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发掘传统国学,促进中华文化复兴,本传媒推出北美著名诗人,诗词评论家唐风先生的系列作品。他的求知,每有独到之见;他的文字,总觉言之有物;他的精神,值得同仁提倡。
中华民族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的历史源远流长,我们的文化丰富多彩。继续传承与发扬,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冰心文化传媒的宗旨。唐風先生充分领会与配合,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欢迎大家热情参与,共襄盛举!
冰心文化传媒站长 冰心
锥划的线条 跳跃的音符
一一王己千先生书法欣赏
撰文/唐风(纽约)
三月初诗画琴棋会例会,见到本会李凤英董事,她说家藏四幅王己千先生草书手迹,想让我辨识。我以为是挂轴,说可否周六带来诗词班欣赏。不久她托人发到群中,刚好那几天我的旧手机有故障换了新机,所以没看到。后来凤英姐通过梅会长联系到我,邀约到府上观赏墨宝,奈我已准备动身回国探亲旅游,故而縁悭一面。
上月底回美后,重新找回这四幅图片。近日得暇想静下心观摩学习,顺便对王老书法用笔,所书内容出处,所用笔墨材质等作一番探索,那是抱着触碰「哥德巴赫猜想」的勇气。王己千先生何等人物啊?中国当代艺术界的传奇,他1907年生于苏州显赫的东吴世家书香门第。从小秉承家学苦练书法,后随名家习画与鉴赏,上世纪四十年代留美修读西画,长达数十年的职业生涯备受国际尊崇。集画家、书法家、鉴赏家、收藏家与学者于一身,在海内外有极大的影响。他的专业能力和著述,为西方研究中国艺术奠定了基础。业内人士说:没有他,就没有纽约大都会馆藏的顶级中国艺术品。王己千先生2003年逝于纽约,余那时才旅美,没机会见识他的杰构,只有在岑灼槐董事长宝号『金玉珠宝表行』上看到他的墨宝,还有史丹顿岛寄兴园两块匾额,都是标准己千体楷书。然今天呈现手机里的是四幅都是草书,墨底白字小斗方,似拓片又非拓片。首幅界于狂草间,后三幅是大草,笔势凌厉,线条飞畅,放纵奔放,动感强烈,给人以视觉和心灵冲击。没有注明诗文题名,要想准确判断,对于粗通文史,半桶水书法的我,实在是一道难题。
(插图3)
书法家除爱写自己诗文外,总喜欢书写一些经典诗词或传世名文。用楷行隶诸体,一般都容易识别,若用草书创作,辨识起来就有难度。如写的是家喻户晓诗文,有时识一两字就能知一句,知一句可以解全篇,但这也只是猜而不是辨。人们总说书法是最优秀的艺术,草书是书法艺术上的王冠。但鉴于草书是一门难学难悟难精的艺术,那怕一般书家也不敢轻易涉入,如不是专研草书,辨识起来有时也会措手不及。
再看这四幅字,每幅正文4行20字,布局似不经意又合法度。中锋行笔,笔意连绵;轻重大小,揖让有度;顾盼生辉,萦绕盘旋;气韵贯通,神生纸上。但内容写什么?似非常见的唐人绝句,想欲破绎须有耐心。传王羲之所作的《右军草法至宝》(也称《草书歌诀》)开头有句:「草圣最为难,龙蛇竞笔端。毫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草书在形成、发展、完善过程中,对字的形态、结构、偏旁作了约定俗成,唯美合理的简化规范。书家在此规范下可以用自己风格自由发挥,但不可以随意变更。王羲之的《十七帖》,智永的《草书千文》,孙过庭的《书谱》,怀素的《自叙帖》等名帖皆如此。说明草书法度一脉相承至今不变。这就使名家草书再狂再草再谬,还是有章可循。
王老先生原名季迁,何以易名己千?古语云:「人十之,己千之」王老少年时就以改名励志,可见所下功夫非常人可比。人们往往钦仰他的绘画和收藏鉴赏,其实他的书法在现代书坛已属顶尖之列。他说:「中国画与书法密不可分」「笔墨的髙标准是通过毛笔的中锋技术完成」「精通书法是鉴定和收藏文人画的必要条件。」他精通各体,在怀素法帖上用功尤多。草圣怀素作书,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纵横斜直无往不收,上下呼应急风骤雨。李白作诗称其「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扫尽中山兎。」王老草书得其精髓,形神兼似收放自如,由此可见。
第一幅牵丝映带,简而动,流而畅,轻松线条演绎中,透出几分自然天真,细辨下去,是一首五言绝句:
江南春雨足,杏子正开花;
茅屋青帘下,遥知是酒家。
落款:拟怀素笔法,了然。
第二幅少了牵连,尤觉呼应感强,笔划灵动,如动感音符一样在键盘上跳跃。是一首仄韵五绝:
庭院日初长,玫瑰正堪颂;
香色两徘徊,声价今人重。
落款:了然,九十。
第三幅走笔迅疾,跌宕起伏中,精气和力量从笔杆顶部贯串笔尖。写的是一首古绝:
波面出仙妆,可望不可即,
熏风入坐来,置我凝香域。
四行满布,只剩一格作落款:了然九十。
第四幅,充满活力和能量的中锋,荡气回肠,展现一幅绚丽多姿的画面:
江水秋弥洁,潆回玉有文;
芙蓉向风立,花影对缤纷。
落款:丁丑冬十二月,了然九十。
四幅作品,除第一幅笔划稍细且多连绵,后三幅更成整体,一气呵成。自言拟怀素笔法,感觉脱胎于自叙帖。多取劲秀,少取疏狂。
前面说过,一般书写前人诗文,落款会注明作者姓名,诗文名。但这四幅皆无,且缺揿印章,莫非兴来信笔之作。若馈赠或拍卖,持有人一般都会想知道里边写什么?暨然文字已绎出,那么它出自何时、何人、说的是什么?不烦再作一番浅析与点评。
第一首网上查得出自明代嘉靖年间,文征明为其门生陆治《花鸟四屏.春望》配诗并题。画面简洁,杏花春雨中,一只燕雀独立枝头,遥望远方,它在想什么,期待什么?诗人展开想像的翅膀,就有了上面这首小诗,对应画面如同白描,一目了然不难理解。大概作者这时渴中思饮,而家中正好「酒干徜卖无」吧!
第二首是吴门画派画家陈淳所作《夏日玫瑰》自题诗。画面为夏日庭院玫瑰盛开,惹得诗人香色共赏花间徘徊。何谓「正堪颂」「今人重」?这里有一段背境须交待:宋、元以前的宫庭和士大夫阶层皆重牡丹、芍药而轻玫瑰,因其带刺而作野花视之。然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㡳层出身,恰恰偏爱玫瑰,从此麻雀变凤凰,玫瑰受欢迎。故明朝画家才开始兴作玫瑰画,题写赞美诗。
第三首是陈淳自题《水仙图》。咏物拟人化,诗中高手所为。起句典出曹植《洛神赋》,春色盎然中绽放之水仙,若轻云之蔽月,流风之回雪,仙子之凌波。当清风徐来时,作者已置身凝香之境,「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而增慕」。
第四首也陈淳所绘《花卉画册·芙蓉》中的自题诗。秋风轻拂,清波荡漾;芙蓉迎风摇曳,花影缤纷映衬,一幅清秋美景,让人神清气爽。作者诗文书画,气节情操,也如这秋江之水,清洌剔透,不染俗尘。
四首诗里,出现三个人物。一是文征明,江南四才子、吴门四家都有他的名字,在中国书法史、绘画史、文学史上具相当影响力,是史上少有的诗、文、书、画「四绝全才」,后人多将其书画列入神品。后两位的陆治和陈淳,都曾是文征明弟子,善画山水、花鸟,工意兼擅,后不枸师法自成一家,画风属于文人隽雅一派。尤其陈淳诗书卓绝,题画诗可谓字字珠玑。连自视甚高的徐渭都赞美他的笔翰「动如脱兔,静如处子」。陆陈二人在文征明门下声誉最著,并重于画坛,是吴门画派中重要人物。
王老何以择此四诗而书?通过对他人生及艺史观察,我有如下看法,或者瞎猜:
一.先生是苏州人氏,前贤题画诗人也是苏州人氏,有种家乡情结。落款「了然,九十。」了然是他晚年自号,人到晚年乡情尤浓。四幅江南小景,四首抒情小诗,饱含満満家郷情怀,易让人引发怀旧联想。
二.先生本身家世显赫,祖上王鏊曾官拜宰相,是明朝著名书法家,文学家,也是吴门先导,当过唐寅、祝歧山等的老师。王己千早年入吴门学艺,对吴门画派情有独钟,对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特别推崇,有丰富的收藏。
三.在他的收蔵中,可能就有这几幅画,故而对画上的题诗,有种心领神会之感。观其书写时的连绵呼应,笔锋凌厉,一贯到底,当是无须看稿,完全出自胸中。可以想像这几首诗,在他心中扎根时日已久。
最后,为什么不用常规宣纸,而用如拓片般的黑底白字?王己千书法之纽约韵律中说,他的书法经过三个阶段,晚年抽象表现达到创造力顶峰。九十年代尝试一系列非常规材料,使用银色记号笔在黑色纸上作书,成功创作了二幅狂草兰亭序。这种材质加上他的笔法,「钢锥划沙」当然更逼真,「透视效果的纵深和图象之间的视觉节奏」便充分展现。
恭喜凤英姐,能得到就么名贵的收藏!
以上浅识,难免谬误,求正于熟悉王己千先生的岑灼槐董事长,也欢迎同仁批评指教交流切磋![抱拳][抱拳][抱拳]
唐風简介:
诗人,作家,兼修文史,涵泳国学。纽约华文作家协会,美洲中华书法学会,中国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现为冰心文学网站特邀顾问兼撰稿,上海格律诗词社专家委员会委员,纽约诗词研究导师,无邪诗社导师。喜探索辨微,求古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