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赫广利老师
《古道西风》长篇小说
作者||芳菊
仲夏时光,柳丝拂岸。 花开争艳,书香飘逸。认真读完赫广利老师上下两册,800多页,百余万字的长篇巨著《古道西风》。
纵观全书,作者驾驭长篇小说游刃有余,笔走龙蛇,诗词歌赋运用得心应手, 运用自如,历史典故熟稔于心,信手拈来。
掩书沉思,感慨良多,从头到尾读完这样一部大书,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本书作者—赫广利老师,花费了多少心血与汗水,熬过多少春夏与秋冬,呕心沥血,一字一句精雕细琢,才写出这样一部厚重的长篇巨著!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看到书“后记”我才明白,赫广利老师这部长篇小说,用了整10年时间,真的是10年磨一剑,古道西风烈。
10年漫长岁月,独坐灯下,奋笔疾书,耗尽心血和汗水 ,铸就一部卷帙浩繁的巨著长篇。
书上卷引子——以一首《临废墟怀先祖》仿古体诗作为开篇。多年后赫祝轩带着年轻貌美的夫人——周凤鸣 ,和三个好朋友 ,再次来到统万城 ,“他们五个人并排站在一起,面对着历经千年沧桑的古城,口中齐声高呼:统万城,我来了,我来了……”
引子和书下卷后半部分,五个人初到统万城,祭奠大夏皇帝——赫连勃勃,蒋淳良、周凤鸣、赫祝轩写诗词抒发情感,前后呼应,笔意流动。
书开始给读者以悬念,“原来,周伯韬和凤鸣等人在九月初九重阳节那一天给他的莫逆之交,成都府的刘老爷拜完寿后,正要回西京,在寿宴上巧遇了替东家来送礼的赫祝轩。”赫祝轩是关中大儒——牛兆濂的学生 ,才高八斗,睿智机敏,仁厚善良。
寿宴过后,赫祝轩、周伯韬、周凤鸣、朱正堂、涂平、涂安、铁锁、来福一行人返回的路上,在秦岭深山遭遇土匪绑架,展开一个跌宕起伏,曲折离奇, 充满人性光芒,引人入胜的精彩故事。
盘踞秦岭深处,占山为王的土匪有大当家、二当家、三当家的三位匪首。
大当家——德祥看到相貌英俊 ,玉树临风,相貌酷似自己儿子的赫祝轩,心里暗暗惊叹:“莫非老天爷看我可怜,又让他回到了我身旁?”引出大当家——德祥多舛的身世和命运。
赫祝轩代替周伯韬留在山寨当人质,其余人返回家乡,筹措土匪索要的银两。赫祝轩准备逃走之际发现二当家三当家的阴谋诡计,密谋杀死大当家——德祥,他把这件性命攸关的事告诉了德祥,救了德祥一命,引出德祥和赫祝轩的亲缘渊源,为后面的故事发展做了铺垫。
赫祝轩顺利返回。周伯韬感谢他的救命之恩,敬佩他的睿智机敏,舍身相救,周伯韬女儿,年轻貌美的凤鸣对赫祝轩暗生情愫。
赫祝轩和周伯韬相谈甚欢,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英才良才汇聚,天时地利人和,周伯韬帮助下,赫祝轩顺利开办“光裕东记”药材商行,随后又开办了“聚信奎”山货行。
书上卷后半部分写了赫祝轩和聪慧好学的妻子——凤鸣,江湖阅历丰富,驭车之术精湛的车把式——李德财、饱读诗书的大才子——蒋淳良,西京名镖局压局武师——朱正堂,一行人去往河南怀庆,开辟怀药市场。
赫祝轩带领的这支精兵强将,文武双全,各有所长,睿智聪慧,谋略过人,知识渊博。既有经商的头脑,更有浓郁的文化气息。经商之路,为人处世,始终贯穿一个“仁字”:情义、仁义、侠义。知人善任,豪爽大气,善良真诚,宽厚仁慈。
一行人来到河南怀庆,赫祝轩和大家运筹帷幄,出谋划策,想方设法帮怀帮商会会长——张仁庆解决了两大棘手难题:“见大家都坐下来,赫祝轩又开了口:今天,在坐的都是自己人,我先把我的想法说出来,说得不对,大家可以提出来,说得不全,大家可以补充。第一个是顺利解决三十万大洋的摊派问题,第二个是如何尽快把大公子保释出来……”
两大难题解决,怀帮商会会长——张仁庆的家庭矛盾随之化解,顺利打开河南怀药市场,运回几十万斤质量优良,畅销的药材。
书下卷写了 赫祝轩把精力放在了开辟甘肃陇南药材市场上。一行人再次出发,去到甘肃陇南。
沿途所见所闻,历史文化,名人轶事,雅士大儒,传奇故事 ,古诗古韵,名山大川,饮食文化、风味小吃、民间传说,诙谐幽默 ,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集大成者胸怀若谷,终能包万物于方寸之间。”遇事淡定从容,不急不躁。
赫祝轩凭着厚德仁义,博学多才,睿智机敏,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广交天下英才,广开经商之路。途中结识了诗书画俱佳的“秦徽雅居”老板——吕文谦,甘肃陇南镇守使参议室主任——郑冠捷及他的家人、虎仓等新朋友,赫祝轩一行人去文县了解药材行情,郑冠捷委托赫祝轩把自己的姐姐、姐夫、外甥女一路同行送回文县。
沿途经历的坎坷曲折 ,药材市场被垄断,山路塌方,凤鸣流产。后机缘巧合,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收购了广州宋文奎采购的各种药材30多万斤,解决了宋文奎急需的银两,雇佣马车将一部分药材拉回西京。留下蒋淳良等待马车队把胜下的药材运回,历尽艰辛,终于把甘肃陇南采购的全部药材拉回。
赫祝轩和一行人历尽艰辛 ,开辟了河南怀药,甘肃陇南的党参、当归,四川的川药等市场。
安顿好家里的事情,再次出发去陕北采购药材,一路上仁字当先,拾金不昧,坐等失主,结识几位陕北的药材商。
赫祝轩和一行人溯源寻根来到大漠深处的统万城。作者用详实生动,酣畅淋漓的笔墨,记录了赫祝轩先祖,大夏王国皇帝——赫连勃勃浴血奋战,在荒凉的大漠建立大夏王国的经过。经历的血雨腥风,矛盾纠葛,辉煌灿烂,荣辱兴衰。
赫祝轩带领下,一行人隆重祭奠大夏王国创始人、皇帝——赫连勃勃。蒋淳良、周凤鸣、赫祝轩每人写一首直抒胸臆,磅礴大气,真情流露的诗词,为这次不辞辛苦,寻幽访古,来到昔日辉煌灿烂的大夏王国“孤万城”祭奠祖先之旅画上句号。
“赫祝轩依然沉浸在他创作的这首诗中,久久不能释怀,这时候他忽然想起了身子底下的暗箱里还藏着程总指挥送给他的那两把枪,左右一打量,车窗外一片空旷,没有人烟,而祖上赫连勃勃的英雄阅历仿佛在天地间向世人宣示着什么,那天上的云,变幻着,时而像成群的绵羊,时而像奔腾的骏马,时而又像巍峨的山峰,他是不是就是赫连勃勃幻化的呢?……于是,赫祝轩心血来潮,他抬起屁股,回头俯身下去 ,取出了其中一把,对着窗外,没有靶心,随随便便向空中“砰砰砰”放了三枪,那枪声,传的很远很远,一直传到无尽的沙漠尽头,传向无尽的历史尽头……”
这部长篇结尾,令人回味无穷,浮想联翩 ,赫祝轩一行人再次扬鞭催马,踏上征程,继续漫长的经商之路……
古道西风,儒雅秦商,仁义至先,广交贤能,广开货源,广进财源。融古通今,天文地理,古今历史,诸子百家,旷达贤能,诗词歌赋,地域文化、饮食小吃,精彩纷呈,包罗万象。
一个个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浓郁的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字功底,浓厚的生活气息,构成这部气势恢宏,厚重大气,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长篇小说!
长篇小说,考验的是文字功底,文学修养和内涵,深厚的生活底蕴和滴水穿石的精神。
不读万卷书,下笔难有神。赫广利老师善于观察、思考、发现、探索、积累。绞尽脑汁勤思默想,坚持不懈坐多年冷板凳,文学这座宝库才打开冰山一角,露出笑颜。
文学也是在采矿,在文学的大江大河,高山峰峦,长途跋涉,涉水过河,风雨兼程。路途上遇到的雷电彩虹,雨雪冰霜,四季风光都是风景。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采撷霞光一缕,鲜花一朵,采撷旅途的雨雪冰霜,绵绵细雨,点点滴滴。心中山河愈来愈宽广雄伟,笔下有神,笔墨留香。
“为伊消得人憔悴, 衣带渐宽终不悔。”赫广利老师这部厚重大气的长篇小说,是多年辛苦耕耘,笔耕不辍的丰硕成果,是文学田园的岁月芬芳,历史长河的激流浪花。
一部有厚度深度广度的优秀长篇小说,拍摄成电影、电视剧也很精彩!
芳菊简历:
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知青工作室创作员(特邀),白鹿原文学院名誉院长。
进修于鲁迅文学院。
1984年至今业余笔耕不辍,创作百余万字的小说、散文、诗歌(800多首),被报刊杂志、广播电台及各大网络文学平台广泛登载,配乐朗诵,广为流传、转载。
作品收进30多种文学书籍,多次获散文、小说、诗歌奖项,小说被改编为广播剧。
一瓣心香慰平生,其作品清新自然,生动流畅,朴实无华,深受海内外广大读者和诗朋文友们喜爱。
1997年陕西日报和亚洲新闻台联合拍专题片,作为通讯员代表拍摄其中,2001年6月西安电视二台靓丽女人栏目,拍专题片《走过冬天》,陕西人民广播电台、陕西新闻广播电台、西安音乐台等先后做过个人专访。
2019年10月,受巴黎汉唐诗歌艺术社邀请,带队参加第一届巴黎汉唐诗歌朗诵会致辞并参加演出。
目前正筹备中短篇小说集《模特笔记》,长篇小说《遥远的二胡声》修改整理及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