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厘子”是好东西
范良义
说中国豫西山区果农种植 车厘子,可能有人不信,但确实有。
出了西峡县城向北,经别公堰、秀水湾到石门水库大坝。一路山青水秀,风光秀美,令人赏心悦目。沿着坝东环山公路再向前两公里,就是双龙镇十亩地村的白崖沟。这里有一大片生气勃勃的车厘子果园。五月,正是新果供销旺季。
人们熟知的大樱桃,又名车厘子,原产地是德国。何时来到中国,日期待考。十多年前,笔者在郑州市的大商场首次见到它,营业员们都叫它“车厘子”。近年来,在山城西峡常见超市和串街商贩销售,称呼 大樱桃的没有叫“车厘子”的人多。足见这樱桃的“洋”名字已深入人心。
进入白崖沟不远处,在一座民房的敞篷内,一张宽大的桌子上堆着新采摘的车厘子,色泽鲜红,水灵灵的。一老者果农正在挑拣整理,进行包装。从城市慕名而来的买主接连不断,忙着给果农打卡付款。
经了解得知,果农程姓,是果园主。2015年到外地旅游时发现并引进了这个种植项目,2016年开始大面积种植。现有果园面积已达500多亩。厘果品种有红灯、中熟、早大果、萨米脱、美早等多样。其果味分微酸、酸甜、脆甜、直甜多种。
园主老程对自己的种植成功流露出一种幸福感。他说:“车厘子樱桃具有活血暖心、畅通血脉、抗衰老的功能,很受消费者的欢迎。经过多年的摸索,我已经熟练地掌握了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现在不论果品产量多少,不用外出销售,顾客上们购买,没有积压。”言下之意:生意好做,收益不错。
“车厘子”这个洋名字,让我突然感觉到:产品无论“土”和“洋”,只要适应和满足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美好生活的需要,都是好东西。在相当长的过去时代,老百姓用的火柴叫“洋火”,肥皂叫“洋碱”,这都是老百姓生活所需,可能最先是从外国引进来的,但也不能说成坏东西!
当然,洋东西有好有坏,引进或购买时要有鉴别,不能盲目。有报道说,前些年有人进口“洋垃圾”,真丢咱中国龙的脸啊!还有报道说,有国人崇拜日本的座便器,乘飞机到日本去高价购买。回到国内拆了外包装一看,同国内某厂的老产品一模一样,大呼上当受骗,把肠子都悔青了!
对“洋”东西更不能有奴性。有些人总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分不清月初和月半。不久前,美国的财长和外长先后来中国,盛气凌人,强求中国购买他们的国债。中国上过当,这次不买账。他们就恼羞成怒,回去就列了个中国商企的实体单子,又一次挥舞起“制裁”大棒。你能说“美国的月亮比中国的亮”吗?你能说美国的国债是好东西?如果谁固执地要这样说,谁不过是“美国式自由”的崇拜者罢了!
对“车厘子”这种洋东西、好东西,中国人从来都是持欢迎态度的。
2024.5.18(杂文)
作者简介
:范良义,男,西峡县人,退休干部,经济师,新闻和文学爱好者。曾任西峡县新闻协会常务理事、河南省高校秘书集团兼职研究员、河南商报特邀通讯员、西峡县第八届第九届政协委员等职。著有《西峡县集体工业志》等作品。
读后感言
文/了凡
随着时代发展需,引进物种惠民利。
车厘子栽农受益,国人喜爱口味谊。
适合种植能致富,丰产收获佳肴期。
崇洋科技不媚外,踢除糟粕留精奇。
努力学习求进步,敢于超越先锋居。
民族复兴奔正道,共创和谐共同体。
2024,05,22日
总监:张庆珍
策划:李见
主编:蔡宏丽
编审:范学爱 王红艳 刘鹏
都市头条编辑:张罡强
专栏编辑:李见
编辑:王红艳 刘鹏
技术总监:贺长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