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亲的确老了,再也不是那个抓得住风的背影,走不出健步如飞的脚步,力气也败给了雄心。可勤劳依旧勤劳,没有丝毫的褪色!
父亲走后近二十年来,母亲一直独自住在旧楼里。旧楼到底旧了,遇到大雨,房间总是摆满大盆小桶。滴滴答答的响声,打在接漏的盆桶里,却湿在儿女的心上。

哥哥接母亲搬到他家去住,母亲果断的说“走不惯地板砖”不去。弟弟和我分别诚接母亲来城里同住,母亲的语气更是坚定“钢筋水泥地面种不出庄家,没有前阔后深的场子,怎么去喂鸡鸭?人生地不熟,没有认识的乡亲,又能和谁叨叨瓜甜蒂苦的土话”?回答更为截铁,哪也不去。
没办法,只得依了她老人家,在旧屋旁边,给母亲另起了两间新房子。母亲满意的住在老地方,种时令的作物,喂吵吵闹闹的鸡鸭;吃喜欢的果蔬,按自己的时间,过习惯的生活。

母亲常常对我们说,“后人再孝顺,也不住在一起,不想给子孙和自己添任何麻烦。更不会离开熟悉的农村,生长希望的泥土,到城里去住。我天生就是个种地的命,青枝绿叶的庄稼,就是我活着的追求,春播秋收,就是我惦记的快乐,勤勤恳恳的劳动,就是我生命的价值”。

八十出头的人,依然坚持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只有下雨才肯停下来休息休息。种的菜多了,吃不完就拿去送人。下雨了,隔壁人不在家,就帮人家把东西拾掇拾掇。哪家有人闹点小疼痛,就会把自己小备的常用药,送给需要的人使用。母亲朴实的善良,也换来了村里人热忱的爱戴!咱做儿女的都不在她身边,她有了难事,却总能及时得到乡亲们的热情帮助。母亲的口头禅“利益不要看的太重,东西不要看的太紧,力气不要看的太甘贵,能帮的就别吝啬”。这些简单的道理,把为人处事说的多么透彻!这种精神成了子孙的财富!

母亲纵然老了,但她对社会的爱却如青春般火热!田地里,永远种着绿色的希望;善为中,永远装着进步的思想;勤劳的精神,长满了令人崇拜的高尚!母亲,和许多母亲一样,把奉献,当成了人生的准则。保重吧,勤劳博爱的母亲,子孙永远的榜样!


鲁鲁文学
主编/审稿:鲁桂华老师
剪辑/美术:路萌
第九百四十九期
《朴实的母亲》-易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