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古诗联学院《七绝天地》26讲】
~~~~~~~~~~~~~~~~~~~-
出题:敬金忠(日月)
绝句意境纵横谈
意境
《辞海》里说: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具有虚实相生,意与境谐、深邃幽远的审美物征,能使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如身入其境,在思想情感上受到感染”。王昌龄在《诗格》中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 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身处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于意而思于心,则得其真矣”。他把诗的意境分成三格:
言物者为下格。
只是简单对事物进行直接描写,没有主题的升华,没有美的提炼,诗品则下矣。
如,有首民歌:
头发梳得光,脸儿擦得香。
只因不生产,人人说她脏。
本诗的主题也是不错的,但直接把想说的话都说出来了,没有铺陈,没有联想,让人读起来无味。
言情者中格。
是将作者自己的身心,投到强烈的感情体验之中,将意象融为一体,即把客观事物理解体验之后,化为个人感情,并经过酝酿加工所形成的境况,
如千堆雪的诗《中秋问月》:
月挂中天酒未干,月圆人缺醉凭栏。
嫦娥垂问腮前泪,谁锁牛郎又一年?
由月挂中天之景与醉凭栏之活动,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可以想象的画面:在中秋的明月之下,主人翁醉依栏杆,抬头望月。这个人在中秋万家团圆之日,却一个人孤独地以酒自醉,为何?很容易就会联想到,他在相思之中,在思念远方的什么人。这就是将个人的感情“相思”与中天挂月、醉依栏杆联系到一起,情与景相融。
意境者上格,偏于言志。
即作者将物境、情境都融为自己的意识、感情,使之升华到最美好的境界。
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以衰老多病之身,尚想为国戍边,不忘抗战报国,将梦境和现实相结合,表现诗人报效祖国忠心不衰之情,读来悲壮苍凉!三境相互融合,在抒情中表意,在明意中言情。
中秋作业赏析之四:
醉哥 醉咏是我们在创作中必须掌握的。主要有:
1、以少总多。
诗歌所要反映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不能把生活中的所有现象都罗列进诗中,所以需要有一个选取、删简的过程。李东阳题的《墨竹》诗中说:
莫将画竹论难易,刚道繁难简更难。
君看萧萧只数叶,满堂风雨不胜寒。
他所说的画法与诗法相通,都要讲究简洁,尤其是绝句,更要简洁。画竹不是把所有的竹叶都画出来,而是只简要地画上几片竹叶,疏朗自然,却能使人从中体会出竹子萧萧作响,满堂风雨的韵味。王安石说:“浓要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也是这个意思,从“红一点”,就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万紫千红的景色。这就是“以一总万”。
这期我们用以少胜多的方法写一首五绝或七绝(七绝要求首句押韵)题目自拟 韵部自定。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盘古诗联学院编辑部》
顾问:中华楹联学会主任倪进祥
诗经学会主任李瑞林
总编:日月(敬金忠)
讲师:胡愛民 崔艳蕊 刘翠玲
主编:蔡巧灵 柯美柘 李广恒
董德苑 毕见秋 赵偲含
主审:杨秀红 天问 蒋贵龙 凌赣文
袁谷成 张琳 俞子兰 钱秀英
刘巧英 李晓华 田卫 冰冰
野鹤 段志军 武汉军 张丽辉
汪凤森 张旭祖 郑举纲 黄伟琰
徐家齐
收稿: 成人之美
制作:李凤梅
诗歌艺术:陶冉 王立云
图片:网络
盘古诗联编辑部
2023.5.1
360个图网:xishui186.360doc.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