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
上大学
文/清风明月
三天的紧张高考终于结束了。
西子回家后,身为农民的父母亲小心地问道:“孩子啊,这次考得怎么样?有希望吗?”
西子信心满满地说道:“这次题目太简单了,基本上没有难住我的,这次考的绝对没问题!”
父母亲听了,脸上露出了欢欣的笑容。西子父亲向西子母亲说:“明天去集上买点好吃的,给孩子犒劳犒劳!”
西子母亲连忙点头应答:“嗯,明天一早就去。”
接下来就是焦急地等待,等待高考分数的下来。
西子父亲见了乡亲,总会抑制不住心中的高兴,向大家表白:“乖乖的,咱家西子这次考的很好。”脸上那份开心,别提有多灿烂了。
等啊等,等到二十三号,终于有消息了,说今天高考分数下来了。西子一大早,就坐车去一百多里外的学校看分数了。
晚上回家时,父母急忙关切地问道:“孩子,考的怎么样?”那脸上写着切切的期盼,与些许的不安和紧张。
西子兴高采烈的说:“我考上了南京理工大学,”
这一下子,整个村里都炸了锅了。这个说:“小西子,小时候我就知道这孩子有出息。”那个说:“人家也聪明,你看人家回家从来不看书,可人家就能考好!”另外一个又接茬道:“南京理工大学,也是名牌大学,虽然没有清华北大有名,但也是相当不错的大学了。”大家整天谈的就是小西子考取大学的事。西子的父母,腰杆也硬了起来,走路逢人就笑着打招呼。平时不抽烟不喝酒的西子父亲,特意买了包香烟装在身上。见到有抽烟的老乡,主动迎上去散烟。
接下来就是什么时候,怎么请乡里乡亲的?农村有个习惯,谁家的娃考上大学了,大家都会出份子,也就是送一份贺礼。一般都是等录取通知书到了再请。可西子父亲太激动了,决定提前庆祝。定在八月九号,宴请乡里乡亲,及一些特殊的亲朋好友。
八月九号那天,西子父母穿了一身新衣服,满面春风,在门口迎接来贺喜的众乡亲。开宴的时候,还特意放了一挂大鞭炮。那天那个热闹劲真的没法说,贺礼钱就足足收了二万。在农村这可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礼也贺了,宴也办了,西子父母亲的高兴劲,可还没过呢!逢人照样主动打招呼,主动发烟。
快开学的前一段时间,西子从学校拿回来一个通知书,然后在开学的时候,就背着包上学了。没多少文化的西子父母亲,也没有送他去上学。
我对上高二的儿子说:“孩子啊,爸不指望你考什么清华北大,你能考一个南京理工大学也就不错了。你看人家西子,这次多风光!”
儿子点了点头说:“到时候看看吧,现在还有一年呢!”
说来真巧,第二年,我儿子也考上了南京理工大学,这下子我可高兴多了。虽然说没有西子父母亲那么激动,那么得意,但心里还是美滋滋的。按照乡里风俗习惯,宴请了众亲好友。
在开学的时候,我决定亲自送儿子去学校。一来不放心孩子一个人去,二来也想看看学校的面貌,也长长见识。
西子的父亲听说我的儿子也考取了南京理工大学,很快就要上学去了。提前一天晚上到我家,拿着五百元钱,千嘱咐万嘱咐道:“西子今年暑假也没有回来,我又不识几个字,没法去看望他。正好你家儿子也考取理工大学了,你又正好送他去。拜托你了,一定一定把这五百块钱交给西子,就说在外照顾好自己,别亏待了自己。父母在家都挺好的。”
我叫他放心,到学校我去找西子,会把钱亲自交给他的。
第二天我与儿子一起到了南京,而且很快就找到了学校。学校建设的很气派,规模也比较大。门口人来人往,在门口还立着一个牌子,新生接待处。一些老师带着一群学生,在为新生做向导。
把儿子安排好了,我就去向学校的老师打听西子。家庭住址,籍贯,姓名,年龄,一切有关西子的详细资料都向老师们说了。可所有老师们都说不知道,没有这么个学生。当我确确实实地证实了这所学校里,没有西子这个学生的时候,我紧紧的攥着西子父亲交给我的五百元钱。怔怔的站在那里,回去把钱交给他以后,怎么去面对那饱经风霜,带着期盼的脸?又如何向他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