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水远山 (九)
——“文革”红卫兵徒步长征那点事
文/魏少华 诵/梦锁清秋
九、悬崖鸡肠带儿
进入沙道沟区,感觉有些不一样,嶺上的松树特别苍劲挺拔,连鸟儿的鸣啼声也带有花鼓戏的腔调。我们路过一户人家,门口站立母女俩,小女孩七、八岁,手里拿着一面用红纸做成的小五星红旗,看着我们举着长征队旗、戴着红卫兵袖章,小女孩摇动小红旗,喊一声“红卫兵万岁”!她红朴朴的圆脸蛋、明亮的眼睛、稚嫩而热烈的呼喊留住了我们的脚步,我们干脆进屋去讨碗水喝,并送给她一张签名传单。
这是完全用木料砌建的房屋,一楼一底三个开间,小女孩读小学二年级。女主人是今上午从路过的熟人口中得到的消息,说有一个红卫兵长征队下午可能从她家门口路过,女主人很稀罕红卫兵长征队。她曾听说过当今毛主席最大,红卫兵第二大。但她不知道红卫兵长什么模样,想向中的红卫兵可能是与当年跟毛委员长征的红军差不多的样子吧。于是亲手做了一面小红旗,与女儿在门口等候着一看究竟,并在火炉上煨了一壶热茶备着。
她告诉我们,古时沙道沟曾属于湖南,因此沙道沟人都将自己确定为是毛主席的老乡,村社干部挨家挨户打了招呼,凡是外地红卫兵路过家门,去参观毛主席故居的都要热情欢迎,作为毛主席的家乡人民,不能给毛主席他老人家丢脸!
喝着暖心的热茶,戴班长介绍了我们这支长征队伍的简要情况,从戴斑长口里证实了: 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全国红卫兵代表,他手臂戴着红卫兵袖章,还喊出了“红卫兵万岁”这句口号,是用扩音器扩散出来的,整个天安门广场和长安街都听得清清楚楚,整个北京甚至全国全世界都听到了。母女俩很兴奋,终于先睹为快地见到了被毛主席接见过的红卫兵,还在家里来喝了茶。
母女俩送我们出门,几乎看不到我们的背影了还在挥手致意。
小路蜿蜒曲折,有条小溪相伴,穿过一片松林,来到一座山头,前面是一处悬崖峭壁,脚下的道路突然消失,像被折断的半截木板,消失了另外一半。我们四下寻找,刘东贵喊道,你们过来看,这里有条毛毛(小小)路。
这哪里叫路哦!我们站在坡顶往下看,在深不可测的悬崖峭壁间,有一处从坡顶缓缓向沟壑深处延伸的迹印,也不过只有一尺多宽,右边是刀切斧凿般的绝壁,左边是深不见底的沟壑。如果说它是条小路,不如说它是挂在绝壁悬崖间的一根弯弯曲曲的鸡肠带儿。在寂静的山顶,只有风掠过树梢的有气无力的叹息、从悬崖底下隐隐略略传来的溪水的哀鸣。

张德礼说它是绝壁间的一道伤痕,我也附和说,这种伤痕,岩羊也难走下去吔!刘东贵说,我先走一段看下面是什么情况。他边说边卷好旗帜,左手用旗杆柱地,右手扶着绝壁,侧着身子一步一探地往下摞步。这条路不但坡度陡,且路面多向悬崖方向倾斜,刘东贵迈步极慢,戴班长喊,东贵你小心点!刘东贵停下脚步说,先脚要站稳,眼睛切莫往崖下看,不然心是虚的,脚会打闪闪。他 小心翼翼地走了一小段就退回原地告诉我们,前面转过弯路面更窄了,大家一定要小心。张德礼也想试一试,但摞步不到两米就退了回来,他心有余悸地说,我有点发慌,眼睛发花,脚下打滑,算了!我宁愿返回去走公路,也不愿走这条路了。听他这样说,我像泄了气的皮球,连试一下的勇气也消失了。戴班长想了想说,我们在冒雪翻七曜山时,张德礼差点滑下悬崖,我现在想起还有点后怕。我们出来徒步长征,家里人担心得很,我们一定要安安全全地返回去,如果心有胆怯,就不能硬闯。
经商议决定四个人分成两路,戴班长和刘东贵走这条小路,我和张德礼返回走公路。两天后的第三天中午,我们在县城的县政府大门前会合。
我们四人携手并肩,风雨同行,一旦说到要分手各自东西,真有点迈不开脚步。这时,刘东贵突然喊起来,你们看、你们看,有什么东西从小路上爬上来了。
从下面小路的转弯处冒出一团灰褐色的东西,头上还翘起一只角,是独角兽?不象,它行动迟缓,一扬一挫地向山顶爬上来了。
待走近了才辨别清楚,是一梱干柴火扛在一位老乡的肩头上,一只手攀挽着柴火,象一只角。老乡穿双棕窝子草鞋,草鞋底还拴了防滑铁扣。他爬上山顶,放下柴火,边擦汗边问我们从哪里来?戴班长说明情况,老乡明白了我们的处境,他告诉说,这条路是因多年前一次大暴雨冲毁了一半,才变成现在这个鬼样子的。
老乡说这里叫“寡子崖”,就是走的人少,他家住在附近,靠卖柴火为生计,常年走这条路,习惯了。一担柴火在崖下分两次用肩扛上来,挑担无法行走。他还说,就是本地人第一次走这条路,都要坐下来“溜着走”。我们不明白“溜着走”是什么意思,他就做起了个示范。屁股坐在小路中间靠山壁一点,脚后跟着地为支点,双手撑在地下抬起身子,屁股离地往下溜滑,一次移动一尺左右的距离;屁股再坐下,脚后跟与双手同时用力抬起身体,屁股再朝前坐下,这样用功,行动很缓慢,但相当安全,人不会摔下悬崖去,只有晴天才能这样下山,雨天万不能走!
我与张德礼试了一下,使用这种方法向下走,桩子稳定,心里的恐惧感大为减轻。于是,我们决定也走这条“寡子崖”路了。老乡说,我帮你们把不便携带的行李拿到山下去等你们,你们慢慢下来,不要急,坐稳一步溜一步。
说也奇怪,用这种脚后跟和双手掌抬起身体、屁股移动的奇特方式、走这种危险的下山毛毛路,真是很稳当。经过两、三百米的行程后,恐惧心理逐渐消失,我问后面的张德礼,现在还怕吗?他说,这有点像蚯蚓爬沙,但比爬雪山轻松多了。爬雪山啥也看不见,现在还可以看远处的风景了,你看那只老鹰好象在我们脚下飞吔。断后的戴班长喊道,要看风景,身体不要动,身体移动时眼睛莫打望!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溜行,终于到了山底。那小溪的流水,跌下山岩,在乱石中冲撞穿行,腾起的水雾和飞沫,向两旁的树林中飘逸,这景象恰是一幅淡彩的水墨画;那哗哗的流水声响,像是为我们唱出的赞歌。虽然背心被汗水浸湿,裤子几乎被磨破,但心境一下子放松开来。在溪水边洗了手和脸上的尘土,再捧上水来喝上两口,那水是甜滋滋的。
起身再寻找行李,却看见我们的行李全都背在了两位佰生的青年村民身上,他们裂开嘴朝我们笑着,而教我们溜行下山的打柴人,柴火虽在人却不见了踪影。(待续)
作者简介:魏少华,铁路退休职工,喜欢旅游和看书,好运动和涂鸦,也喜欢写几句顺口溜自娱。
主播简介:尹相秋 (网名梦锁清秋)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国朗诵联盟会员《清秋文轩》总编,《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中华汉俳》《中国联墨缘香》副总编:2020年中国互联网首届朗读大赛获得优秀奖。有百余篇作品发表在网络平台。朗诵作品接近三千首;配音秀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