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远历史人物题咏(七律)
陈怀志
题记:开远,一座古老的城市,是人类直系始祖的摇篮,回溯1500万年前的晚中新世,小龙潭湖沼森林中,就有腊玛古猿生存。旷古洪荒,沧海桑田,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大黑山乱石密林间,有彝族先民挥戈舞钺,开拓荒原。远在夏商周时代,有阿宁蛮部落,属古句町国范围。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开边设毋裰县,为地方建置之始。三国两晋,唐朝宋代,递设西丰县、梁水县、最宁镇、地名数易,一度隶属地方割据的南诏、大理国政权。境域“悉属彝居,漫无足纪”,大抵处于游动牧耕的经济状态。元代至元十三年(1276)置阿迷州后,历代王朝实行羁縻政策,移民屯田戍边,汉民族和其他民族陆续入境,带来先进的中原文化和生产技术,民族交融,协力开发,“声教阻绝,朴陋无文”的状况逐渐改观。明代洪武(1368-1398)时期,州城建学宫、办教育、开民智、敦教化;筑堰渠、兴水利、重农耕,“地虽一隅,境实四达”。民国21年(1932)阿迷州改为开远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0年4月27日开远县人民政府成立。经国务院批准,1981年11月18日,开远撤县建市。经70余年拼搏,开远市已建成新兴工业城市,铸就无数辉煌。开远两千余年间,产生无数贤达及英雄人物。回顾历史,圈点人物,感慨系之,有诗成颂。
王廷表(新韵)
幼好诗文露颖才,成名弱冠信应该。
为官清正人钦佩,遭劫蒙冤世怨哀。
百首梅诗千古唱,几多勋业黎民怀。
吾侪掩卷知归宿,梦得长篇交美差。
注:王廷表(1490-1554),字民望、号钝庵,开远人。自幼秉性聪颖,酷好诗文。20岁中秀才,24岁赐进士,授浙江台州府推官,掌审理案件勘问刑狱之事,平反冤狱。 弱冠,指20岁之男性。 廷表为官清廉,被百姓誉为“青天”。后因仗义执言弹劾总兵贿赂朝中宰相事,被诬陷中伤,“勒令致仕”,永远不得当官。 王自四川新都归故里后,潜心治学,著述颇多。明嘉靖十三年(1534)一个冬夜,与四川状元扬慎指梅为题,各咏梅花诗百首,传为诗坛佳话。又鬻地卖田,集资兴修水利、搬迁学宫、培育士子、传播文化,与杨升庵、杨绍庵完成第一部《阿迷州志》,深受百姓爱戴。 笔者经十年收集资料,精心创作,有历史长篇小说《明代王廷表传奇》(上、下册)由团结出版社出版。
胡平表(新韵)
川贵扬名武举人,功勋卓著更坚贞。
奢安反叛哀重庆,平表嚎啕得救军。
智勇除奸收陷地,精忠行善拯灾民。
官升二品光青史,一寸丹心万两金。
注:胡平表(生卒年不详),开远人。明朝万历三十三年(1605)武举人,历任四川忠州判官等职,官居二品。 明天启元年(1621)四川土官、宣抚使奢崇明联络贵州土官安邦彦反叛朝廷。胡平表缒城而出,诣见石柱土官、宣抚使秦良玉苦苦求援,“号泣不食饮者五昼夜”,终得救兵。 胡平表率部与奢、安联军激战,收复新都,解除重庆之围,又在百市俘斩敌人数以千计,终于收复重庆。因功卓著而官升二品。
马维骐
戎马一生志壮雄,汗青留卷炳丰功。
安南抗法军威振,宣化用兵谋略通。
文赋诗书礼贤士,严仁宽猛漾儒风。
热心公益捐金万,贪者闻之不脸红?
注:马维骐(1846-1910),回族,开远大庄人。少时尚文习武,14岁即随父马定邦从征,屡建功勋。先选补开化镇右营千总,后迁任都司,补用游击加副将衔,历任普洱、临元、昭通和广东潮州总兵,擢升广东陆路提督,又调任四川提督。赏顶戴花翎,授参将,赐黄马褂,诰授建威将军。清光绪九年(1883),马奉命出师安南(今越南)抗法,独挡一路,屡败法军。宣化大战前,设谋乔装百姓,探清敌情,出奇兵连克关隘十余处。又奉命与黑旗军刘永福大破法军。马维骐征战之余勤习诗书,治军严仁并用,宽猛相济,甚得军心。 马维骐热心公益事业,在家乡“制织机数百架以课女工,种桑林数万株以兴实业,募捐款数万金以赈荒岁”,深得民心。宣统二年(1910)三月二十七日病逝于任上。宣统帝溥仪赐谥“果肃”,赐葬祭、赐恤、赐荫,并谕将其战功宣付国史馆立传。
尚德昌
而立之年眼即暝,独留功业伴英灵。
云南讲武歌三德,辛亥试锋摇朽廷。
护国救民宏愿展,反袁称帝壮心铭。
而今华夏山河丽,我唤前贤看五星。
注:尚德昌(1887-1917),开远城人。1917年赴广州接受孙中山密召,返万县执行任务,于夜间乘船探察敌情,不幸触礁船沉遇难,时年方30岁。 尚于宣统元年(1909)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与朱德、朱培德同学交好,人称“三德”。宣统三年,尚提前毕业参加辛亥革命,为推翻清政府作出了巨大贡献。 1915年,尚返昆明,在蔡锷所率护国军第一军任团参谋长,次年随军开赴四川进行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
周泽南(新韵)
光明磊落伴终生,追忆先贤颂赤诚。
从政清廉心荡荡,为官少欲骨铮铮。
曾呕心血培桃李,又使通明闪电灯。
阅罢汗青吾有悟,前人事业后人承。
注:周泽南(1857-1927),开远人。省立政法学校毕业,曾任路南县知事,科举制度废除后任阿迷劝学总董,在地方推行新学制。民国时期,先后被选为云南省第一、二、四届省参议会议员,1916年被选为中华民国参议院议员,赴北京出席参议会,值曹琨贿选,不愿同流合污,借故托词告假还乡。 1917年周首办国学社,次年改建为阿迷县立初级中学,为发展开远教育事业作出贡献,并联合集资筹办阿迷第一个电灯公司——通明电灯公司。
王有德
少年血气正方刚,风雨兼程找太阳。
哀叹神州民苦难,投身革命志高昂。
办刊译著传真理,从武习文戡恶狼。
痛惜英年先病逝,追思烈士泪千行。
注;王有德(1897-1932),开远傍甸乡红果树(今砚山平远街)人。与云南籍共产党员王德三、王复生并称“三王”。14岁离家赴州、省城求学,寻找光明。 王自小目睹军阀混战,生灵涂炭,心生哀怨。他在北大得到蔡元培信任,在陈独秀、李大钊等革命先驱的培养下,投身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成为校内组织的排头兵。 王尊崇马列主义,曾翻译德文版《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第一卷)、《震撼世界的十日》等书篇,又担任《工人周刊》等刊物编辑,参与出版《革新》(后改《铁花》)杂志。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进入黄浦军校学习。 1927年9月王有德参加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1929年加入第十九军任参谋、营长、团长等职。1932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上海,时年35岁。
张书绅
育才执教济贫穷,投笔从戎屡建功。
湘鄂试锋诛日寇,双桥浴血显精忠。
爱民爱国言豪迈,无畏无私乐鞠躬。
党与人民牢记住,千秋万代唱英雄。
注:张书绅(1909-1940),开远大庄乡人。省立昆华中学毕业后回乡办学无偿执教5年。1936年考入黄埔军校,1938年随滇军五十八军奔赴前线抗击日寇。历任排长、连长,少校区队长。 张转战湘、鄂、赣与敌作战,屡立战功。在汀泗桥、赵李桥一带与日寇相遇,指挥若定,浴血奋战6天,率部突围成功。 1940年6月在南昌会战中,与日寇白刃血战,身负重伤,仍指挥战斗,终因流血过多,不幸壮烈殉国,时年31岁。追授陆军中校衔。
陈开明
慷慨高歌上战场,打平天下好还乡。
遗诗倾诉男儿志,热血豪书壮烈章。
奔赴延安增本领,驻防绥远卫中央。
牺牲卅岁犹无足,美誉却赢千古扬。
注:陈开明(1918-1947),开远西山杨柳冲人。少时勤奋好学,景仰古今民族英雄。有遗诗一首:“为谁辛苦为谁忙,慷慨高歌上战场。男儿立下翻天志,打平天下好还乡。”
1938年陈到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任团参谋长,在绥远大青山战斗中不幸壮烈牺牲,终年29岁。
王宝福
修五名声似涌泉,追思往事味长鲜。
蕌头韵雅芳千古,杂果酒香飘九天。
为取真诚甘饿死,欲成极品少安眠。
人和玉液将人醉,更励吾侪永向前。
注:王宝福(1894-1961),字修五,号升九,开远名特产品杂果酒、甜蕌头的创制人,商号“源永利”酒庄,位于开远钝庵路(今人民中路红疆饭店旁)。 甜蕌头酸甜可口,脆糯相宜,橙色悦目,风味独特,畅销各地,蜚声中外。杂果酒以多种鲜果精制而成,色泽红艳,汁稠凝重,果香回味,酒味清醇,名扬中外。 王宝福以货真价实取信于人,说:“饿死不倒牌!饿死事小,失信事大。”为创造精品,他和妻子孙如兰废寝忘食,事必躬亲,费尽心机。
彭子光
一生坎坷奈其何?总以红心逐浪波。
带过立功勤奋斗,揭竿举义勇挥戈。
作风正派抛私念,信仰坚牢露笑涡。
我为子光生敬意,征途漫漫不蹉跎。
注:彭子光(1905-1970),开远人。军阀手下当兵,投身革命入党后曾犯错误,被停止组织关系。但抗日救国雄心不改,仍不断开展革命活动。 彭边教书边革命,1947年组织了一次农民暴动,失败后又策动民变武装反蒋,并与中共地下党取得联系。1950年调任蒙自专区中级法院任副院长,秉公执法,作风正派。1952年8月蒙冤被开除党籍,仍努力工作,并教育儿子:“你可以不认我这个父亲,但一定要相信我们党。”1985年恢复党籍和名誉。
杨正芳
正步青云又弃戎,几番起落泣秋风。
铁监遭困胸燃火,旧业重操气贯虹。
日暖身心恩欲报,业标史册志仍雄。
春天虽怨寒流急,仍瞩妻儿对党忠。
注:杨正芳(1900-1978)开远布沼小寨人。1925年投军,1927年在云南军阀张汝骥部任团长,1930年张失势后即回乡务农。 杨于1948、1949年两次遭国民党迫害入狱,出狱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任边纵十支队护乡第九团团长。 杨在布沼地区领导武装起义,后又参加剿匪、土地改革运动,屡建功绩。 1952年杨在整风运动中被“劝其退党”,1953年被开除党籍。回乡后对妻儿说:“我相信党,只要共产党不变色,我的问题总有水落石出之日。”1982年恢复党籍和名誉。
陈怀志 1945年2月生于云南石屏。迄今在全国300余种报纸、杂志、书籍发表文学作品200余万字,作品多次获奖。出版长篇历史小说《明代王廷表传奇》、小说选集《清河缘》、130首诗词入编《诗书画三人行》,待出版散文集《文心琢玉》、诗词集《倾听天籁》、古籍评赏《杨升庵王钝庵双百梅花诗鉴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