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之美
文‖黄金铎
无处不在的劳动,不仅养活了多姿多彩的人间烟火,更蕴含了烟火中的许多诗意。从农民辛勤耕耘的田野,到工人忙碌的生产线;从商人奔波的交易,到教师辛勤的课堂……劳动如同丝线,串联起各行各业,编织出繁华的社会画卷。在这幅画卷中,劳动者们用双手书写着坚韧与拼搏,展现着无畏与担当。
劳动之美,美在勤劳的双手。这双手,曾孕育出古老的中国文明,传承了五千年的辉煌;这双手,曾推动国家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每一双劳动者的手都是奋斗的见证,他们的手,或纤细灵巧、或坚韧有力,它们点燃梦想,创造未来,见证着平凡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美好。“轻拢慢捻抹复挑”,弹奏出天上人间少有的音乐旋律;“老茧残枝是旧身,何妨抖擞入新春”,老茧和残枝,是岁月沧桑的见证,是不断雕刻岁月的积淀。如今,这双手仍在继续书写着新时代的华章,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劳动之美,美在智慧的头脑。“砧上流金熔岁月,水中淬火注精神。”大意是一个人通过不断努力、磨砺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并坚韧不拔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造就斧斤单面砍,休从墨线两头弹。”每个物件自有其独特的用处,切不可不分场合错用、乱用。这是劳动者在实际工作中得出的宝贵经验。劳动者们善于总结经验,勇于创新,将科技应用于生产实践,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如今的载人航天、高铁、5G通信,都是劳动者们智慧的结晶。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国家的综合实力,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让世界为之一震。
劳动之美,美在奉献的精神。劳动者们坚守岗位,淡泊名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们辛勤付出,只为了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繁荣。在抗击疫情、抗洪抢险等重大灾难面前,劳动者们更是挺身而出,用自己的汗水和热血,守护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劳动之美,美在团结的力量。宋·杨万里在《插秧歌》中描写:“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雨中抢插稻秧,为了抢时,田夫、田妇、大儿、小儿,一家人分工明确,“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准确具体地写出了团结协作的画面。那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跃然纸上。一个家庭如此,社会亦然。俗语说:“一支竹篙呀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哟开动大帆船 。”“团结是铁,团结是钢,团结就是力量。”在我国,广大劳动者团结一心,共同努力,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不懈奋斗。正是这种团结力量,让我们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劳动是一种美丽,一种力量,一种信仰。它承载着我们的希望和梦想,引领着我们不断向前。让我们致敬劳动者,为他们的辛勤付出鼓掌,同时也要向他们学习,用自己的劳动,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贡献一份力量。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让我们携手共进,用劳动书写辉煌的篇章。
20240517发于《劳动时报》
个人介绍:黄金铎,主要业务专长:高中语文原创命题、职称论文撰写、诗词散文创作,欢迎交流合作,联系方式13722694327。河北省大名县高中高级语文教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北散文会员、邯郸市作家协会会员、都市头条(石家庄)编辑;部分作品发表于《新天地》《教师博览》《精神文明报》等纸媒及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