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霞中的松花江
作者:郑旭东
朗诵:王晓莺
我是哈尔滨人,最熟悉是穿城而过的松花江,最喜欢去的地方也是松花江岸边。无论春夏秋冬,经过松花江岸边时,都要停下脚步,观赏一阵子,拍一些照片,好像见到友人一样亲近,总是眼睛看不够,心里有说不完的话,嘴上有唠不完的嗑。
居住这个城市里或者外来的旅游人们,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外地人来哈尔滨都是在防洪纪念塔和镌刻“斯大林公园”的石头前照完相,然后,开始到滨州铁路桥上走一段距离后,沿松花江边往西走,最后乘旅游船去浏览太阳岛。
哈尔滨本地人则不一样,他们来到这里都是不约而同地坐在江边的石头台阶上,望着江面看风景,防洪纪念塔北面几百米的台阶都坐的满满的,后来者还真没有插足之地,成为这个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人在一个城市生活时间长了,对这个地方少了新奇感和新鲜感,似乎有些麻木,视而不见的感觉。大家都喜欢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寻找兴奋,寻找新奇,获得感觉上的刺激,大概,这是当今人们都想去旅游的原因吧!
其实,风景不只在远方,不只是在异地,只要你有发现美的心情和敏感,身边处处都有美景。哈尔滨人对松花江就有这么一种特殊的情感,离不开,看不够。松花江也懂哈尔滨人的心,春夏秋冬都给这个城市别样的灵动和美丽,迷人的松花江之畔,就是一幅永不褪色的画卷。
夏天的傍晚,是最佳观赏松花江时刻,这个时候,这里的人最多。黄昏刚刚到来,西天边先呈现出黄的颜色,慢慢地又呈现出金黄色,然后,从金黄色演变为红色。太阳贴着江边慢慢地往下滑,此时的松花江面变成了红灿灿的一幅画,岸边的每个人都是画中人。
有时候,阳光在西下时被云朵遮住,此时此刻,宽阔的江水碧波荡漾,虽然它没有大海波涛滚滚的气势,却在雄浑中有着柔韧的波澜。晚霞用绚烂的颜料在天空上创作出的艺术品,穿过城市的纵深,若隐若现地向线条稳重、立体分明的建筑物飘去,塑造出庄重美观的天际线。岸边的码头,一艘艘旅游船陆陆续续归港,化身为典型画面意象。晚风轻吹,江水清澈,倒影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红、黄、紫、橙交织在一起,美轮美奂。
在这个时节,哈尔滨松花江畔的景色美不胜收,晚霞瑰丽多姿,柔和灵动,一份超凡脱俗的美妙。无论是游客还是居民,都可以在松花江畔感受到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之美。天渐渐地黑下来,不一会儿,一片浓云渐渐地薄了,从云缝中洒出了细细的光芒,一下子把江两岸的建筑物照亮。刹那间,灰蒙的江对岸太阳岛,蓦然间披上一件金光闪闪的衣裳,变得俊俏,变得温暖,变得生动,变得充满了无限的魅力。岸边,那或尖或圆或方的屋顶,一座座欧陆风情与现代感的建筑交织相映。江中,一艘艘快艇划破江面飞驰而去,掀起片片浪花……

作者:郑旭东,笔名夏秋,黑龙江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黑龙江戏剧家协会会员,哈尔滨党史研究会及延安精神研究会会员,呼兰区作家协会主席。长期业余从事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诗歌、歌词、影视剧等创作活动。主要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火浴》;散文集《东北风情》、《我的作家梦》;中篇小说集《播种记》,短篇小说选集《泪落兰河寂无声》等;编剧的电视剧《喇叭、棋招、预见性》,广播剧《村长的老婆》、《国宝》等多部在省、市广播电视台录制播出;《耕耘的画》《呼兰春晓》等多篇报告文学作品入选有关书籍及报刊。散文《绿在呼兰河》等三篇入选中小学教材,其他文学作品多次获省市作家协会有关奖励。

诵者:王晓莺 原武警部队少校警官 荣获:2次三等功;武警总部优秀青年;中国海员建设工会全国委员会金桥奖 ;中国互联网朗诵朗诵联盟第三届朗诵之王大赛优秀奖。个签:用心吐字、用爱归音、静心领悟、用情架桥,用声音诠释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