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 老
文/望京
养老不仅是一个家庭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多是晚婚晚育,一个孩子,再过十来八年,身体开始不行了,孩子正在忙自己的生计,肯定没有时间照顾。面对子欲养而没时间的问题,我的朋友圈,人们经常会探讨社区养老,抱团养老,养老院养老,小饭桌养老等方案,我的意见是各有各的情况,身体好的时候攒点钱,去哪里到时候自己说了算,当然,老得不能自理的时候,还是孩子们的硬任务,相信下一代比我们有智慧,会有很好的办法解决的。再说社会发展,说不定针对独生子女,出台专门的好政策;现在有婚假产假,说不定养老也会有法定假日,就像清代终养制一样,弟兄一人,该你赡养的老人上70岁,弟兄二人,要你赡养的人上了80岁,你必须返回原籍带薪侍奉。
养老问题很复杂,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处境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一切因人,因时,因势而为,才是最好的选择。
多年前,一个远房亲戚找我。他发家致富后,把本来还在做一些简单劳动的父母从农村老家接进城里养起来,让他不明白的是,一天好吃好喝,什么事不用管的父亲天天和他找事,像孩子到了叛逆期一样,让他很头疼。父亲骂住楼房像坐禁闭,他就在城里买了一进四合院,正面三孔窑洞,上面坐三间平房,侧面三间房子,大门口有男女卫生间,心想这下安稳了,父亲住进来没有两三个月就又开始闹腾了,儿女哪一个侍候他都不行,保姆换了一个又一个,小县城就那么几个做保姆营生的,有的二次返聘来,不知道给人家倒说了多少好话。邻里邻居都说这老人家太过分了,许多在农村这个年龄的人都还要下地干活呢,谁顾得了养你,但老板总说闹就让他闹吧,人老还小哩,当孩子养就是了。他认为他父亲一辈子没享福,自幼丧父,拉扯大三个兄弟,后来儿女多了,老人砸锅卖铁地去供书,供出来他们四个干部和一个老板,就凭这,再闹腾也不过分,就都顺着他的性子来。话虽如此,遇上这个难侍应的老子,他哭过,笑过,也请教过人。我给他说了我的看法,原来老父亲是一家之主,什么事要问他,什么事要他决定。几十年了,他在老家种的菜蔬,儿女们这家不回来拿,那家就回来拿,这是当爹的最乐意看到的事情。现在,你让他无所事事的颐养天年,他感觉失去了价值,成了一个无用的人,突然被养起来的感觉,打破了他的心理平衡,只有通过找事刷存在感,引起大家对他的重视。朋友豁然,从此,什么事佯装不懂,让老爷子把脉,老爷子感觉自己官复原职,家长的地位稳如泰山,一大家子又恢复了往日的安宁。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老板的孝心感动了周围人,更感动了老天。老人走了不久,小县城开始旧城改造,他家成了拆迁户,老父亲住了十几年的房子,赔了一大笔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