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遥远的地方
刘卫东

应刘洪先生之邀,笔者便与老伴驱车来到了他位于黉山南坡的住地—荷馨园。笔者和刘洪先生是多年的老朋友,老伴和刘洪先生之妻王霞女士也曾是一个单位的同事,因多时不见,故而是格外的亲切,畅叙阔别之情,“说来话长”。
刘洪先生的荷馨园,处于黉山南坡蓊蓊郁郁的丛林之中。此地群莺乱飞,杂花遍地。是日惠风劲吹,便有阵阵涛声送至耳畔。这里远离村舍,游者亦寡,因而便有着些许“世外桃源”的韵味。刘洪艺术工作室外树木掩映,枝叶扶疏;室内墙壁上悬挂着他富有代表性风光摄影作品和部分名人字画。说到其居处的名称“荷馨园”,刘洪先生解释说,他是为尊崇荷花的“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而命名的。笔者于是想到人的举止行动每每体现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就这些年对刘洪的印象来说,这一点恰恰就体现出了他个性鲜明,特立独行的性格特质。

认识刘洪先生,屈指算来已有三十余年。在这个过程中,不时地感受到他关于摄影方面的信息,且多是风光摄影方面的。新世纪初,先是收到了他的第一部个人风光摄影专辑《心中的克什克腾》。数年后,又收到了他的第二部个人摄影专辑《梦中的香格里拉》。据说他还要编辑出版其另一个专辑《眼中的新疆大地》,统称为“西域风光三部曲”。翻阅着专辑中以他娴熟的摄影技巧,拍摄出的坝上草原的独特风光,感到真是美仑美奂,令人神往。在其感召之下,不久笔者便携老伴随户外驴友去了美丽的坝上草原。欣赏着《梦中的香格里拉》里壮美而神奇的画面,“香格里拉”也便成为了令笔者心驰神往的一个梦。再后来便收到了他的《回眸四十年》。翻阅着刘洪先生的这些专辑,不由得想到,单是这“心中的克什克腾”“梦中的香格里拉”和“眼中的新疆大地”这几个专辑的名称,便可见出作者的用心,让人观之,便可为其发散出的美的意蕴所浸染,从而心向往之。

在其《回眸四十年》的题记中,他写道:“回眸四十年的风雨历程,觉得人生就像这浩瀚的大漠一样,每前行一步,都会使人感到艰辛,但远处的风景却又是那么迷人,充满无尽的迷惑。”他的这几句话不禁让笔者为之一振:这不就是长时间以来,一直在寻找却未能找到的意蕴吗?于是,西部歌王王洛宾创作的那首著名的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那耳熟能详的韵律便在脑海中响起,“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她那美丽动人的眼睛,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于是想来,刘洪先生数次舍弃仕途上的晋升机会,毅然决然地走上他视之为生命的摄影艺术之路,他的目光绝非只是看到眼前四周的光景,而是还要时时关注着他摄影艺术的巅峰—充满无尽迷惑的、远处的、那么迷人的风景,也即是他一生渴求的心灵家园。于是便有了“三千宠爱于一身”,也便有了“为伊消得人憔悴”,更有了29次赴内蒙、8次进西藏、5次入新疆,足迹遍及人迹罕至处,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他心目中的那个“她”,身处“在那遥远的地方”。

审视着近半个世纪以来,刘洪先生所走过的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刘洪是如何迷恋那处于遥远的地方的风景的:早在上世纪的1980年,刘洪的摄影作品《孝妇河之夜》,就荣获了淄博矿务局首届职工美术、书法、摄影一等奖。1992年他自费编辑了淄川历史上第一本对外宣传画册《鲁中商城—淄川》,并先后被评为市、省外宣品“精品工程”一等奖和优秀奖。1995年,其摄影作品《路漫漫》在山东省摄影大赛中荣获银奖。是年,他组织实施“西域之梦”五人西部摄影采风创作,行程7000余公里,用千余幅作品举办摄影联展。1996年,摄影作品《丝路风光》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及全国十几家报刊发表。同年,摄影作品《路漫漫》被山东省文化厅选送参加国家文化部“群星奖”摄影作品展;《大漠之旅》入编《中国百名风光摄影家教学光碟》。2001年,《碾子》荣获山东省首届“人与自然”摄影大奖赛最佳创意奖。2002年,《十月的礼花》荣获中国优秀摄影作品奖。是年,编辑出版个人第一部摄影作品集《心中的克什克腾》。2006年,《罗布人村寨》荣获《摄影之友》杂志全国50城市摄影拉力赛银奖。2007年,赴海拔5300多米的西藏珠峰,徒步攀登至海拔5600多米高度拍摄日出。2008年,个人第二部摄影作品集《梦中的香格里拉》出版发行。2009年,组织策划“清新淄河”摄影大奖赛并举办大型图片展览,受到省市区领导及社会各界好评。2010年,应邀参加“山东鲁维情系西藏摄影慰问团”,两次往返跨越唐古拉山口和可可西里无人区。2017年,编辑出版个人第三部摄影作品集《回眸四十年》。……由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刘洪先生的目光所及和足迹所到,那些迷人的风景是由近及远,由低到高,乃至于到达了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和詹姆斯・希尔顿所描绘的“消失的地平线”。

刘洪先生从事摄影事业几十年,经历了从业余摄影到专业摄影的艰难历程,靠的是勤奋与执着。他先后在各级报刊和影展影赛上发表各类摄影作品数千幅,《漫漫路》《大漠之旅》《十月的礼花》《美丽的家园》等优秀作品先后在省级、国家级影展、影赛上获奖。他担任淄川区摄影家协会主席27年,在任职其间,他总是带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每年都自筹资金为协会和会员举办展览,并用自己的收入编辑出版了协会的两部摄影作品集。由于刘洪先生在摄影艺术工作中贡献突出,他先后被影响中国改革开放30年人物征评组委会、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山东省委组织部等部门单位授予“影响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杰出艺术家”“中国优秀摄影家”“首批齐鲁文化之星”等众多的荣誉称号,享受政府财政津贴。刘洪先生曾这样说过:“摄影对我来说已经不是一种爱好,而成了我的极其重要的生活方式和至高追求,我甚至觉得摄影艺术已化作生活的生物元素,融入到我的血液,浸透了我的整个生命。”笔者认为,他的这些话语由衷而发,的的确确是他发自内心的深刻体味和感受,更是他对自己艺术成长历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王建新先生在他的《心灵的感悟 精神的升华》一文中,谈到刘洪在摄影过程中注重对色彩的应用,通过层次、颜色的应用和捕捉来表达作者的审美态度和创作意境。他以刘洪拍摄的《稻城桑堆红草地》为例,说到“那片秋天的红草地红得那么热烈,那么艳丽,那么醉人。在或黄或绿的白杨树的衬托下,在远处青山的铺垫中灿灿生辉,妩媚无比,这不是含苞待放的嫩红,也不是花儿盛开的火红,那是一种经历风霜吸收阳光后的果实之红,苍劲中透着自在,壮美中透着自然,这是一种美,一种成熟了的自然美。看过这幅作品会给人们这样的启示,人的生命是多彩的,生命是多义的,只有像稻城的红草地那样,经历了酸甜苦辣咸涩的人生,才会是绚丽动人的人生。”我觉得建新先生对于刘洪拍摄的这幅作品,算是阐释得够到位的了,应该说把它视作刘洪艺术生命的写照也是当之无愧的。
另外,笔者还注意到从2015年始,刘洪先生的目光和足迹有所改变,给人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之感。他开始关注有关雷锋的相关活动,并亲身参与到其中去。2015年,他应邀赴辽宁省军区高射炮一师参加“首届预备役学雷锋文化艺术展览”,并应聘担任学雷锋摄影导师;参加淄博市首家“雷锋文化馆”开馆仪式并应聘为名誉馆长;赴辽宁省大连市参加大连市火车站、大连交通支队组织举办的学雷锋文化艺术活动;应邀赴辽宁省抚顺市去接受雷锋小学、雷锋中学校外辅导员聘书。2016年,应邀赴辽宁省抚顺市雷锋团,在团长李莹陪同下先后到雷锋纪念馆、雷锋班参观学习;应邀参加淄博市第一家雷锋中学揭牌仪式,并被聘为校外辅导员;应邀赴河北石家庄参加石家庄医药集团组织举办的学雷锋文化艺术周活动。这在他的摄影艺术生涯中,又是一道特别靓丽的风景线,笔者认为他的感知透过色彩、形象,转换到了更加深入的层面之中,实现了一种从艺术向精神方面的跨越,这实在应该称之为迷恋和追寻更深更远的风景了!
2024年5月9日于紫御城林壑轩
刘卫东个人简介

刘卫东,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曾先后担任《淄川县志汇编》等专著和地域文化研究刊物《般阳文化》的执行主编。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淄博市蒲松龄研究会理事、副会长。散文作品先后在《中国散文家》《大众日报》等报刊发表。散文集《履痕》收入《中国散文家文库》,获华夏散文创作奖、第二届蒲松龄文艺奖。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