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奶奶泡的茶》

我家茶的由来,孩提儿时,有记事起的忆念中,口渴了就动动小嘴巴,向奶奶讨要吃茶,那时喝茶叫吃茶,不用咀嚼,怎么是叫吃呢?小脑袋怔怔地想,不甚明白。接过小瓷碗,咕噜咕噜就往喉咙里咽,能解渴的凉水而已么,无其它特殊。
记得小时候我奶奶在锅灶上烧了一锅子开水,说是茶烧滚了,明明是水烧开了呀,为什么要说茶呢?脑子里就记着开水摊凉了拿来解渴的叫茶,另外烧开的水用来杀鸡杀鸭蜕皮拉毛的水就叫滚汤,明明是一样的开水,为什么叫法就不同了呢?二三岁童稚时默默相认,不知所以。直到七八岁龆龀年龄,有点叛逆好奇,一次冷不丁地问起奶奶,奶奶呆滞着思忖了半晌,然后摇摇头,笑眯眯地道不出个所以来,还轻轻地倒刮了我一个鼻子,记忆深刻。对于这个问题,至今还糊涂,不知出典何处?
我七八岁时,奶奶已是七十多岁的老太婆了,一双清末民初缠过弓背奇特的脚丫--“三寸金莲”,走起路来像是木棍杵地,“咚咚”作响。古代对小脚女子走路风雅美称“莲台八尺足三寸,宛若嫦娥广袖翀”,“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纤纤小足,步步生莲,轻盈摇曳,姿态优美,那是描摹上层人物,富家千金婀娜多姿娇态的褒扬。而对低层的乡村农妇就另外一种赘述,是踉踉跄跄,跌跌撞撞。身躯微驼略显佝偻的奶奶,走起路来摇摇摆摆,双手总是拿着家什或不停地劳作,从不空闲,步伐稳健有力,精神十足,行走生风。
印象中她那张满是皱褶,江河纹路布满岁月沧桑的额头,轮廓瘦削的脸庞,面对我们孙辈们的时候,始终是挂着慈善的微笑,充满希冀。一副没了门牙扁扁干薄的嘴唇,轻抿凹陷在鼻子下面。手背青筋暴露,粗糙皲裂,稀疏的几绺白发在头顶上盘绕成一个结,木簪横插。她身材瘦小,精神矍铄,时常穿着自己织染朴素的土布,上身穿一件浅蓝对襟的古老服装,下身是灰色粗布裤子,印象中就没有其它服饰的穿戴过,干净整洁,利索果断。这就是我的奶奶,她的音容笑貌,健朗身影,奕奕神采,一直雕琢刻印在我的脑海深处,从未泯灭,如今依旧频频浮现于眼眸。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还处在人民公社化的生产队时期,父母天天在田野间集体劳作,挣公分赢口粮。我们兄弟姐妹一大帮小孩儿们,全由我奶奶一人在家照顾看管,还兼顾洗衣做饭,饲养家畜,杂事琐碎等,里里外外,全部搞得稳稳妥妥。她做事有条不紊,干脆练达,动作如磨砺过的刀剑,快刀斩乱麻。家中威望极高,一切由她作主,说一不二。那时我们小孩只要有点行动能力的,都要帮助家里做些家务,不像现在的孩子这般娇宠,我也是磨练中学会了干许多家务活的能力。童年就是在奶奶的慈爱和陶冶中长大,说实在的,我对奶奶的亲,胜过于对爸爸妈妈的爱。
我很喜欢整天围着奶奶转,熏陶着为人处世的点点滴滴,她斗大的字不识一个,却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与世故,能讲出许多美丽传说的故事。如嫦娥奔月,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等等。我最乐意陪奶奶蹲坐在灶膛间添禾烧饭,绕膝其旁,粘粘贴贴。一边学着如何添柴禾烧饭菜,看炉膛内红红的火苗跳跃,一边痴痴陶醉聆听奶奶叙述故事的情趣,沉浸在快乐的天堂里。
天长日久,耳熏目染,跟随到七八岁时,我渐渐学也会了许多灶间的绝活。全家七八个人的大锅饭,也都能轻松搞定,摸清门道,独当一面。奶奶分配任务,独自烧饭,我毫不犹豫努力实施。当米水烧滚时,还得需继续添火烧,直至烧到木锅盖下的铁锅沿,有嗞嗞作响声,并闻到米饭轻微烧焦的香味才停止供火,掌握住火候,大功告成,一锅香喷喷的米饭就脱颖而出啦。
那时人们普遍贫穷,为了节约粮食,早饭晚餐大家都喝稀的,或者煮些青菜萝卜的泡饭汤,毛芋、蕃薯、马铃薯等粗粮杂食之类,搪塞打发肚皮。夏天炎热,傍晚煮粥也有讲究,米水烧开后,假如还盖着锅盖,米水就会浮溢出锅,四处横流,因此需揭开锅盖烧,看锅里的米水翻滚蒸腾着,不一会就有四散的浮沫向锅中心聚拢,起初浮晕散乱,有大瓷碗口那么大,继续慢慢熬炖,粥的质地由硬变软,香气由淡变浓,浮晕逐渐缩小到茶杯底口那么小,也就差不多了。中间还要经常铲下锅底,防止焦灼结壳。此时,锅里的粥就熬成香醇稠厚,甘甜可口的了,漂出浓郁的粥香,扑鼻而来,弥漫着屋灶间,这是熬粥的整个过程。现如今的孩子,有几个知晓其中奥秘,实践出真知啊。粥烧好了,汗流浃背,惹的我灰头垢面,赶紧逃往村后溪里去游泳,洗澡凉快。现在看来,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独自一人到溪里去洗澡,父母能放心吗?但那时就是这么大胆现实。
夏季阳光毒辣,热浪滚滚,口干舌燥,令人窒息,人们需要补充更多的水份--喝茶。我家人口众多,一天就要烧好几锅茶。那时村里还没通电,更不要说如今什么电器之类的稀罕物件,闻所未闻,一切都要靠厨房里的烧火来完成。人间烟火,炊烟袅袅,就是靠屋灶里头演绎出来。
我七岁上学放暑假后,家里烧茶的任务就全落实在我头上。水烧开了,用勺子舀到大瓷盆里,这时奶奶就会走过来,从木橱柜里拿出细藏的茶罐,将一小撮青涩的茶叶干放到盆子里。只见干枯卷缩的茶叶一碰到开水,像是有生命的个体,瞬间活跃起来,在开水里扭曲着慢慢长大,舒展了整个身子,悠哉悠哉躺落在瓷盆底,张张叶叶,层层叠叠,又似一条条精灵的小鱼儿,摇头摆尾,生动活泼。盆子里的开水也由原本透明的无色无味,逐渐变成淡淡的青绿色,清澈发亮,晶莹剔透。随着茶叶在开水里色质的释放,茶的颜色渐渐加深,口感变得柔和醇厚,一股淡雅的清香,飘雾弥漫。这就是我家茶的由来,茶叶放多放少,口味浓淡调剂全由奶奶定夺,这是她“至高无上”的权力,动摇不得。
我们家一般都不吃隔夜茶,隔夜会变混浊有馊味,当天泡好当天喝完,多余也是倒掉的。由奶奶督促掌控着每天烧茶的习惯,爸妈去田畈劳作,也带着一茶壶水随时解渴。一把灰褐色“宜兴紫砂壶”不离左右,跟随田间地头,不管风吹日晒都是忠诚的伙伴,出工前奶奶就泡好备着的。有时一起劳动的社员,带去是没有茶叶泡过的白开水,觉得清淡寡口,闻到我爸妈茶壶里的茶香味,清鲜爽舒,醇厚甘甜,就忍不住讨要着喝几杯,因此很少会有剩余的茶,歇工后带回家来,总是喝个精光。
我爸爸喜欢喝茶叶茶,小时候经常看见,他拿着一只茶杯,倒上烫开水泡上一杯浓浓的茶,坐在自家的木门槛上,闷声不语,斟酌思忖,似有所想,慢悠悠地品着喝着,喝完了就独个抗把锄头,出门劳碌干活去,从没有见过他喝白开水。有时爸爸喝过的茶杯放在桌子上,杯里泛泛红色的茶脚,心想爸爸喝的那么津津有味,想必是很有味道吧,诱惑着勾起我的贪馋,偷偷地用舌头去舔尝,嗨,吐口都来不及,“呸,呸”,好苦涩噢,怎么会这种味道啊?老爸为什么那么热衷于喝呢,想不明白。喝酒有酒瘾,抽烟有烟瘾,任何东西过量都是有害的,会适得其反。喝茶的人也有茶瘾,茶喝得太多太浓,一样也会喝醉,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现象,损伤身体元气。因此喝茶也要根据自身情况,适可而止,否则起到反作用。

奶奶总是要求家人喝茶叶茶,但比较清淡,或许里面包含着生活的奥秘,有利于养生或身体健康的原因吧。但没有爸爸单独泡的那么浓,平时我也就马虎凑合着喝,没多大反感,但我还是最喜欢拿白开水解渴。也许是爸爸喜欢喝茶的缘故吧,尝试着喝喝各种品牌茶的味道。小时候发现奶奶所泡的茶,时常改变颜色,一段时间茶水的颜色是翠绿黄绿色,过一段时间又变成红褐色或栗红酒红色了,肯定是爸爸变换了品牌茶的缘故。有时也会有菊花茶,桂花茶之类的茶,透着浓浓的花香味儿,满屋生香,可我都不太感兴趣。对于喝茶,或许我没有传承爸爸喜欢喝茶的太多基因,虽然从小就在奶奶泡的茶水里长大,可就是养不成喝茶的嗜好。
许多年过去,奶奶爸妈相继仙逝,我也在年青时闯荡江湖,仗剑天涯,离开了家乡,独自生活城里组建了家庭。时光浩渺,生命烂漫,晃晃悠悠,如今自己也逾越了花甲,安享晚年。光阴远逝了半个多世纪,虽时常怀念有奶奶爸爸妈妈,都健在的童年幸福时光,鲜活掠影,暮暮不忘。穿越光阴隧道,蓦然回首,慈祥面貌,栩栩如生,浮现眼帘。而今尘世苍茫,辗转曲折,无限眷恋。本对喝茶没有特别兴趣与留意的我,早将小时候对茶韵余香的体验,踯躅搁浅在那遥远的尘埃里,随着岁月浸蚀,日渐消磨淡忘。
风吹花落轻似梦,丢隔帘栊黯凝香。
浩瀚无垠灿星过,伴随余生薄轻烟。
如今生活闹市城区,清闲寡忧,安然恬淡。岁月沉淀,感谢上苍恩泽,珍惜眼前,睹墨闻字,丰盈晚年,参与了稠州论坛文学好友团。前段时间成老师倡导,进行“裕荣香杯”征文比赛,追溯白茶历史沿袭,展望中国茶业美好未来。最近绣湖文学版块,关于白茶的美文源源不断,层出不穷。在欣赏饕餮文友们精彩佳作之时,也对中国茶文化的渊源,渐渐有了浅层次的了解。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道的宗主国,始于神农时代,距今有4700多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追溯茶的本源起始,底蕴深厚,精深博大,它包含着物质精神文明等各个层面。我国地大物博,茶区辽阔,根据气候与地域不同,分布在各地的茶叶品种也不尽相同。目前茶的品牌主要有六大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在各大类里,又有诸多的产地等级区分,不胜枚举,品名繁多,星辰浩瀚,斑斓璀璨。
如今茶文化已融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阶层,联系密切,休戚相关,它既是社交媒介的招牌通道,也是艺术欣赏,演绎转播的载体。通过品茗赏茶,相互增进友谊,文化传承融合,发扬光大,弘扬正气。也是精神修养,内心平静和谐,社会团结友爱的桥梁。是护心养身,滋补健康,集天地之精华的绝佳保健品。它诠释着净化心灵,凝炼提升,尊重自然,引领潮流,对生活热爱美好的典范。
本次征文提及的“裕荣香”白茶,是白茶家属精品中的珍品,它源自于福建福鼎太姥山海拔五百米以上的高山茶园,采集凝炼而成。由北宋茶学家蔡襄后裔,茶公蔡良绥与茶婆陈丽容夫妇俩,历经磨难,不屈不挠,千辛万苦创办而成,如今声名鹊起,有口皆碑,成为白茶中的佼佼者。她们的白茶制作,独具匠心,简单自然,不经杀青揉捻,自然萎凋干燥形式而就,具有清淡、甘甜、鲜爽的口感,营养丰富,最大限度地保留茶叶的精华本真。

谆谆品味“裕荣香”白茶,恰似一股清冽的甘泉,倾注润泽你孤寂的心田,令人心旷神怡,悠然舒展,散发着沁人心扉的浓浓香气,韵味流长,并伴之神思遐想,情趣盎然的酣畅。
在沐风漫雨,灵光寂静,似水流年的韶华慕坻,风光旖旎,温和烂漫,择一雅静之所,自斟自饮,抿上几口醇厚的“裕荣香”白茶,细啜慢饮,顿觉韵味十足,周身弥漫,满口涂香。更有种诗情画意,朦胧沉醉,和心如澄潭,蕴含静谧的禅意。那诗意婆娑,绚丽流岚的感觉,迅将令你放下所有的琐碎烦恼,吟风弄月,品茗泼墨,自在阑珊,逍遥人间。
2024、5、16。

作者简介:王贞镇,浙江义乌市人。网名,楠伲,生性淡泊,普通平凡。喜记些琐碎小事,生活自在,无情岁月吹白了黑发,现含饴弄孙,自娱自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