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头条号
标签
下载APP
所在区域:
区
取消
提交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标签
首页
\
文学
\ 【诗歌】三河闸纪行//邵顺贵《清江文学》2902期
【诗歌】三河闸纪行//邵顺贵《清江文学》2902期
精华
热点
24-05-18 16:15
6986
阅读
关注
三河闸纪行
邵顺贵
(一)
它用63副歌喉为新时代放歌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是无数代人泣血的夙愿
它被誉为“千里长淮第一闸”
它若姗姗来迟
建国后江淮流域的几次洪灾
对人民的生命与财产造成的损失
将触目惊心难以估量
它是一支长鞭让淮水安澜
它是一道扶手让灌区三千万亩良田
从此不再于洪水中跌倒
它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的雕栏
让下游两千六百余万生命
岁岁年年凭栏碧海云天
它是一道卧波的虹
它不绚丽是因
守护黑夜之后还要紧接着守护白昼
它来不及脱下身上的白月光
十六万人仅历时十个月便告竣
那可是建国初期
那可是一穷二白的年代
那一字排开的闸膛像一条心
在205国道通车前
它一直是扼守淮南淮北的咽喉要道
如今它恰似一根扁担
一肩挑起了
大运河百里画廊的诗情与画意
63孔每秒1万2千立米的泄洪量
让三江之水在天为彩云
在地为甘霖
正如秦岭淮河构成了
中华南北地理的分界线
三河闸无疑是江淮流域彻底告别
“十年九涝”的地标
它是天女的拈花指
将惊涛骇浪变作了天女散花
为了确保混凝土安全度过初凝期
十万人站在洪峰里以人墙压浪
一个巨浪打过
就把十万张笑脸像洗底片那样
“洗印”在了波涛之中
江淮流域的“水笑”
始于公元1953年的仲夏
如果说千里长淮是一支离弦的箭
在其入海之前
三河闸为它再一次修正了弹道
精准地在民心里乐开了花
它轻如云烟
让27万平方公里的流域
美得像海市蜃楼
它淡如翰墨
一笔便勾勒岀两亿人的福祉
它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
它让悬湖的烟波浩渺一路北上成
京华烟云
一方水土以它为轴心成为了
著名的水利风景区
它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又似惊鸿知向人间的深情一瞥
其下游海拔不足8m
其上游水位峰值时竟逾15m之多
它在调控着这片热土的血压
它让淮河之水奔腾不息的同时
又清纯甜美的像一杯醴泉
它的63个胸腔里
是63颗时刻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涛声里
它用63副歌喉为新时代放歌
(二)
古堰梅堤
它镶嵌在世界水文化遗产名录中
它镶嵌在洪泽湖的东岸
淮渎的惊涛在它的怀中傲娇
黄河的巨浪也曾不远万里来访
它拦下了1800余个春秋
因为它
一湖碧水里汉风吹皱了唐韵
绵延60余公里的古堰像一轴
尚未展开的半部华夏文明史的画卷
又像一条飘荡在风雨中的横幅
上书“江淮熟、天下足”
曾几何时
那108道弯像其紧锁的愁眉
那些弯重现了这片土地
在遭受洪灾肆虐时的痉挛
其湖底竟比一堤之隔的东部平原
高岀2米有余
高矗的堤坝
像云朵垂在人间的刘海
高矗的堤坝像一座逶迤的青山
高矗的堤坝于半空中接住了
江湖流域众生悬着的心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堤坝
筑土为堤多在冬末春初的枯水季节
因此筑就它的每一抷土
都是春泥
它有让春风想往的杨柳岸
它有让夏日风情沉醉不知归路的
万顷荷花荡
它有摇曳于秋水
且与天相接的蒹葭苍苍
它还有花谢了唯余一身风骨的梅林
走在荫翳的林中
仿佛回到了时光深处
风声雨声乃至惊雷之声
都不及那号子声铿锵
要用那么多湾才能重现
它一路走来的时光的掠影
像迷宫一样的古堰
春天走在其上也会迷路
它花开四季
这里鸟儿每飞个三五十米就得停下
啄开缠在翅膀上的一缕缕花香
蜿蜒曲折的它
天鹅在水中舞它在岸上和
它是一枚橄榄枝
湿地花圃只是它的繁花一朵
它是一片汗青
铭刻了换了人间之后的国泰民安
它是一座永葆泥土本色的丰碑
以“仁义礼智信”命名的五坝
让人在光阴的纬度里
移步换景
那镇水的铁犀
更在一湖碧水里耘出稻菽千重浪
高耸的古堰
其情结半入清风半入云
弯弯曲曲的古堰
其情结人们只能解开一半
(三)
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大湖儿女
建国行将75周年
改革开放也已40余载了
“双百方针”的践行亦为时已久
民生
一个沉重的话题
一个涵盖率土之滨的命题
作为江淮流域的腹地
一湖碧水正验证着绿水青山的成色
污水处理决不遗漏一滴
让大湖成为了一盏碧玉杯
为子孙后代满盛着琼浆玉液
当贫民窟变为花圃
当荒芜的土地变为幸福的家园
当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当每一张脸庞都洋溢着会心的笑意
当水网纵横高速交错
当中国梦近在眼前
连那霞光也向这个时代挥手致意
对河道的疏浚
也是对政治生态的疏浚
水是农业的命脉
也是工业强国的催化剂
这清明的时代
让水到
渠成
波浪走到岸边的时候
就不见了踪影
那是近乡情更怯
是水的满脸的笑意
才导致浪花被挤出了水面
退渔还湖了
缓缓驶来的五帆船
高悬着大湖儿女不落的征帆
这水有多美
春花的花期一天不结束
就赖在水里一天不走
秋月如果不被光阴催促
就不会上岸
它的美令小草弯下腰
赶在夕阳落山前
挑回一担夕照
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大湖儿女
在这政通人和的时代
大湖儿女正用解缆的手
解风流
三河闸夕照
查看全文
支持作者
给作者一点鼓励,您的鼓励是原创的动力!
更多
最新评论
3.00
5.00
8.00
10.00
20.00
30.00
50.00
100.00
200.00
其他金额
返回
打赏
最新
换一换
热评
更多
人气
更多
相关阅读
写评论...
取消
确定
https://www.zdwx.com/news/show_3618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