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踏进林场的那一刻起,我就注意到满地的山野菜,婆婆丁,长在草丛中嫩嫩的,肥肥的,又厚又绿,蜇麻子一堆一堆的,长得挺高了,可依然很嫩,只有白花菜长出了骨朵,要开花了。猫爪菜,这是我小时候从来没采过的菜,今年才认识的呢,这种东西在我们这里多的很,可从来没有人把它当成菜。还有燕子尾,以前采这种菜要去很远的地方,家门口哪有啊,可现在到处都是。小叶芹,长成了片,厚厚的,就像铺在地上一般。我说要采点菜,老马同学和莲儿都说别在这采啊,等一会儿咱回去时,在路上人烟稀少的地方采呗。
我问过萍,原来这地上 也没有这么多菜啊,现在怎么这么多,都长到家门口了,也没人采。萍回答我,谁有功夫采啊,都忙的要命。过去人口多,家家养的鸡鸭鹅那么多,不用采就让它们给吃光了。你看看,现在有多少家。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我感觉这个林场越来越小的原因了。以前这里有二百多户,每家有五六个孩子,现在,这里只有五六十户,孩子又都去了山下读书。
人少了,有些荒凉,可是,山野菜却多了起来。莲儿说有一年邵叔在五十一那里挖了好多人参呢,后来人们全上山去挖,又挖了不少。
我们离开林场之后,车行至四十八(我们这里对地理位置的记号就是用公里数来记的。五十一,就是五十一公里,四十八就是四十八公里,公里数是从发河开始计算的)莲儿说,这附近能有菜,咱下去采点吧于是,我们顶着小雨下了车。
刚下车没走几步,就看见燕子尾长成一堆一簇的,小叶芹长得又嫩又肥,长成了一大片,我们都不知如何下手去采了。
只用了二十来分钟的时间,我们就采了多半袋子。突然,莲儿看见了刺五加,刚刚长出嫩嫩的叶子。我们又开始采摘刺五加叶子。
这里是刚割过的空地,为了摆放木耳菌。所以,刺五加刚刚长到半米来高,顶头的叶子有半尺来长,刚刚伸展出叶子,侧枝上的叶子还没有完全展开,裹在一起。我们小心地采摘着,生怕那尖尖的刺扎了手,可是,还是不小心扎了手。一会儿功夫,就采满了袋子。
我表扬老马可真行,想的这么周到,帮俺带来这么一个大袋子,让俺过足了采菜的瘾。老马笑着说:“这是我夫人想到的,人家说了,上山去,你不给同学准备好装菜的袋子怎么行。”还是女人了解女人啊。我从心里感谢她。正在采菜的兴头上,忽然下起了大雨,我们匆忙往车上跑,还是把衣服浇透了。
望着那满满一袋子山菜,我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这么多年了,第一次采这么多菜回来,虽然不是我自己采的,可也足足过了一把瘾。吃山野菜并不是目的,采菜的过程那才是一种享受,享受那种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