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李立志将自己创作的作品《郑氏“非遗”武昌魚赋》捐赠给鄂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昌鱼烹饪技艺第三代传承人、中国烹饪大师郑彦章先生,以表示对匠心传承敬意。文史专家熊寿昌,诗人徐胜利、鄂州雕花剪纸市级传承人顾德,书画家田丰、收藏家徐武等共同见证这个里程碑时刻。

《郑氏“非遗”武昌魚赋》全文900余字,以赋的形式出现,对郑彦章的坚韧不拔的精神表现出来,在贫穷中创业,迎难而上,牢记父母的教诲,通过艰苦创业,从打工仔变身企业老板。从开第一家店就亲自下厨,一步一个脚印,发展到5个分店,最终成为一位学习型、创新型、成人达己的创业践行者。

鄂州大碗厨餐饮坚持以经营地方风味特色餐饮为标杆,注重传承鄂州历史文化,挖掘吴都美食精髓,营造家庭温馨、亲切的氛围,坚持"地道厚道、本土本质"的经营理念,致力于打造原生态、绿色、营养、健康的食品为己任,以实实在在的价格、满口精致的菜系、极具特色的本地菜肴获得广大市民的认可。

2018年12月16日,郑彦章牵头组织了中国武昌鱼“百味宴”吉尼斯挑战赛。全市组织了20个乡村的120名厨师,历时3天精心制作了以武昌鱼为唯一食材的155道美味佳肴,成功挑战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武昌鱼单食材最多不重样”的世界纪录。

文史专家熊寿昌说,郑彦章是一位鄂州新市民,他能把武昌鱼烹饪技术发扬光大,是我们没有想到的。鄂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布贴画的传承人李立志在了解到郑彦章匠心传承事迹后非常感动,产生了写赋的想法。

李立志用了一个晚上写出初稿,经过反复打磨终于将《郑氏“非遗”武昌魚赋》成文,并形成书法作品,也是鄂州市第一个为餐饮人作赋的文艺家。

李立志自幼热爱书法,每日坚持临帖与创作,尤工于小楷,于晋唐法帖,用功最深。近年来又攻翁方纲书法,于用笔与结字处,领悟创作新境。其书法结字,宽松娴熟,笔意活泼。
附《郑氏“非遗”武昌魚赋》全文如下:
郑氏“非遗”武昌鱼赋
挚友彦章,出生孝感贫瘠之地,世代务农,父母含辛茹苦,养育兄妹五人,少时家贫,难登大学门第;严父病逝,未报孝敬之恩。自幼精明,常做小本经营,捡一瓦一石,提一盐一茶,勤快早出,脚跑万家。未满十七,外出苦力,母念儿苦,昼耕夜织,和睦邻里。食则以粥为喜,青菜作烹,穿则母织土布,旧衣暖身。“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改革开放,步步为营。走南闯北,脚踏龙虎之地;扎根基楚,创业吴王古城。一带清水连三楚,南北两岸留美名。
幼年自立,喜爱烹饪,捞鱼摸虾,鲜活为真。后拜名师,勤学苦练,色香味美,厨艺乃成。以长江环绕都市作伴,制武昌鱼味美为传承。自认创业十载无业绩可喜,得友熊国胜事业渐成。流动浮云变万物,相依互助慰平生!得天时地利,凭借东风九万里;以人和为核心,只为菜羹入口香。曾几何?衣襟未正,满身油气沾额面;话世纪,店开南北,武昌鱼香扑鼻来。彦章仁义,不为小节失人才,员工辛劳,团结互动得宏酬。发家不忘根本,致富回报乡亲。欣逢盛世,一间小店做成了地域文化的品牌——“地道鄂州菜,尽在大碗厨”。借助伟人名句,弘扬厨艺精华,激活百姓口味,家喻户晓,至善至真,老少皆宜,价廉物美——还是大碗厨!
其店拓展有五,位居八卦中心。江边眺望南北,门楼高耸,依江伴月新气象,宾至如归,财富载车,满座皆惊!城中繁荣老街,八面招财,川流不息。城东“非遗”武昌鱼店,接鄂黄交通之便利,客行止步,龙凤归巢。南湖映月,虹桥店面迎宾客,财源滚滚,依托太平。
人言彦章大气!我道其人“无为”。养天地之正气,无为乃生万物!点亮心中的灯,照亮行路的人!不为浮华而忙碌,要以担当为己任!因诚信得人心,贵为餐饮业会长,统领全局,服务民生!得不忘恩,仍为“非遗”作文章,特以赋为念,其词曰:
鄂邑大地,鱼米之乡。有郑氏彦章,乃“非遗武昌鱼”之传承人也。其艺精湛,匠心独运。选鱼考究,鲜活至上。传承古法,又添新香。观其烹饪,如临画境。刀工娴熟,妙手天成。成菜上席,香气扑鼻。色如金玉,味胜八珍。汤汁浓郁,肉质鲜嫩。入口即化,回味无穷。
又曰:
炉灶为舞台,锅铲作道具。食材展画卷,厨艺谱华章。烹饪如艺术,色香味俱全。刀工似雕刻,摆席如诗行。烈火炼金身,汗水润厨艺。匠心独运处,永传留美名。
农历甲辰三月初八之吉 李立志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