卿沽饮兴飞腾。黄金叵罗酌不醉,白玉玲珑松可憎……咒桃人面喜初縆……”、第二首《忆壬午春亡姬坚欲归余时五木在几祷神后一掷得全六即用全六诗为首句》“三十六宫都是春,美人深拜问良姻。斩新一掷成抛散,绝色全身有鬼神。鹃梦夜残空宛转,药房春杳忆横陈。天荒地老歌长恨,好忏应为再世因。”第三首《忆乙酉冬至后蒙难庚生履险还里时亡姬侍药舟中重泊锡山下》。这三首诗是冒辟疆专为怀念董小宛而作。与《戊申三月三日吴门游山行八首》几乎为同一时间所作,只不过前八首,我们不知他游的是吴门哪座山,怀念的是哪位美人,而《戊申仲春重过锡山三忆诗》就明明白白地告诉了读者。冒辟疆深深地怀念亡姬董小宛,三十年一直不能忘怀。
《红楼梦》中有“冷香”“暖香”之说,冒辟疆诗词中亦写“冷香”“暖香”。这样冷僻奇巧的语言在两书中都有出现,而且董小宛历来被认为是黛玉的主要原型之一。由此可见,《红楼梦》与冒辟疆渊源颇深。
白海棠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讲贾宝玉远房侄儿贾芸巴结上贾琏、凤姐后,谋得一买办花草的差事。一日在门口遇上贾宝玉,贾芸自愿拜宝玉为干爹,自称干儿子。阴历八月后的一天,“天气暑热”,贾芸给宝玉写了一封信,并送来两盆白海棠。信中说:“父亲大人万福金安……因忽见有白海棠一种,不可多得。故变尽方法,只弄得两盆。大人若视男是亲男一般,便留下赏玩。因天气暑热,恐园中姑娘们不便,故不敢面见……”比贾宝玉还大四、五岁的贾芸,为了巴结贾宝玉,竟称其为父亲大人,真是可笑之至。而因白海棠,大观园里的公子哥、大小姐们吟咏白海棠,继而成立了海棠诗社。
无独有偶,冒辟疆也有一首《咏白秋海棠》:“自昔娇红惜断肠,何来皎皎发孤芳,清秋小读谢莊赋,明媚平分虢国妆,玉砌夜凉殊寂寞,纱窗露浥更凄凉,金衣蛺蝶如相过,悞恋何郎是旧裳。”
两位作者都咏白海棠,是为白海棠稀有而为之。笔者家中常有盆栽海棠,它的根茎嫩嫩脆脆,枝干繁多,盛开时一朵朵小花娇艳欲滴,它的枝叶也是红中隐绿,绿中隐红,很有观赏性。海棠花是我们如皋再普通不过的花儿,确是在暑热天盛开至秋天。不知什么时候,花籽悄悄地落入土中,也不知什么时候,它就会从土中自发长出来,无须多大的地方,无须你精心照料,它都会高高兴兴地自由生长着。不过,“白海棠”这个品种,还是比较稀罕的。
但是,《红楼梦》的作者见过“白海棠”,他写出了大观园里的公子、小姐们因“白海棠”而吟咏,继而成立“海棠诗社”。《冒辟疆全集》中冒辟疆也《咏白秋海棠》,说明他也见过白海棠,或许是他家中的稀罕之物。两位作者都见过极稀罕的“白海棠”。这倒真巧了!笔者认为“白海棠”之说再次证明了冒辟疆与《红楼梦》关系比较密切。
蕉鹿梦残前事远
看到《冒辟疆全集》之《丁酉中秋后四日陈其年方田伯吴子班刘王孙同两儿雨宿秦淮寓馆即席限韻》(两首),其一:“交态惊看异世新,流连风雨只斯人。诸君合共连床被,顾我深渐折角巾。蕉鹿梦残前事远,雪鸿孤寄此身贫。莫言今夜难酬昔,受电甘霜一寸尘。”
我们从前言已看出,作诗时间于丁酉(1657年)中秋后第四天,冒辟疆与他的两个儿子禾书、丹书以及陈其年等一干朋友住宿秦淮寓馆,其时正下大雨,闲来无事所作。
他在诗中写了什么呢?原来他来秦淮不由触景生情,如烟往事便浮现在眼前,其时小宛已病故六年了。故地重游,冒辟疆邀大家齐聚一堂,即席限韻。诗中当然离不开秦淮往事,他诗中所说的“蕉鹿梦残前事远”,我们不妨去《红楼梦》中探寻。
笔者前文所说《红楼梦》第三十七回中,由吟诗“白海棠”吟出了个“海棠诗社”。还是在这一天,大家商量起诗社的事。黛玉道:“既然定要起诗社,咱们都是诗翁了,先把这些姐妹叔嫂的字样改了才不俗。”李纨道:“极是,何不大家起个别号,彼此称呼则雅。我是定了‘稻香老农’,再无人占的。”探春笑道:“我就是‘秋爽居士’罢。”宝玉道:“居士,主人到底不恰,且又累赘。这里梧桐芭蕉尽有,或指梧桐芭蕉起个倒好。”探春笑道:“有了,我最喜芭蕉,就称‘蕉下客’罢。”众人都道别致,黛玉笑道:“你们快牵了他去,炖了脯子吃酒。”众人不解,黛玉笑道:“古人曾云‘蕉叶覆鹿’他自称‘蕉下客’,可不是一只鹿了?快做了鹿脯来。”众人听了都笑起来。
“蕉叶覆鹿”,《列子·周穆王》中记述郑国有个樵夫打死了一只鹿,恐人看见,急忙藏在隍(无水池)中,覆之以蕉,哪知过后忘了所藏的地方,便以为是一场梦。这里黛玉是用“蕉下有鹿”来打趣探春。
《红楼梦》中的黛玉讲“蕉叶覆鹿”的典故由来,而冒辟疆在诗中说“蕉鹿梦残前事远”,这是冒辟疆对生活中所经历往事的真实表述。
真真国、真江
读《冒辟疆全集》至273页,“房兴公摧妆诗五首”,其一:“采采芙蓉秋水浔,佳人解佩意何深。真真自住真江上,容易心通绿绮琴。”这首诗好像是说:一个名叫真真的佳人住在真江上,在绮丽的秋水边采采芙蓉……
忽然想起《红楼梦》中的“真真国”来,讲的是宝钗的堂妹宝琴因探亲来到贾府。这一天,宝钗谈起也要邀一次诗社:“……四个诗题,四个词题,每人四首诗,四阕词。……要把一先的韵都用尽了,一个不许剩。”宝琴笑道:“这一说,可知是姐姐不是真心起社了,这分明难人。若论起来,也强扭的出来,不过……我八岁时节,跟我父亲到西海沿子上买洋货,谁知有个真真国的女孩子,才十五岁,那脸面就和那西洋画上的美人一样,也披着黄头发……有人说他通中国的诗书,会讲五经,能作诗填词,因此我父亲央烦了一位通事官,烦他写了一张字,就写的是他作的诗。”众人都称奇道异。
宝钗又向宝琴道:“你若记得,何不念念我们听听。”宝琴方答道:“记得是首五言律,外国的女子也就难为他了。” ……宝琴因念道:“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岛云蒸大海,岚气接丛林。月本无今古,情缘自浅深。汉南春历历,焉得不关心。”众人听了,都道:“难为他!竟比我们中国人还强。”
冒辟疆诗词中有一个名叫真真的佳人住在真江上,而《红楼梦》中也有一位佳人来自“真真国”。
再看《红楼梦》第十六回中,赵嬷嬷与凤姐的一段对话:“……赵嬷嬷道:嗳哟哟,那可是千载希逢的!那时候我才记事儿,咱们贾府正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舫,修理海塘,……”凤姐忙接道:“……那时我爷爷单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的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
“姑苏、扬州一带”,我们从这句话中分析,也就是从苏州到扬州的沿海一带。其实,如皋从有史记载以来就被称为“扬州之域”,至明朝时称扬州府如皋县。《红楼梦》中说“贾府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舫,修理海塘”,也就是在如皋东边一带海边,当时如城至海边直线距离也就二三十里。冒辟疆的父亲冒起宗,崇祯元年戊辰(1628)进士,曾任南京吏部考功司的主事,崇祯六年转郎中,后来外放到山东衮西道、粤东高肇道等地任佥事,崇祯十七年正月,漕运紧急,又起用为山东按察司副使,督理七省漕储道。那么“监造海舫,修理海塘”必是他任内所管之事。少年冒辟疆耳濡目染,这些事都变成他的创作素材写入书中。
《红楼梦》中所写“真真国”的佳人竟然能吟咏出“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而冒辟疆诗词中也出现了名叫“真真”的佳人住在“真江”上,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这不就是《红楼梦》的风格吗!
“真江”有吗?“真真国”有吗?没听说过。笔者思了又思,想了又想,猛然大悟,冒辟疆的“真江”,确是真江。一条真正的大江——长江。“真真国”也有,那就是“昨夜今宵”都在上演“朱(红)楼梦”的“水国”——冒辟疆的家园“水绘园”。而冒辟疆的家乡如皋正是位于“真江”的水边上,亦是位于《红楼梦》中宝琴所说的“西海沿子上”。
从以上四点,不难看出,冒诗与《红楼梦》结缘颇深,也许是冒诗被《红楼梦》作者所欣赏,也许是冒辟疆就是《红楼梦》的作者之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