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男人的故事【五十九】
邹星枢‖再教育

【炫】 李东川摄
灵魂出窍是什么?是突然有那么一天,你会被与之毫不相干的事物触动,或在现实或在梦中再现那些消失了的往日时光。
——编者的话
那时一句响亮的口号是:“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到了园艺场,那里所有的男性老工人几乎都是刚从农村出来,老婆还留在农村。
女性老工人也是刚从农村出来但丈夫大都是国家干部。
可以说他(她)们这些老贫下中农,对我们这些在他们眼里的生瓜蛋子半大孩子的教育,不是革命道理而是男女间的那些事和黄段子。
他们开玩笑的话令我这个男孩子都脸红,实在不便诉诸文字。
玩笑开到什么程度举个例子:有一次我上厕所,一个最好恶作剧的老工人,听到隔壁女厕有人(不是才来的女知青)说话声,竟然隔着墙把小便尿到那边,惹得那边非恼怒地大骂。这边竟然哈哈笑地喊“老子厉害不厉害?”
他们还爱开我们这些孩子的玩笑,记得有个叫延波的男孩子跟我差不多大,父亲是高干,平时傻乎乎的什么都不懂。
有一天在一个老工人的点拨指挥下,几个年龄大几岁的知青装做很认真地吓唬他,说你那天跟谁谁谁(一个姑娘)坐得很近说话了吗?
他说我忘了。
那几个人说你忘了人家可没忘。
他问怎么了?
他们说还怎么了那天你跟他一起坐着的时候不是放了个屁吗?
他说我怎么不记得?
他们说你不记得人家可记得。
他问放个屁怎么了?
他们说你知道吗你那个屁让人家姑娘怀孕了!
这下把延波给吓坏了,急忙说真得吗?我可不是故意的!
他们说既然你不是故意的还不赶快去道歉?
那傻小子还真得跑去道歉,他们几个人在后面笑得肚子痛。
可想而知那个姑娘当时会给气成什么样子。
然而我也在那里受到了一位老贫下中农的另一种教育,正是他的一件事影响了我后来的性格成长。他叫冯吉奎,是张子楼村的农民,高高的个子瘦瘦的身材,胡子头发都白了,依然不减英武气概。在村里具有极高的威信。
他儿子年纪轻轻就是生产队长,估计与他老子的威信不无关系。
几个人给我讲过他这个故事,为了弄清是不是真的我特意问了他本人。
那还是他年轻的时候,几个土匪大白天持刀进村,在众目睽睽之下把一个家里有点钱的人绑走了,声言拿钱去赎人。
正在地里干活的冯吉奎闻讯急速赶来,对着全村的人愤怒地大喊:咱这么多人就看着他们几个土匪把人给捆走,就不怕人家说咱张子楼就没男人了吗?!
抄起一把铁叉说有种的就跟我来!说罢就去追赶土匪。他这一声吼令其男人们都感到了羞愧,身上的勇气也被吼了出来,于是纷纷抄家伙跟了上去,最后连胆子大的妇女也跟着自己男人上了。立时呼啦啦上百人呼喊着在村外大沙河里追上了土匪。这阵势把几个土匪给吓坏了,当场把绑的人质放了。
后来土匪绑票的事在周围村屡屡发生,唯独张子楼村再没有土匪敢来。
冯吉奎在村里的威信由此奠定,他的故事在周围传遍,直至六三年我来时冯吉奎依然这一带最受尊崇的人物。
冯吉奎是当然的英雄,我每次见他都忍不住紧走几步上前与他攀谈几句。
由于他的关系后来我与他儿子也成了朋友。
“那场运动”后期,单县突然大街小巷都有人在砸了箩底。箩底是面粉机用来箩面必不可少的东西。由于严格的计划经济生产箩底所用的带状钢板很难买到。
冯吉奎的儿子这天来找我,说他听说我有亲戚在张钢工作,想请我帮忙联系一下。我担心这在当时有投机倒把之嫌,不想惹这个祸,但又怕让冯吉奎失望,还是给亲戚写了信。后来也就没有再问结果如何。
但到了下一年的初一大早,他突然来拜年,出手就给了我儿子一张十元大钞的压岁钱,可把我吓坏了说什么也没敢收,我估计有可能他买到了他要的东西挣了钱。
我离开单县前最后一次见冯吉奎的印象特别深。那是在单县城里的大街上,他一见面就说“走,爷们,喝羊肉汤去。”我急忙说不了不了我还有事要办。
他拉着我手说:“爷们,你从没在城里见过你冯大爷吧?实话给你说吧,多少年了我不敢进城啊,为啥?咱就怕碰到熟人啊,一碰上人家就拉着不走要请咱吃饭。咱爷们是要面子的人,不去吧不给人家面子,去吧可咱腰里没钱呐!回回吃人家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吗?”
说着他啪的声拍了下腰说“咱爷们今天有钱了!走走走喝羊肉汤去,不去你小邹是在驳大爷面子。”
那天我还是真的有事,费了好大劲才算解释清楚放我走。临分手说的一句话我至今不忘:“爷们,钱是啥?不是王八蛋。钱是英雄胆!腰里没钱英雄只能是熊!”
这话我琢磨了几十年,有没有道理?确实有他的道理,冯吉奎的道理。
有时候还真是这样:有朋自远方来了,不亦乐乎,可囊中羞涩怎么办?有人也可以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也对。可再淡也要有水。连水都没有了还能淡得起来吗?“钱是英雄胆!”

【雾朦胧】 李东川摄
朦胧中蕴藏着更为丰富的意象,所谓“大道无形”既无形中包含着无限的想像空间。
——编者的话

邹星枢
1946年生于济南故郡黑虎泉畔,性喜清涟而不耐浊浑。曾上山下乡、进工厂多年,创作的二十几部大戏在国家中心期刊及省级专业期刊发表或剧院演出,三次搬上中央戏剧学院和北京电影学院教学舞台;《绿帽子》由五十年代著名导演张琪宏和北京人艺、中戏及国家话剧院等艺术家在北京公演;中、短篇小说散见于《钟山》、《雨花》、《清明》、《百花洲》等文学期刊,晚年致力于随笔及诗歌探索。拍摄电视剧几十部集。 作者刻意追求的,无不是尽力摆脱阶级斗争或意识形态分歧的思维定式,努力探索共同人性中爱与善的张扬和恶与恨的批判、以及人的尊严以及生命权利的普世价值,至今致力于人的灵性和精神探索。

【游春图】 于受万
2024年5月18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