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七章
大伯达理给方虹做主
叔父劳神为关林完婚
章季桐和谷关林一起报名参加的刊授大学,不断给他们寄书寄资料来。书,是学校就某一门课程指定的教材,由国家正规出版社出版。辅导资料分两种,一种是《刊授大学》期刊,面对所有学生,除刊载有关动态信息外,还辟有“名师辅导专栏”,主要是对相应课程有关章节的解读和对优秀作品的赏析。另一种,是汇编若干讲师、教授对某一门课程延伸解读的专著,供特定专业的学生学习参考。有时候,学校也举办讲座,但由于相距较远,章季桐和谷关林都没有参加过。
在章季桐和谷关林按部就班地参加刊授大学的学习将近一年的时候,省内各大报纸发布了一条本省也要举办自学考试的消息。据悉,每年全省统一组织两次考试,所选专业内的某个科目一经考试合格,先发给单科结业证书,等取得该专业所有科目的结业证书后,再颁发正式的大专毕业证。消息还特别载明,本省不承认在外省获取的结业证书。无奈,章季桐和谷关林便放弃外省组织的学习,改报了本省的自学考试,专业没变,还是汉语言文学。
谷家英在哥嫂相继离世后,主动承担起了哥嫂的未尽事宜,尤其加重了对尚未成婚的侄子谷关林的牵挂,只可惜自己是个大老爷们儿,对这方面的事深感有劲儿使不上。每次关林回到家,他总是要问一问在外头有没有人给介绍对象。每次怕回答说没有,可每次听到的却偏偏是这样的回答。谷家英着急啊!着急他那被紧锁着的眉头,就是找不到一把钥匙能打开。
方家那边。方虹的家人,包括她父母在内的绝大多数人,对方虹与关林处对象是同意的、支持的。因为谷关林在过白土地供销社,他父亲也在白土地公社当过书记,还有亲戚连亲戚的关系,双方多有接触,相互比较了解。方虹的大伯,不仅知道关林家祖祖辈辈是正道人家,而且他在北佑综合批发部收购站工作,与当年在白土地供销社收购站的谷关林,业务上多有接触,更是表明了全力支持的态度。
可是,方虹的三叔却坚决反对,说:“咱就已经是山沟里了,他比咱还山沟儿,有闺女,宁可不嫁,也不去那穷地方!”
方虹在知道她三叔的意见后,感到非常困惑。她知道,甭看只是三叔一人反对,但极有可能左右了局面。想到这儿,她更感到焦虑。她没勇气去找三叔说,也不便去向父母明言,除了郁闷,唯一的只是并不掩饰自己的忧愁让家人看,以此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可是,忧来愁去,她竟然对自己也产生了怀疑:莫非自己年轻,真的考虑不周?
就在她一筹莫展的时候,她想到了唯一可以、唯一能够、唯一便于听她倾诉苦衷的姨姐。“对,找姨姐去,听听姨姐怎么看怎么说。”她在心里拿定了这样的主意。
她姨姐一听她说的情况,态度很坚定,劝她千万不能错拿主意,说:“闺女说婆家,看的主要是这个人。这个人好,一切都好;这个人不好,什么都没用。既然你看上了这个人,并且我也认为人家不赖,教我说,这事儿能成,千万别错过这样的好机会。”
方虹听了姨姐的这番话,起码不再感到孤独和无助了,更重要的是消除了她对自己的怀疑,使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可是,一想起她三叔,心里就又没了底。
有一天,方虹的大伯把两个弟弟召集在一起,继续统一哥仨对这桩婚事的认识。老三的态度仍很坚决,就是不同意。方虹她大伯说:“老三,我跟恁二哥都知道,你从小就殁了咱爹咱娘,所以,平时不论什么事,俺俩都听从了你的意见。虹说婆家的事,这是孩子一辈子的事,不能走错步。俺们也知道你是为虹好,但是,要说对关林,对他这个家庭,我跟恁二哥比你了解的多。这件事就依了俺们吧!”
方虹得知大伯说服了三叔,非常高兴。
谷家这边,谷关林的叔父谷家英在接过哥嫂肩上的担子,为谷关林的婚事发愁了一年之后,终于得知关林跟一个叫方虹的姑娘处上了对象,非常高兴。尤其是因亲戚连亲戚的关系,相互都很了解,知道女方也是正道人家后,叮嘱关林多跟方虹接触,加深了解。并说:“就看恁俩的了!只要恁俩能说得着,家庭方面,不用多考虑”。
谷家英把这些情况向母亲郝翠玲一说,老太太也很高兴。
谷关林通过与方虹半年多的相处,总体印象挺不错。他从方虹身上,看到了除了以前所听说或感知的干练、泼辣、能吃苦之外,还体悟到了她那诚实、善良的优秀品质。他能感受到,方虹明明在深深地爱着他,但她却很少外露,更稀有言语表达。所有这些,都体现在她所做的看似不大的一件件小事上。她知道关林屡遭家庭悲剧重击,又知道关林心里装着他的梦想,并为此在苦苦求索着、奋斗着,她知道这些她都代替不了他,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给予同情、理解和支持。
谷关林和方虹各自的工作单位,是同一条街道的斜对过,虽然相距很近,又紧挨着电影院,但俩人的交往却并不频繁。在这半年多相处的时间里,关林只请方虹看过两次电影,仅仅两次,更多的时间是在埋头学习。对此,热恋着他的方虹,不但毫无怨言,而且还几次请关林到她那儿,到她上班的生产公司门市部,去品尝她特意为关林做的小吃。谷关林那颗受伤的心,就这样不断地得到方虹的抚慰。
经过与方虹一段时间的相处,自我认为可以稳定发展这种关系后,谷关林带着方虹回了一趟他老家谷家庄。全家人见了方虹都很高兴。
从此以后,谷家英便开始谋划起关林的婚事来。当他首次与关林谈及打算年前选个日子给他完婚时,关林表达了不同意见。他说:“过了明年正月再说吧!”关林之所以如此说,是他听说有“父母过世一年后才能成婚”的说法,自己不能做大逆不道的事。
谷家英知道侄子的想法,说:“你能这样想,说明你是个孝子。不过,你的理解有偏差。民间有不同说法,有的说过了百日就行。就算是按你听说的过一年的说法,也不是说非得满一年,是说隔个年。这个‘年’,指的是春节。还有一种解释是,一打春就算是第二年了。我查了一下,今年是腊月二十二立春,腊月二十六就是个婚日。”谷关林听叔父这么一说,没再言语。

拟定腊月二十六为关林和方虹举行婚礼后,谷家人便及早着手筹备起来。
他哥哥谷怀林从小就喜欢木匠活儿。自家的一个爷爷是木匠,每当木匠爷爷在做木工活儿的时候,怀林总是在跟前看,看得是那样专注。有时候还主动搭把手,很受木匠爷爷喜欢。参加工作后,他陆续置办了一套工具,工余假日,一有时间就开始学着做家具,没师傅教就买相关书籍照着学。时间一长,还真的无师自通、自学成才了。他做的家具竟然比一般木匠做的都美观,都结实。他在厂子里自家用的家具,大到床柜桌厨,小到马扎椅凳,都是他自己做的。早在两年前,他就利用春节回家过年的机会,提前为关林将来结婚考虑,赶制了一个新立柜,还把原来一张破旧方桌拆卸修补,制作了一张三屉桌和两把椅子。这样一来,谷关林在囊中羞涩的情况下算是有了结婚家具。前不久,怀林在得知弟弟年前要举行婚礼后,工余又加工了个铁管双人床,给关林托运到方兴火车站,以备关林成家后在县城用。
谷秀娥为弟弟关林过事儿操的心,主要是盘点、置办婚宴时灶上要用的东西和张罗做被子褥子。她母亲苏双菊生前是个特别节俭和防后的人,尽管那山岗薄地每年打不下多少麦子,但她为了将来关林结婚过事儿能有蒸馒头的面,几年下来竟积攒了几台瓮麦子。其它的,如油料、粉条以及做豆腐用的黄豆、做被褥用的棉花等,也都做了一些储备。谷秀娥对所有这一切做了一下粗略的盘点,凡是觉得可能不够用的,不是从自家拿,就是从别人家凑,也都准备齐全。同时,还组织娘家门儿自家当户的嫂子弟妹们做了几套被褥。
谷关林的奶奶郝翠玲和婶子以及在家的嫂子菊连也没闲着,不但一起给做被褥的人做饭,还及早晒了些干白菜,预备婚宴做菜用。
谷家英为侄子关林的婚事、婚礼的操办所费的心,更是不用说,他责无旁贷地主动承担起了总管、总指挥的责任,思左想右,跑前跑后,忙里忙外,一心想给关林办个红火体面的婚礼。
更让谷关林感动的是,方虹家这一方,非常理解和体谅他的遭遇和处境,没有提任何条件和要求,一切尊重谷家的安排。像彩礼之类的事,更是只字未提。可是谷家想,人家没提要求,咱也不能缺这礼儿呀!于是,让关林给了方虹二百块钱。说实话,谷关林在给方虹这二百块钱的时候,尽管知道方虹及其家人不会怪罪,但他自己心里就不免有些羞愧,他觉得这点儿小礼所承载的理解和体谅太重了。不过,客观地讲,谷关林也确实拿不出再多。其实,谷家在决定要给女方以表示之后,本是想替关林凑一凑,适当多拿出一点来的,但这种想法被关林谢绝,他实在是不忍再给家人添麻烦了。即使这二百块钱,在关林交给方虹之后,人家方虹也是花在了关林身上,为他定做了一身计划婚礼当天穿的衣裳。
距举行婚礼还有三天,从腊月二十三开始,谷家就闻到了喜庆的气味儿。
谷家庄坐落在太行山脉一个半山坡上,坐西朝东,背靠着一座大山。有些耕地由于分布在山岭以西,为了耕种方便,谷家庄陆陆续续就有人在岭西盖上了房子,久而久之,那里便形成了一个小村庄。岭上岭下虽然看上去是两个村庄,但居住在两个村庄的人家,有些还是近自家的呢!
腊月二十三下午,岭下自家子的先过来几个人,盘了盘大小灶,为第二天蒸煮东西做好了准备。二十四一大早,来自岭上岭下撺掇的人全部到齐,有的煮肉,有的做豆腐。二十五这天,大灶上主要是蒸馒头,小灶上则主要是加工婚宴所用的各种荤素菜品。同时,谷家英还安排几个年轻人上午去本村小学搬来了三十多套桌凳,下午做了些贴对联和打扫庭院卫生之类的活儿。至此,婚礼的各项准备工作全部就序。乡亲们来贺喜的人群络绎不绝。
腊月二十六这天,谷家张灯结彩,笑声朗朗,到处漾溢着欢乐喜庆的气氛。
谷家派出的“现代化”迎亲车辆还是那辆宝贝骡子车,由谷家英的次子国林赶着。国林比关林小五岁。参与撺掇的谷关林的一个自家兄弟说:“小叔子接嫂,正合适。”
其实,谷家庄和白土地俩村相距仅十二里地,所有亲戚也都是三里五乡、十里八村的,都不远,有骑自行车的,有坐拖拉机的,也有不少是步行的,安排个骡子车去,也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作用。再说,谷家的条件也确实有限。为此,谷家英这个总管没少向女方说表示歉意的话。
谷家英一看,国林赶着骡子车把他嫂方虹娶了回来,高兴地跟一大帮撺掇的人说:“娶媳妇儿哩,能把媳妇儿娶回来就是胜利!”
随着男女双方亲戚陆续到齐,有恭贺新婚之禧的,有互道重逢之谊的,也有随处走走转转看看的。有点儿文化的,就挨着观看张贴在院内院外的一副副对联:
大门口贴的是“迎贵客接亲友欢欢喜喜,逗笑话要喜糖热热闹闹”,横批配“眉开眼笑”。
走进院子里,西屋是个高台阶堑檐房,由关林的奶奶和叔叔婶子居住,两根高大的廊柱上贴的对联是“赤橙黄绿青蓝紫衣着称心七彩俱有,柴米油盐酱醋茶饮食如意四季皆丰”,配横批“吉庆有余”。
南屋是婚房,写的是“敬祖母尊叔婶孝心不染,扶姐妹携弟兄亲密无间”,横批书“休戚与共”。
东屋是谷家荣、苏双菊夫妇生前居住的老宅,写的是“精绘蓝图激老少,力圆美景慰爹娘”,横批书“真顺实孝”。
北屋写的是“谷家帅哥找到羞花妹,方府美女寻得辱葩郎”,横批:“巧配成双”。
谷关林自家的一个哥哥见有几个人正在这里看得津津有味,便走过去插了一句话,说:“所有这几副对联,都是俺新郎官儿老弟关林编的,俺家英叔书写的。”
几人听罢此话方悟:哦,原来这是谷关林在借机道自己的心声。
腊月二十六典礼,二十八回面,事儿过得体面大方,赢得亲朋好友和乡亲们的交口称赞。
至此,谷家英那颗悬了不只一年的心总算踏实了。谷关林更是对叔父等家人为自己劳神费心刻骨铭心,感激不尽。从此之后,谷关林即使再忙,每年中秋、春节这两个传统节日,他是必先去拜望叔父婶子的。
有道是:宴席盘碗盛责任,糕点礼包净感恩。邻里缘何齐赞颂,叔侄情义暖人心。
专叮有缝蛋的施勇勤,终于捕捉到一个在他看来十分难得的机会。也正是由于他巧妙地利用了这个机会,如愿以偿地抱住了县委书记焦武琛的大腿。欲晓原委,请看下章。
《脚印》第十八章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624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