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凤阁
在中国的古瓷器物残片上,不管是青花还是粉彩,都可以找到关于“读书人”的画意,这种意境往往超越了画面本身的构图、形象和色彩,需要玩家用心去感受和理解。可见,古人非常注重读书的意趣,包括那些绘制瓷画的窑夫工匠们。
关于勤奋读书的名言有很多,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又如读书之成语:“囊萤苦读”、“孙康映雪”、“凿壁借光”、“悬梁刺股”、“牛角挂书”、“韦编三绝”、“下帷读书”“三余读书”、“挟策读书”、“三十乘书”等,感叹古人的丰厚,真的无法一一列出。还有宋代赵恒的《劝学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
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
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无车毋须恨,
书中有马多如簇。
取妻无媒毋须恨,
书中有女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
勤向窗前读六经。
日前,我在“瓷镶阁工作室”结缘一个青花瓷碗底“月下读书人”嵌木挂件,底款“万福攸同”中间有一口,(见图),寓意是“孔方兄”不多见。嘉靖年间景德镇民窑青花瓷碗底,经工匠高浩之手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展现眼前。“一介穷书生,生活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在月光下读书。”事出《南齐书.孝义传.江泌》:“江(泌)少贫,昼日斫屐,夜读书,随月光握卷升屋(登上屋顶)”。此典流传甚广,主要有“映月、趁月亮、月下读、对月影”等,真是清苦且浪漫!
家贫少钱难,
无油来点灯。
科举为及第,
映月读书人。
“万福攸同”其底款,明代民窑瓷器常用吉语款,多见于青花器。始于嘉靖,盛于天启、终于崇祯。官窑瓷器主要是写记年款,比如,“大明嘉靖年制、大明隆庆年造”等,所以写“万福攸同”是非常有鲜明时代特征的。
“万福攸同”款青花瓷所用的青料是回青和国产土青的混合料,瓷器一般底款使用青料书写。
“万福攸同”款青花瓷胎质洁白细腻,胎中含杂质很少。碗外底施釉,釉色内外一致。
清代康熙时期景德镇民窑瓷器吉语款,清花器可见。
万福,泛指多福,攸即所,同即聚。“万福攸同”为万福齐聚的意思,人间的万种福祉,一起到来。无锡头茅峰道院联:“万福攸同,同此心同此理,自然获福;诸天赞化,化善男化善女,共乐升天。”用的就是“万福攸同”典故。
“万福攸同”是明代流行的普遍吉语款,到了清代,“万福攸同”是民间年画喜欢的画题。清代杨柳青年画《万福攸同》,描绘庭院中通庭游廊,月门挂落,布置精巧华美,九个童子骑着各式各样蝙蝠从天而降,表示福无止境。《万福攸同》表现的是天降万福、无穷无尽,过去的人们喜爱在新春佳节贴上此年画,以求吉利、幸福。从这些古瓷、年画上不难看出,人们不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从未停止。
没有苦中苦,
岂能人上人。
万福攸同来,
唯有读书能。
读书乃天下第一美事,读书改变人生。
2024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