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 豆 青 青
作者:刘汉江
在我的印象里,每到农历的夏至,蚕豆的豆荚就一天天饱满鼓胀起来,新鲜的青蚕豆就要上桌了!
我的食谱不是很广,有时候还很挑剔,唯独煮熟的青蚕豆是我最钟爱的一道美食,从小到大,百吃不厌。
小时候,家里很穷,到了春夏之交的当口更是青黄不接,肚子老是饿的咕咕叫。我和小伙伴们便把目光瞄向了田埂边上长着的青蚕豆了。
大人们是不允许我们这些孩子摘青蚕豆的,因为这是豆荚还远未成熟。放学回家的路上,虽然饿的无精打采,但眼睛却是骨溜溜的发光,尽往路边的蚕豆棵里瞄,看到哪棵蚕豆杆子上结了一只或几只青豆角,看看前后没有大人,就赶紧跑过去摘下来,剥出里面的嫩蚕豆丢进嘴里,虽然很青涩,还有点苦,但我们还是很满足很开心的吃了。为防止大人们发现挨骂,吃过的空豆壳,远远的扔到长势旺盛的麦子地里。因此,我们上学途径的路两边长着的蚕豆棵,到了收割的时候,上面的豆荚已所剩无几,都被我们这些淘气的孩子们提前“收拾”了。
到了蚕豆荚真的饱满了,父母也会到自家的自留地了摘回来一些,剥出青青的蚕豆,和咸菜或是蒜苗一起烧上一大碗,给我们改善伙食,夹一粒煮熟的青蚕豆,喝一口稀得见光的麦面粥,哪真是难得的享受和幸福啊!
我记得,青蚕豆还有一种吃法。大人们舍不得吃青蚕豆,但拗不过馋嘴孩子的哭闹纠缠,就少摘一点,剥出青蚕豆粒,用一根长长的缝衣线串起来,像是一条绿色的项链,煮熟后给孩子解馋。孩子们把这串青蚕豆当项链一样挂在脖子上,在村庄里神气活现的显摆,和要好的小伙伴们分享。当然,这个孩子肯定是家里的“惯宝宝”,当时的我是没有这个待遇的。
昨天晚上回家,饭桌上有一大碗蒜苗烧青蚕豆。我喝着酒,吃着我喜爱的青蚕豆,思绪不由自主的又飞回了童年,想到了有关青蚕豆的往事,想起了已长眠于地下的父母,感慨唏嘘之余,乃以文记之。
【作者简介】
刘汉江,男,散文作家,1968年生,汉族,江苏盐城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热爱文学、音乐,崇尚朴实自然,追求真诚唯美;长期从事公文写作与文学创作,数十年笔耕不辍,数百篇作品散见于全国各报刊杂志,著有散文集《生命回响》、《凝望月光》、《金色童年》等,作品在国家、省、市级多次获奖,现任企业高管,盐城市亭湖区作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