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届未来学校教育管理论坛杭州峰会”上,我有幸倾听了教育家、孟子第七十代孙、“新教育三大奠基人之一”的孟国泰先生关于《我心中的未来学校》的报告,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为我解开了许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很多方面令我茅塞顿开,感悟颇丰!
教学质量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因此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多年以来各个学校一直探索研究的课题。近年来涌现出了“10+30”教学模式、“271”教学模式、“循环大课堂”、“三步一课,导学自主”等新式教育,但多数都只是昙花一现,其成效也是微乎其微。而作为孟子后裔的孟国泰先生所发起的“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和“三标课堂”,经过20多年的实践,已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赢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荣光:成功帮助了山东省潍坊外国语学校、浙江义乌外国语学校、河南南阳19中、云南富民县散旦中学等40余所学校顺利转型,由课改薄弱学校转变成了课改强校。
过程决定结果,中学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长期高效的课堂必然能调动师生的“教”“学”积极性,充分挖掘师生潜能,最终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反之,长期低效的课堂必然造成教学混乱,教者无心,学者无谓,教学遭罪,效果反胃。如孟先生所说的那样:“方向不正,努力无门”,同样一个B,若跟着s向南走,结果必然是sb,若跟着N向北走,结果必然NB。
孟先生“三标课堂”的“三标”即为:设置目标,达成目标,反馈目标。“设置目标”是要设想把学生带到哪里去,“达成目标”是要通过什么方法把学生带到那里,“反馈目标”是检验是否把学生带到了那里。同样作为学生,也要明确本节课的“三标”:本节课要学些什么?怎样才能学会?最终学会了没有?
于是“三标课堂”出现了:精准备课,设置目标;互动课堂,达成目标;精准训练,反馈目标!目标就是旗帜,就是方向,教学的整个过程始终紧紧围绕目标展开。“三标课堂”是互动的课堂,生态的课堂,高效的课堂!“三标课堂”是“多、快、好、省”的课堂,所谓的多就是笑声多,掌声多,欢呼声多。所谓的快就是“快速、快捷、快活”。所谓的好就是设置目标好、达成目标好、反馈目标好。所谓的省就是省时间,省精力,省资源。
“三标课堂”要求老师不能用自己的思维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激励呵护学生的创新意识;不能用书本上的思想禁锢学生的思想,而是要极力培养学生的独创性;不允许老师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发现知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老师绝不能代替学生思考判断,而是引导学生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
“三标课堂”就是坚持从个体出发,坚定不移地把成长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教学剧情中的主演,让学生主宰课堂的发生,发展,甚至高潮。
“三标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彻底释放了学生的天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激情!

“三标课堂”让老师转变为掌控课堂前行方向的舵手,把控课堂剧情发展的导演,调控课堂高效反应的催化剂!
“三标课堂”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学生,解放了老师,甚至解放了校长,让学生真正做到了轻松学习、快乐成长、全面发展。
20多年来,孟国泰先生走南闯北,就像一个教育的苦行僧,常年奔波在全国各地,致力于“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和“三标课堂”的推广和传播,成功指导了40余所学校,帮助这些学校华丽变身。中、高考成绩大幅度提升,书写了一部又一部教育新篇章;描绘出一副又一副教育新画卷。
从孟先生的演讲中,我感受到了他身上所散发出的孟子式的“浩然正气”,身为孟子的第71代孙,我犹为感动,感动孟先生继承并发扬了我们老祖先“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浩然正气和伟大气魄。
相信,在未来的教育征途中,孟先生一定会怀着对教育的浩然正气,“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和“三标课堂”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追随者,在不久的将来,“三标课堂”一定会在全国遍地开花!
作者:孟召臣(孟子第71代孙 )
责编:华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