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诗歌联合会《修竹留云》3837期
永难忘却的印象(六)
一一部队战友情谊忆
作者:秋墨
主播:风铃
“战友,战友,亲如兄弟,革命把我们召唤在一起。你来自边疆,他来自内地,我们都是人民的子弟!”
上面的这段文字是那个年代部队久唱不衰的《战友之歌》的歌词,但凡从那个年代过来的军旅人,可以说没有不会唱的。
我的军旅生涯不长,十几年时间,在役期间一直在部队机关的司令部从事参谋工作。无论在野战部队,还是军区机关,认识了天南地北的“兵”,也结下了众多影响一生的战友情。
提起战友情,难免不让人怀念当年在部队工作时遇到的一些老首长、老前辈,还有朝夕相处一起生活、一起战斗的老战友们。
1983年初夏,我因工作需要被领导临时指派到所属部队的团部机关业务部门帮助工作。到达团部的当天,接待我的四川籍业务股长十分热情,下午就在家里让已随军的嫂子准备了小菜,包了饺子为我“接风”。酒足饭饱的我,不顾股长的劝,带着尚存的酒劲,乘着刚刚黑下的天色,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就往团部的住所走去。或许是户外祁连山根冷风的作用吧,说长不长的路,一边走一边吐,让我走的十分吃力。恰在此时,被认识我的这个团的老团长发现,简单地问了几句后,一把将我背起就往团部走去,我怎么阻止都无济于事,就这样我被安全地“送回”了团部的住所。事后,难为情的我,很为这位从战争年代过来的老团长而深深感动。
部队是个大家庭,也是所大学校,成员来自五湖四海,每个成员的身上都有你学不完的东西、享不完的友情。陕西人的直率,四川人的火辣,甘肃人的豪爽,南方人的含蓄,东北的豪放,还有山西人的精细,只要相处你便会感受的真真切切。
我军校毕业后被分配在地处河西走廊一个装甲部队的司令部机关,也许当时自己的年纪较轻,一到机关科室,便受到领导和身边老同志们的关怀,业务上手把手的教,生活上贴着心的帮,可以说老同志们兄长般的关爱对当年成长中的我起了很大的作用。
由于部队工作的特殊性,无论机关还是基层分队,已婚的干部战士均面临两地分居的情况。所以家属来队探亲可以说是营区里时常出现的一道靓丽的风景。俗话说“亲不亲,家乡人”,这句话在部队十分的盛行。在我曾经的老部队里,我有多位年长我几岁的兰州同乡,只要家属来队,好吃的“拉条子”肯定是家里的主餐,那段时间我经常受邀,跟着大饱口福。那个年代国家的经济仍很困难,自然部队的伙食标准好不到那去,所以时不时地能在老乡处满足一下口福对年轻的我可是一件十分快意的事。品着家里的味,聊着家乡的天,道着心中的事,说不定娶媳妇的梦还能借机成真。
似水流年,岁月匆匆,当年的战友虽早已解甲归田,华发一把,然战友情谊却白首同归倾盖如故。这正是“战友情深何处寻?天涯未远梦牵魂。亦兄亦友足难忘,常聚常亲记忆存。回首当初甘苦共,欣欢眼下顺耳同。祝福战友体康健,乐享晚岁笑黄昏。”
2024.4.16
作者简介:森严,笔名秋墨,男,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人,国家机关退休干部,一个酷爱文学艺术的业余“选手”,中华诗歌联合会主席团专职成员。从业四十余年来,业余喜欢舞文弄墨,喜欢书法摄影,其书法与摄影作品多次在行业举办的各类比赛中获奖。近年来学写诗歌与散文,诗作以自由体见长,散文朴实无华,以往事回忆见多。很多作品被一些自媒体文学栏目登载,个别散文诗歌还被地方纸质刊物刊用,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
作为一名自幼生长在兰州的平川人,家乡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浓浓的乡土气息,始终吸引着他,影响着他。
主播简介:风铃,本名慎雅铃,兰州石化退休干部。石化银龄文学社会员,兰州西固朗诵协会会员,中华诗歌联合会主播。喜欢文学,热爱朗诵艺术,希望用声音表达生活中的美好,传递人间真善美!
中华诗歌联合会组织机构
首席顾问:吕兴福
特邀顾问:火凤凰(海外)
顾问:孺子牛、红雨随心、芝山石、钱文昌、晨曦
主席兼总编辑:梦如诗
副主席:李希勇
秘书长:艳阳天
副总编辑:追梦天涯
主席团成员:梦如诗、吕兴福、孺子牛、红雨随心、芝山石、钱文昌、李希勇、晨曦、艳阳天、米兰、追梦天涯、蓝儿、吥咻、森严、聂子、秋竹、荷塘月色、戴维
主播部成员:艳阳天、米兰、荷塘月色、戴维、云水禅心、芋蓉、草莓、叮叮、竹雨、逸心、默人、艳阳、兰子、慕紫、雪莲、蔷薇、大峡谷、风铃、一米书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