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的“十不准”
唐剑锋
焦裕禄同志之所以成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有多方面的因素。严守纪律,带头遵守纪律,便是其中之一。2014年3月17日,中央领导同志参观兰考焦裕禄同志纪念馆时,在写有《干部十不准》展览墙前,驻足良久,仔细观看。这“十不准”,像镜子一样,照着每个人。
《干部十不准》,由焦裕禄同志亲自撰写。规定得十分细致,大到“不准用国家或集体的粮食大吃大喝,请客送礼”,小到“不准送戏票,礼堂10排以前的戏票不能光卖给机关干部”,内容涉及上世纪60年代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方方面面。说起焦裕禄同志制定的《干部十不准》,还得从一张小小戏票说起。有一次,焦裕禄晚上开完会回到家里,已经深夜十一点钟。
孩子们睡下了,大儿子焦国庆却没有回来。回来一问,原来和几个大院同学去看戏。焦裕禄问哪来的戏票,国庆说他告诉检票叔叔自己是焦书记儿子,就放他进去了。焦裕禄把全家聚拢起来,开了一次家庭会议:“看白戏,是剥削行为。因为演员演戏也是劳动,看戏就要买票。大家都不买票,那不乱套了。你是县委书记的儿子,更应该处处守规矩,不能搞特殊。你知道爸爸这个县委书记是干啥的?是为人民服务的。爸爸自己都没有看白戏的权力!你现在还小,就有了这种特殊的思想,一张戏票是小便宜,长大了就要去占大便宜,就更危险了。”
在焦裕禄教育下,焦国庆认识到了错误,答应以后再不看白戏,并向剧场补交了票钱。为此,焦裕禄在县委常委会上专门做了检讨并提出“看白戏”问题:“同志们,今天在常委会上,我得先做个检讨。我的儿子焦国庆以县委书记儿子的身份看了一场白戏。虽然第二天票补上了,但这件事给我的触动很大。我没有把自己的子女教育好,所以才让一个孩子小小年纪就滋长了特殊化的思想。看戏是件小事,却能反映出我们的干部作风。”之后亲自起草《关于鼓足干劲,搞好生产,勤俭过春节,防止浪费的通知》,要求全县党员干部切实遵守“十不准”。
“十不准”内容:一、不准用国家或集体的粮食大吃大喝,请客送礼;二、不准参加封建迷信活动;三、不准赌博;四、不准挥霍浪费粮食,用粮食做酒做糖;五、不准用集体粮款或向社员摊派粮款演戏、演电影,谁看戏谁拿钱,谁吃喝谁拿钱;六、业余剧团只能在本乡、本队演出,不准借春节演出为名,大买服装、道具,铺张浪费……十、不准借春节之机大办喜事,祝寿吃喜,大放鞭炮,挥霍浪费。这件事,反映出焦裕禄同志的纪律意识,道德情操。
领导领导,不仅是带着大家干,更是做给大家看,为大家做榜样。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在《白虎通·三教》中说:“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在一个县委班子,县委书记怎样做,常委们就跟着怎么做;在一个单位,“一把手”怎么做,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就会跟着怎么做。领导带头执行纪律,按规矩办事,就是引领示范作用,就是“立标杆”,就是树榜样。甚至不用提倡,不用动员,不用发文,不用统一思想,就会人人按“十不准”要求去做去落实。
有一件往事,时任兰考县委办副主任张明堂至今记得:一个三伏天,焦裕禄带着他到城关乡王爷庙调研,口渴难当嗓子冒烟,吃了路边地里几个瓜。焦裕禄让他给瓜主送二两粮票和二角钱。瓜主说,不值钱不用给。看到钱没付,焦裕禄说:“他不收,我们不可以不给。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恶习是从小事养成的。”张明堂赶紧把钱给瓜主送过去,请他一定收下。
焦裕禄一向把党的纪律规矩,看得比自己生命重要。他带头遵守纪律,不搞特殊,才在党和人民心中成了永恒的丰碑。严守纪律,使焦裕禄伟大、高尚、纯洁的形象更丰满,让我们今天学有榜样。真正的共产党人,要向焦裕禄学习,按“十不准”要求,做严守纪律的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