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秦可待怀念若冰(组稿)
悼秦州才子王若冰
作者/匡文留
秦州才子见冰心,
诗歌文化响大声。
羲皇渊脉勤探究,
麦积烟雨印游踪。
健笔扬帆神釆奕,
清品山河慷慨情。
可叹盛年摘星斗,
浩瀚银宇月更明。
(作者简介)
匡文留,当代著名诗人。满族,生于北京,长于大西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第三、四届理事,甘肃人民广播电台主任编辑、记者。现在北京兼职、写作。获“中国新诗百年百位最具实力诗人奖”,首届唐刚诗歌奖终身荣誉奖。已出版专集三十多部。
追念学长王若冰
作者 /远山含笑
诗圣文才一脉承,
秦州当代有王兄。
君今乘愿归天去,
纵有豪情谁更吟?
[作者简介]远山含笑 1988年一1990年就读于天水师专 兢兢业业、勤勉耕耘于教育。
文坛星辰 此秦可待?
一 一纪念王若冰先生
作者/杨胜文
东柯传道杜工部,水竹藤沙大街亭。朗润了《嘤鸣》,韵《雨丝》而耘《广角》,站台举旌成佳话,《大地湾》丰盈“桃花”海,《天籁水影》,“巨大冬雪”,《山河回望》,省奖国奖不暇。 拒高薪大秦风骨,沉智冷峻堪为范; 秦州策划诗歌节,李杜光芒㻧国际。《隔壁是灵魂》,雅评《倾听与呈现》,《走读汉江》“仰太白”, 《无定河》萦绕《柴达木》,《甘肃的诗》,《飞将李广》,《大秦帝国》,“渭河”立传荣典。昭德范龙城侠影,灵魂独语大写人。
[注]《嘤鸣》等以及引号内,是诗圣杜甫寓王若冰先生故里天水东柯谷时写的诗句、王若冰先生曾编辑的刋物名和发表的作品名。
祭
作者/何皓
文章千古事。有朋友屡次三番邀请,让我给师兄王若冰写点什么,说实话我很怯场。一则师兄是大家,我只能望其项背;二则本人上不了档次,小兵张嘎一个,只能默默祭奠,丝毫不敢人前显贵。听说师兄母校学习期间,文学很有底蕴,主办文学社刊物《嘤鸣》。
本人上学时文学社刊物已经更名《瀚海潮》。投稿的人除了中文系的,还有生物系、化学系、政教系、物理系、数学系及美术系的同学,属于蜡版印刷,自给自足,根本没有什么报酬。平时,文学社邀请中文系老师做文学报告,均是免费讲座,老师满腔热忱,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学生也是凭借着对文学的爱好,自愿参与,不收取任何费用。
有几个生物系、物理系的同学,他们在旧校区七里墩,乘校车来回往返,投稿也十分积极,手写投稿工工整整,一丝不苟,小说、散文、诗歌不一而足。这是上世纪90年代初,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大潮已经席卷全国之势的天水。学生与老师之间,开始出现宿舍卖衣服、卖方便面,家属院食堂,大都是偷着做的,没有完全公开的状态。物质对文学的冲击与碰撞,在日后的时光里愈发明显而尖锐。当时流行的文学作品正是贾平凹写的《废都》、莫言写的《丰乳肥臀》,广泛流传,褒贬不一。国际形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联盟群殴伊拉克,不对称战争,空天一体化,让大家眼花缭乱。
在天水,文学是一块净土!记得周舟老师曾问我:“你会不会永远把诗歌作为事情坚持写下去?”“不会。当事业和爱情不需要我坚持文学的时候,我就放弃文学。”我的坦言,让周老师很失望。我检讨,我不是一个合格的文学爱好者。那时天水文学的旗手便是师兄王若冰及周舟、雪潇等。或许我的认知大家并不认可,仅仅是我一个人的意思。在这样的环境下,我鹦鹉学舌般写起诗歌来,模仿当时的朦脓诗。并在《天水文学》发表。
不久,我给自己找到了理论的依据。文学家茅盾说:“模仿,是创作的第一步。”如果连模仿都没有,何来创作?俗话说的很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2024年,天水麻烫辣突然之间就火了,天水文旅,乃至甘肃文旅各显其能,名人荟萃。同时,伏羲庙、麦积山、大地湾、羊皮鼓、水帘洞、大像山、蔡家寺也火了。姜维故里、甘南草原、陇南山水、临夏花儿、敦煌石窟、张掖丹霞、大美武威、兰州黄河……悉数登场,竞相争艳。一天早上,校友群有人突然爆料师兄去世的噩耗,我难以置信,专门打电话问了母校,得知确切消息。王若冰(1962年—2024年5月3日),原名王希珍。甘肃天水人。1984年毕业于天水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作家、诗人、秦岭文化学者,《天水日报》社原副总编、高级编辑。
生前为中国作家协会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终南文化书院文化顾问、陕西省旅游文化顾问。主要作品有诗集《巨大的冬天》《我的隔壁是灵魂》,“大秦岭长篇散文系列”《走进大秦岭》《渭河传》《走读汉江》《寻找大秦帝国》《仰望太白山》,纪录片《大秦岭》《中华秦岭》《柴达木》《无定河》等(均为撰稿)。2024年5月3日,王若冰先生于天水家中猝逝,享年62岁。灿若流星,令人唏嘘!师兄才情并茂,有目共睹,热爱家乡,热爱家乡的山山水水。热爱家乡的文学事业,桃李满山乡!有一位沙盘心理学老师给我说:“只有当你把事情当作事业的时候,你就会不知疲倦的工作。”师兄的一生是短暂的,也是不知疲倦的,他把家乡的文化事业当成了自己的事业!听过他文学讲座的学生无数,回忆文章比比皆是。诗人臧克家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师兄明显属于前者,人们会时时想起他,想起他的事业,踏着他的足迹,他们会沿着师兄走过的文学道路上继续前行。师兄若冰,冰,为白色,是所有颜色的总和——红、橙、黄、绿、蓝、紫。是和平的象征,是完美的象征,是重生的象征,是纯粹的象征,也是永恒的象征。就像天水的麻辣烫,是甘谷辣椒的香,是定西宽粉的柔,是陇南花椒的麻……是一团和气,又各具特色。听说,天水麻辣烫店开在了杭州西湖边上了!师兄一定听到了吧?陕西著名作家路遥逝世后,其母校——延安大学——校长申沛昌深情评论:“路遥的一生短暂而辉煌的,贫穷而富有的,平凡而伟大的。”在我的心里,师兄的一生亦是如此!师兄,走好! (2024年5月18日星期六)
何甜,(曾用笔名:何苦),原名:何皓(曾用名:何小林)。甘谷一中高87级1-2班毕业,1990-1993毕业与天水师专。中国网络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协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杂文家协会会员、兰州市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心理咨询师学会会员。心理咨询师、沙盘心理师、绘画分析师、绘画治疗师。
惜别好校友王若冰(通韵)
作者/汪元平
帆起师专整卌年,天骄风华九州缘。
若冰才气传坛野,诗圣潦顿吟剑南。
大地湾迎柯谷道,秦风笔落令名婵。
山河回望金鹰奖,仙境同谁知暑寒?
(作者简介)
汪元平,男,天水师专数学系毕业,与王若冰先生有同学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