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散文」再回涪陵思故土
精华热点
9点半钟,南坪工贸乘坐3号线轻轨列车,一会儿来到重庆北高铁站南广场,钻出地平线,金灿灿的骄阳劈头盖脸向我扫来,扫得我无法睁眼,南广场的天空布满蓝天白云,周边的天宫殿公园,天宫殿城区高楼在骄阳洗礼下笑逐颜开。
迎着骄阳向南广场候车大楼奔去,2006年3月开站迎客的南北广场几经磨烂,终于在疫情爆发前那个春运,南北候车大厅连为一体,没有了南北广场两边跑的尴尬局面。
伴随挪动的脚步进入铁路职工通勤口,迈入安检门,经过电子扫描安检,踏上电动扶梯上到候车大厅。
环顾四周,熙熙攘攘的旅客撒落在宽敞的坐椅上,周一出门的旅客依旧很多,延续送走的春天继续出游。
漫步来到B4闸口,成都东开往上海虹桥的D2208次过路动车开始验票,进入闸口,搭乘电动扶梯下到站台,D2208次过路动车已经停泊站台旁。
成都东来渝的旅客下完车,重庆北始发的旅客按照网购电子车票指定的车厢号陆续上车。
上到机后车厢,48个定员的二等座坐了16人,相邻车厢的三等座几乎满员,仍有少许旅客站在过道上没能入坐。
10点22分,D2208次动车驶离重庆北,11点01分,运行39分钟,正点抵达涪陵北。
高铁就是那么神气,眨个眼工夫,一口气飙拢涪陵北,上世纪70年代,重庆到涪陵,一早从朝天门乘坐公交车翻越铁山坪大山,要到下午15点过才抵达涪陵,整整跑了7个多小时。
步出涪陵北高铁站,径直朝曾经战斗的涪陵工务段机关走去,骄阳下的站前公路,早已被施工围墙围住。
要不是沿江高铁渝万段开工,涪陵车务、工务段这对一墙之隔的孪生姊妹楼身旁那片,荒凉了10多年的开阔地还没有动工,这下被挖掘机夷为了平地。
回到熟悉的那片故土,昔日荒凉的机关大院,几经平整,新打造的灯光塑胶球场,园林景点,灌木花草,凸显出绿郁葱茏的园林风光。
正在绽放的三角梅,爬满机关大院门卫房,爬满灯光球场身旁的高铁围墙,在骄阳洗礼下绽开姹紫嫣红的笑脸。到了饭点,随同当年同事步入饭厅,10多张餐桌围满午餐的干部职工,和下午参加“五四”表彰会的团员青年代表,每张餐桌一缽活水豆花,自己打海椒碟蘸水,就餐人员有序排队取筷、取餐盘,沿着餐台上摆满的6大缽香气扑鼻的3荤3素,一大盆素菜汤,米饭,酸奶,水果,自助添加,吃多吃少,手上过,不浪费就行,挺热闹的。看到围坐在餐台前那桌段领导,80、70后段长、书记,渝怀线开通入段的80后大学生,70后安全科长,而今已是主管线路、安全的副段长,同机关职工们有说有笑,吃着排队打来的自助餐,不由让我想起9年前那场“群众路线主题教育”,领导班子率先垂范,取消了实行多年的雅间就餐,改为走进餐厅同机关职工一起排队打饭,吃自助餐的情景,无不让我泪目动容。王平是食堂管理员,37岁,农业函授大专学历,中等个头,苗条身材,清瘦的脸颊轮廓分明,渝怀线开通那年,他同首批分来的68名复员退伍军人,参加完岗前培训,同14名退伍军人分到秀山线路车间,虽然文化不高,但他对计算机颇有造诣,留在秀山巡养工区,协助车间维护计算机办公网络,沿线工区雨量计故障处理。一次偶然机会,调段行办协助维护计算机网络、雨量计管理。去年3月,食堂管理员退休,36岁的他,挑起食堂管理员重任,带领厨师把机关食堂打理得清清爽爽,根据一日三餐不断变换的花色品种所需餐料,开据清单,提供指定的配送公司,每天定时送来新鲜食材,让厨师制作的饭菜质量,色香味美,咸淡可口,让机关职工吃得满意。午后,窗外骄阳似火,室内青春拂动。书记、段长,在家党政副职,相关科室负责人,渝怀沿线11个车间受表彰的团员青年代表,聚在五楼会场,召开每年一度的“五四”表彰会,3个“五四”红旗团支部,3名优秀团干部,22名优秀团员,22名青年之星,2名涪工新星,受到段的表彰奖励。段长、书记对受表彰的团员青年寄予殷切希望的同时,勉励团员青年继续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在段的“急、难、险、重”任务中,继续发挥新长征突击手作用,为段的高质量发展,确保武陵天堑大通道安全畅通再作新贡献。是的,那是一条穿越武陵天堑的大通道,武陵山区的扶贫路,苗族土家族儿女的致富路,为了这条大通道的安全畅通,多少涪工人像一株株无人知道的小草,日以继夜地战斗在这条大通道上,付出了多少艰辛,献出了无数宝贵的生命:在那“人手短缺,科技落后”的年代里,那是一个晚秋的周末,甘家坝巡养工区班长赵成山,带领3名劳务工,在线路病害处理中走到了人生尽头;那是一个暴风雨交加的下午,段工会主席唐盺,段行办工程师罗跃,乘坐小车班班长袁治中驾驶的越野车,去武隆防洪慰问返程途中,因突发车祸,坠入乌江,一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段桥路工程师王成万,段总工程师唐锟,因积劳成疾,伴随数十年“恐恐恐恐”的咳嗽声告别人间……渝怀线开通那些年,沿线工区饮水难,我在秀山、重庆北线路车间当书记,叫来王成万,一起走遍沿线乡村找水源,打沉井,架设抽水泵,铺管道,一个工区一个工区解决职工生活饮水……多少涪工儿女不吭不响,坚守实干,严谨争先,默默无闻,不知放弃了多少个周末,奉献了无数个工休假,只为确保武陵天堑大通道的安全畅通。渝怀线开通19年来,一代代领导集体继往开来,始终围绕涪工高质量发展,根植于培养造就更多的后继人才,引领一批批复员退伍军人、高职大专、本科生走好人生路,扣紧人生第一扣“纽扣”,立足岗位成长成才,为提升线桥设备养护质量,确保渝怀二线、黔张常快速铁路、渝湘高铁的开通,在线路集中修、防洪防胀防断、应急故障处理、职业技能竞赛、路外安全等战役中大显身手,充分发挥新长征突击手作用,从线路、桥路工走上工班长岗位,加入党组织,成长为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车间(科室)领头羊、副段长,让这条穿越武陵天堑的扶贫路,重庆到秀山间的距离,从渝怀线开通前的3天2宿压缩到今天的5个多小时,待到渝湘高铁开通后,还将压缩到2小时,让苗族土家族儿女,家家户户提前迈入小康。
表彰会结束,笔者同关工委秘书长一道,组织受表彰的团员青年,集中四楼会议室,召开了“毛泽东崇高精神风范”《毛泽东故事》主题读书分享会,把带头先学,提练梳理的五点体会,向团员青年们交流分享:首先,毛主席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力挽狂澜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其次,毛主席是人民的大救星,带领劳苦大众,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第三,毛主席艰苦朴素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政治遗产;第四,毛主席光辉思想,是指引我们自力更生,发奋图强,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 再到强起来”的胜利保证;第五,毛主席光明磊落、清政廉明的一生,为我们铸造了丰功伟绩。
同时将《学习体会》和撰写《毛泽东故事读后感》方法技巧,印发人手一份,辅导团员青年联系思想实际,积极撰写《毛泽东故事》主题读书征文。引导团员青年把撰写《学习体会》的立足点,放在如何提升业务技能,立足岗位成长成才,确保渝怀线安全畅通,争当助推西南铁路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铁路现代化、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火车头高度上。征文撰写完稿后,统一交关工委秘书长,择优上报关工委重庆分会、集团公司关工委,在这轮“主题读书”征文大赛中争取获奖。
接下来,笔者把建段19年来,一批批复员退伍军人、高职大专、本科生,通过读好“人生四本书”,立足岗位成长成才,从线路、桥路工走上工班长岗位,加入党组织,成长为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车间(科室)领头羊、副段长的典型案例告诉大家,勉励团员青年读好“人生四本书”,立足岗位成长成才:读好第一本书:不靠关系靠本事,练就真功夫。读好第二本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读好第三本书:巧干实干,嬴得职工心。读好第四本书:戒骄戒躁,在前进的路上继续领跑。激励团员青年们,作为新时代的涪工青年,除了读好专业技术书,不断提升业务技能,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读好人生这本书,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继承老一辈铁路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敬业精神,立足岗位成长成才,早日成为涪陵工务段的栋梁之才。
日落西下,蓝天白云依旧盖满涪陵北高铁站。
开完座谈会,迎着傍晚的骄阳来到涪陵北高铁站,乘坐16点04分,南京南开往成都东的D2373次过路动车返回重庆北。
别了,阔别8年的这片故土。山,还是那座山。那对5楼一底,车务、工务的孪生姊妹楼,依然耸立在涪陵北高铁站旁,那条穿越涪陵北高铁站身旁的沿江高铁,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渝怀线开通前,挎着大包小包,拖家带口,首批开进渝怀新线的237名涪工人,从井口登乘中铁八局内燃机车牵引的平板车,浩浩荡荡开进渝怀新线的情景,却永远无法淡忘。
原有的那条渝怀单线变成了复线,多了一条黔张常快速铁路的端头,伸进渝怀线上的黔江站,明年,还将多一条即将开通的渝湘高铁。再见!涪陵!再见!曾经战斗的那片故土!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