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佩锋
“唯有孤独是永恒的”,这是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经典名句,读了他的作品,觉得人生确实如此。而我认为独处也是一种享受,一种福分。虽说人是社会的人,必须融入到社会中,去历练、去成长、去工作......,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但是人很多时候是独处的、孤独的。当你离开父母家人去远方工作,下班后独自回到住处,这时的你是独处而孤独的;当你的伴侣先你一步离开这个世界,儿女又不在身边时,你又是独处的,所以独处和孤独是不可避免的,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虽是孤独,但不一定寂寞。而我恰恰喜欢这样的独处。
独处和孤独好比一对孪生兄弟,形影不离。有时独处但并不孤独,有时独处也孤独。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成为自己。我喜欢独处,但我并不孤独和寂寞。独处时,我可以静静地读自己喜欢的书,静静地听音乐,静静地练琴,静下心来分析一些法律案例,或者耐心细致地把家里收拾干净整洁。这时独处就成为我一个人的狂欢。此时的我内心是快乐的,我把自己想做的事情都有条不紊的完成,不受干扰,效率特别高,一种满足感油然而生,此时独处成为了一种享受。
独处之人,必须能够承受孤独和寂寞,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耐得住孤独和寂寞的。只有非常自律之人才可以忍受孤独和寂寞。《庄子》一文说“独有之人,是谓至贵”。当你熬到独自喝茶,独自散步,独自看书,独自听音乐,没有电话,没有聚会,而却能自得其乐,那便是你高贵的开始。司马迁面对孤独之苦,无所畏惧,用十四年的时间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千古名作《史记》;路遥一个人在荒郊野外独居了几年写出了《平凡的世界》一书,所以独处者,内心丰盈而强大。
曾经的我,喜欢热闹,害怕孤独,害怕独处,喜欢人多的场景。经常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什么聚会呀,只要有人邀请,一定准时赴约。或者经常约上三五知己去郊外赏花、摘果,享受一群人的欢乐。大家一起喝酒聊天,无拘无束,也许这就是我要的生活。后来发现那些所谓的社交无非就是打发时间,有时还可能徒增烦恼。那些日子,时间不是自己的,生活不是自己的,总有一种被人牵着鼻子走的感觉,我终于明白,我要学会承受孤独,要发现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或许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才能真正体验生命的真谛。
于是我慢慢地去面对孤独,习惯独处。以前周末是一群人去骑行,慢慢的变成了一个人的骑行。天气好的时候,一个人慢慢地沿着乐昌峡河堤骑行,享受微风轻拂脸庞的惬意,每到一处美景处,便停下脚步拍美照,感受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心境。这时世界仿佛都是自己的,美景都为我而生,觉得自己是幸福和快乐的,即便在雨天,独自一个人骑行,也可以享受那种斜风细雨何须归的意境。虽是一个人,也不再是百无聊赖。正如作家叔本华说“只有当一个人孤独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
孤独是一种美的享受,独处是成就自己的最好时光。要成就自己,享受孤独必须要有勇气。前些年我斩断社交,告别外界喧嚣,给自己减负。我屏蔽了朋友圈,静下心来攻读法律,用四年时间通过了中山大学的法律本科自学考试,取得法学学士学位和法律本科文凭,再用三年时间取得了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工作之余的时间除了必要的身体锻炼,就是学习。不是我性格孤僻,而是我找到了自己。那段时间,虽是孤独,精神却是愉悦的,这时孤独是一种享受,一种姿态。
现在的我习惯了孤独,习惯了独处,独自做自己喜欢的事。独处是一种美,是与自己对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