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邑县津桥学校留给我的印象
文/李志华.
今年5月初,我借赴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参加由该县县委宣传部主办的全国文明十二家第四届新时代文明家风建设经验交流大会的机会,很有幸地走进该县的津桥学校参观学习,该校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可以这么说:“津桥学校真是个学生们成长成才的好地方啊!”。
一、工作学习好地方
夏邑县津桥学校共有2个幼教部、2个小学部、1个初中部,共5个教学部,分南北两个校区,采用的是集团化管理模式,在校师生2300余人。其中北校区地处一环路与孔祖大道交叉口往东一百米路北,南校区地处孔祖大道与北御道交叉口往东100米路北(少年宫对面),总占地78亩(52000平方米),绿树成荫,鲜花盛开。校园拥有标准教室、宿舍、标准餐厅,具有现代化的古琴教室、美术教室、计算机教室、图书室、科学实验室、书法室等多功能活动室。开设文化课、经典课、书法课、古琴课、国医课、国画课、劳动教育课等多项课程,开发孩子的潜质和特长,寓教于乐。它真是教师工作、学生成长成才的好地方啊!
二、传统文化伴学长
津桥学校自2013年以来就把《弟子规》作为校规,运用“礼教”的规范,如军训、内务整理、入班礼、上课礼、下课礼、用餐礼、问好礼等等,着重锻炼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孝心、恭敬心、感恩心和爱党爱国之心,为孩子的一生扎下德行的根基,不做让家长、老师担心的事情。
学校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重视德育工作,对常规教育常抓不懈的同时,规范学生的养成教育;强化学校监督职能,助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强化班级评价功能,提升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养德于行彰显初心,春风化雨细做德育。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不断充实学校德育课程,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促进德育工作落小、落细、落实。
1)、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校园。学校先后开展了“青少年法治报告会”、“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宪法宣传周活动、“夏邑县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走进津桥学校”等活动。
2)、厚植家国情怀,培育时代新人。学校以不同的节日为契机,设计了“红领巾我为你自豪”少先队入队仪式、“踔厉奋发强国梦,勇毅前行向复兴”十一国庆庆典活动、弘扬雷锋精神系列主题活动、“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九一八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少年儿童心向党庆六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立大志、明大德,争做阳光自信的新时代好少年,厚植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
3)、班级队列队形常态化军事训练,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红歌传唱、立志口号融入每日学习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在不同的教育环节加入孝亲尊师、友爱同学、立志勤学、节约用水、节约粮食、生态文明等,能“为孩子一生发展负责任”的重大德育课题。
4)、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确保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学校对课程安排和落实情况展开了全覆盖、全方位部署,采用“校部自查”“学校督查”“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课程实施能力。重视校本教研,开展“同课异构”“教师观摩活动”、教师间实行青蓝工程帮带传活动,努力向课堂要质量。
5)、为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切实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建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每月常态化开展队列队形军训检阅仪式,开展阳光大课间活动,把传统八段锦、武术操融入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课间活动中,每学期推出“博雅少年,多彩社团”课程,共有17个种类的社团,基本能满足每一位学生的特长需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积极响应、广泛参与,根据兴趣爱好不同,各自发挥所长,以导正学生的人生方向和奋斗目标。
6)、不学礼,无以立,礼貌是人与人之间最优美的距离。为统一校园文明礼仪,以《弟子规》、《一日常规》、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等为指导,设计拍摄了“校园文明礼仪,始于心践于行”礼仪标准宣讲视频,规则意识是校园安全的重要保障。同时,学校把此项工作纳入综合考评,从仪容仪表仪态、问好礼、普通话、上下课礼、有序排队、物有定位、文明用餐、建立文明行走坐卧行为等方面,形成长效评价机制,真正把文明的行为规范落到实处。
7)、学校在不同的时间节点开展了“自理小能手,快乐显身手”,秋分“享采摘之乐,创劳动之美”,五一劳动节生活技能比赛,重阳节“悠悠敬老情、绵绵爱老心”,“每日一孝每日一善”美德好少年每月颁奖仪式,寒暑假“放假不放手”等活动,让每一位学生爱上劳动、感受父母的辛苦、珍惜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整个劳动过程不仅让孩子们去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更重要的是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将学生培养成为“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时代新人”。
8)、持续推进“典耀中华”主题经典诵读工程,加强校本课程研发体系,制定各学段经典诵读计划和考核机制,让经典浸润心灵,从小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为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学校开设国医、国画和经典诵读等特色主题教育课程,通过学习、操作、体验,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坚定文化自信。从统计的结果来看如下:一个人如果选择了津桥学校,那他(她)从上幼儿园到初中毕业,整整十年都接受到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学习,这对于他(她)的一生是非常重要的。
三、
家校携手助成才
如果把教育比作一颗大树,家庭教育是树根、学校教育是枝干、孩子是枝叶花果,要想枝繁叶茂,必须根深蒂固。由此可见,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
2015年学校成立了家委会,该校把家长学校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开办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学习模式,采用大规模、小课堂相通融的学习方法,让家长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家校配合,才能把正确的理念贯穿孩子受教育的全过程。
2021年《家庭教育法》的出台,把传统家事上升到了重要国事,学校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一生的深远影响,通过举办大型“家长课堂”、“道德讲堂”、开办“家长学校”及成立“津桥文明十二家”等多种形式,传播家庭教育。家长不仅得到了文化的滋养,更新了自己的教育理念,真正实现了家校合力促进学生快乐成长。
四、
顽强拼搏铸辉煌
十余年来,在李青志校长的带领下,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顽强拼搏,
2015年该校被评为“县级文明校园”;
2016年夏邑县政府授予该校县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2017年县教育局授予该校“夏邑县传统文化进校园示范校”,同年该校被评为“河南省留守儿童示范学校”;
2018年该校被评为“夏邑县家庭教育示范基地”;
2019年该校被评为“商丘市家庭教育示范基地”;
2017、2018至2023年,该校多次被评为“夏邑县五好关工委”、“商丘市五好关工委”;
2023年该校又被评为“河南省百所幸福学校”。
在此期间,该校师生在县市举办的各级各类比赛中屡获殊荣,奖章、奖牌堆满了两面荣誉墙。在此基础上,该校不仅使学生学会了做人,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成才。为此,该校被社会各届一致称赞为“当代中国人才的摇篮”。
当我仰望该校这每一块奖牌、每一枚奖章、每本记录中招优异成绩册的时候,我知道它们的背后都镶嵌着该校老师们的无尽关爱和辛勤耕耘的温暖瞬间,闪耀着津桥人的智慧担当,凝聚着津桥人的团结奉献啊! 我将祝愿我今生今世参观学习的津桥学校:它一定会永远坚持党建引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方针,将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成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体系。继续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功能,持续推进校本课程研发体系,充分认识和发挥基础教育优势,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教育引导学生从小打牢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底色、打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色、打牢民族复兴人才奠基底色,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最优秀的人才,作出无愧于时代的新贡献。
作者简介:李志华,男,生于1964年11月11日,家居新安县南李村镇仙桃村,毕业于河北新闻与文学刊授学院新闻系,职业工人,中共党员,爱好新闻文学,是新安县作家协会的会员、新安县作家协会挹月文学研究会的副秘书长、河南省国学会家风建设委员会宣传部部长,全国著名网刊《京津冀.头条》的特约撰稿人,全国著名《天赋文学社》的特约作家,全国著名网刊《木子存香文学微刊》的特约撰稿人。自1991年秋采写编稿件以来,个人作品多发表在县级以上媒体(主要发表报纸、电台、杂志)及全国著名网刊上,还曾在新安县计生委、新安县党史研究室征文中获过奖并被颁发荣誉证书。
河南省国学会家风建设委员会宣传部.
2024.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