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 河 大 桥
作者:刘汉江
到泰国旅游,我饱览了神奇旖旎的异国风光,高大婆娑的椰林、蔚蓝无际的大海、金碧辉煌的庙宇、灯红酒绿的闹市,让人驻足留连,叹为观止。回国后,我试图用文字来记录这段旅程,第一个想到的竟然是桂河大桥。
桂河位于泰国的西北部,呈东西走向,河面宽阔,水流缓慢。河的南岸是缅甸,北岸是泰国,这是一条泰缅两国的界河,桂河大桥是横跨桂河,是连接泰缅的一座单轨铁路桥,桥身全部用厚重的钢梁支撑,尽管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侵蚀,仍十分坚固,巨大的桥身在夕阳的余晖下发着清冷的金属光泽。
我们在当地导游的带领下,向桂河大桥走去。迎面看到桥头矗立着两个黑乎乎的东西,起初以为是桥头堡,走近一看,让人心惊肉跳,毛骨悚然,原来是两颗巨大的航空炸弹,我们一行人大惑不解,这样一个游人如织的旅游景区怎么会放置两颗炸弹?!当地导游神情庄重地向我们介绍说,二战期间,桂河大桥是一座重要的战略桥梁,是运输战争物资的滇缅公路上极其重要而又是唯一的交通线,日军出动了大批的飞机企图炸毁这座桥梁。中国远征军奉命扼守这座大桥,与日军展开了几天几夜的浴血奋战,以牺牲二千多名将士的惨重代价保住了这座大桥。这两颗炸弹是在二战结束后,当地政府疏浚桂河时从河底淤泥里挖出来的,是日军飞机投向大桥未能引爆的巨型炸弹,炸弹约有一千多公斤,高一米多,直径近二米,一个人都抱不拢。当地人为了纪念这段历史,将打捞上来的炸弹拆除了爆炸装置,安放在桥头供游人参观,以告诉人们珍惜和平,勿忘历史。
一席话,说得我们的心情十分沉重。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走上桂河大桥,从桥上看桂河,宽敞的河面波光粼粼,被残阳映得鲜红,仿佛是当年守桥将士们汩汩流淌的热血。
桂河大桥的南端就是缅甸的地界了,这里并没有设立关卡,据说是泰缅政府为了更好地让人们游览桂河大桥,两国特意将边防哨所从桂河大桥向各自国境内退了一公里。我们走下桂河大桥,桥下是缅甸人开设的一个集市,经营着莫辨真假的象牙、玛瑙、玉器、翡翠和当地出产的旅游纪念品。我看到一个摊位上有一种缅甸当地的“土烟”,是用整张烟叶裹成的,价格也很低廉,便买了一包,共十枝,我点着后抽了一口,辛辣的烟味呛得我差点没把眼泪掉出来……
我们信步向前走去,看到桥头东侧有一片很大的树林,树林中间矗立着一块高大的石碑,走近一看,碑文是用中文写的,上刻“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纪念碑”。我们肃然起敬,想到那么多优秀的中华儿女为了抗击法西斯的侵略,为了民族的自由和解放,不远万里来到异国他乡浴血奋战,战死在远离祖国、远离亲人的异国土地上,心里有说不出的哀伤。我们都不约而同地对着纪念碑鞠躬默哀,同行的几位女同事还跑到附近的山坡上采来一大把说不上名字的野花,虔诚恭敬地献在纪念碑的基座上,一时间,大家都默不作声,气氛显得十分的凝重。
游览完桂河大桥,已是晚上八九点钟,按照导游的安排,我们乘座桂河上的豪华游轮欣赏桂河两岸的夜景,游轮缓缓地行进在桂河上,两岸灯火璀璨,高楼和远山在暮色里时隐时现。游轮上有一个项目是卡拉OK演唱,主人为我们准备了中国歌曲,我特意点了一首《歌唱祖国》,同行的十多个人和我一齐放声高歌,“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雄壮豪迈的歌声在桂河的河面上久久飘荡,经久不散,引得旁边游轮上的其他旅客纷纷为我们鼓掌喝彩。
【作者简介】
刘汉江,男,散文作家,1968年生,汉族,江苏盐城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热爱文学、音乐,崇尚朴实自然,追求真诚唯美;长期从事公文写作与文学创作,数十年笔耕不辍,数百篇作品散见于全国各报刊杂志,著有散文集《生命回响》、《凝望月光》、《金色童年》等,作品在国家、省、市级多次获奖,现任企业高管,盐城市亭湖区作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