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
凌晨,想起了陈亮
古 梁
那是2004年的6月吧,我和县博物馆的涂志刚、徐卫两位先生邀请了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世界名闻的书院研究者邓洪波先生,来到明招山,第二天我们又到永康的陈亮墓拜谒,又驱车去方岩的五峰书院。邓洪波先生深情地说,我终于见到了南宋丽泽书院的吕祖谦遗迹,还看到了创立永康学派的陈亮的留下的历史,他感慨地说:“我见到了南宋两位先贤的历史痕迹。我一生有一个书院情结,由此人们称呼我是邓书院”。20多年过去了,此情此景我依然记得那么清哳。这也是我平生第三次拜谒陈亮先生。这不由的让我回忆起陈亮的人生。
吕祖谦于1181年7月29日去世后,陈亮闻讯立即在自己家里设香案,遥祭。第二天便赶到金华,面对自己好友,在他的灵前悲伤地痛哭。第二年春,朱熹升任茶盐道公事,拯灾于衢婺之间,顺道明招山拜谒吕墓。此时陈亮闻讯即刻从三十里坑赶到明招山,从此他与朱熹生平第一次见面,也从此埋下了朱陈10多年王霸义利论辩的伏笔。当朱熹将离明招山将赴台州时,陈亮相邀朱熹到龙窟他家里相聚,朱磐桓了十多天,两人才依依相别。
时陈亮一介布衣,却胸怀天下收复北疆大计,三次上书皇帝,亲临金陵前线,站在长江边上,登上多景楼,长叹:冷落不堪惆怅,高山一弄,著我些悲壮。他又说:危楼还望,天限南疆北界,凭却江山管不到,河洛腥膻,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好一个“中流誓”,陈亮心中早有了恢复国土的中流砥柱。作为一个布衣,陈亮的胸怀是宽广的;陈亮的思想是闪光的;陈亮忧国忧民的情怀是感天动地的。
比比古人,我在想,孰优孰劣,就不必多说了。
2024.5.19.凌晨
作者简介:古梁,原名邬浩良。当代诗人、地方文史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