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伊川故事 弘扬历史文化 伊川名人系列(一)酒祖杜康
伊川名人系列
(一)酒祖杜康
杜康,古代传说中的夏代国君,又名少康。中国粮食酒的酿造鼻祖,被誉为“酒圣”。曾利用伊川黑白虎泉之水酿出我国最早的美酒一杜康酒。关于杜康的故事,在伊川广为传颂。
杜康造酒
夏朝的时候,伊河岸边有一个叫杜康的青年人,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劳善良,忠厚朴实。这天,杜康天不亮就到地里锄地,日上三竿时,他的妻子从家中给他送来了一罐米饭。伊河两岸盛产稻米,这里的百姓每天都有一顿大米干饭。望一眼初升的旭日,抹一把脸上的汗水,杜康大声地对妻子说:“你把饭放在地头回家吧,我现在不饿,等会儿饿了再吃!”细心的妻子怕那些可恶的小动物爬到饭罐里,她瞅了瞅地头的小树林,把饭罐挂在一棵树杈上,然后就扭身回家了。
杜康是一个劲地锄呀锄呀,从地南头锄回地北头,又从地北头锄到地南头。在他刚觉得累时,突然间乌云密布,雷声大作,刹那间竟下起了瓢泼大雨。杜康来不及多想,扛起锄头就往家跑,竟把那罐米饭忘得一干二净。妻子以为他已把饭用完,也没再提这件事。
时光荏苒,转眼庄稼成熟了,杜康和妻子带着喜悦的心情一同去地里收割。刚到地边,一股奇异的香味钻进了他们的鼻孔。
“啊,好香呀!这是什么气味?”杜康嗅了两下,然后用疑惑的目光四下张望。
妻子也转动着眼珠四下搜索,忽然,她指着地头小树林的方向兴奋地嚷:“气味好像是从那边发出来的!”
顺着妻子手指的方向,杜康又用鼻子仔细地嗅了嗅,点头说道:“不错,是在那片小丛林里。”两人边说边走,很快来到树林。发现在绿叶覆盖的一枝树杈上挂着一个罐,那诱人的香味正是从这罐子里散发出来的。妻子抬手将罐子取下,惊讶地对杜康说:“这不是几个月前你锄地的时候我给你送的饭吗?怎么现在还在这里?”
杜康一拍脑袋笑道:“当时天降大雨,雷声隆隆,我只顾扛着锄头往家跑,竟把吃饭的事忘得一干二净。”
接过罐子,杜康低头往里看,只见上面浮了一层清水,下面沉积了一些杂物。他用手沾了点罐里的水放嘴里尝了尝,顿觉清冽芳香,甘美无比。杜康觉得奇怪,这水怎么和别的水不一样?他捧起罐子喝了两口。顿时,杜康觉得头脑悠悠荡荡,身子飘飘呼呼,有种羽化而登仙的感觉。他劝妻子也尝一尝,妻子也觉得这水神奇非同一般。
回到家里,杜康如法炮制,又制出了一些同样味道的“水”,他把它取名为“酒”,遍送亲友邻里品尝,大家喝了,都赞不绝口。由此,杜康造酒的事,传遍了四面八方。
长期的造酒实践,杜康悟出一个道理:水是酒质优劣的关键。
为了造出更好的酒,他在伊河两岸跋山涉水,寻找佳泉。一天,杜康来到牛山脚下的一个村庄,这里背山面水,景色宜人。他询问村人,得知此村名为“皇得地”。村人告诉他,昔日大禹治水,曾在此处安营扎寨,后来大禹坐了天下,就命名这个村庄为“皇得地”。村人还对他说,村后有一清泉,泉水甘美异常,大禹人马驻扎时饮用的就是这泉水,大禹当了皇帝,这个泉也被叫做“上皇宝泉”了。
杜康听罢,连忙循水求源,找到此泉。只见泉水从石洞中冒出,泉下积水成池,清澈见底。他掬水品尝,清冽甘美,无与伦比,连连称赞道:“好水,好水,利用此水造酒,何愁酒质不美!”
杜康踏千山,涉万水,历尽千辛万苦,总算找到了上皇宝泉,就在这里邻泉建坊,酿起酒来。所酿之酒,果然柔润甘美,醇正芳香。
杜康与杜康酒,很快传颂开了,每天登门求酒者,络绎不绝。
关于酒的起源的多种说法中,真正与酒的酿造有关系的,是杜康。他的历史贡献在于创造了秫酒的酿造方法。杜康奠定了中国酒业制造业的基础,被后人尊崇为酿酒鼻祖和酒圣,又被称作酒祖。
三国时期,曹操写有著名的《短歌行》,其中有句是:“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高度赞扬了杜康酒的美妙功效。中国古代酿酒的历史源远流长,为酿酒业作出杰出的贡献,非一人之力可以完成,但杜康是一位代表,在某种意义上,传说中的酒神杜康代表了古代中国人的文明精神、科学精神和独创精神。
文章摘自《伊川历史文化丛书 伊滨故事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