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小说
回收
文/清风明月
小李在家乡开了个小超市,生意也还行。由于地点在村子的十字路口,所以每天都会聚积好多人。特别是家里还有几间空房子,正好可以做棋牌室,所以每天都有好几桌打牌的人。一桌每次打赏五元,十元的,也还算不错。
这天上午小李正坐在柜台内查帐,忽然从店外走来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戴着一个墨镜,也许是对疫情的畏惧吧!还仍然戴着口罩。穿着也满得体。他见到小李,开口便说:“老板您好!拿包硬中华烟。”小李顺手从货架上拿了一包硬中华,递给了来。来人问过价钱后,便扫了四十五元钱给小李的收付码上。来人抽了一只递给小李,说:“老板,抽一只。”小李忙微笑着说:“谢谢,谢谢,我不会抽烟。”来人自己叼了只烟,点上火后,望了望屋里打牌的人,说:“老板生意满好的吗!”小李也笑着说:“还可以吧!”
来人抽了口烟说道道:“老板是这样的,我是专门收藏的,您这店里有九六年的一元硬币吗?如果有的话,我给你五十元一枚回收。”小李说:“硬币我多着呢,每一天打牌的人都要换的。可九六年的,那我不知道有没有?也不知道这么值钱的,所以也没有注意。”来人说:“麻烦老板您找一找,如果有的话,有多少我换多少。”小李听说有这么好的事,便把装硬币的专用盒子拿出来,一个一个的查了起来。结果一个九六年的一元硬币都没有。小李略带歉意和失望的说:“真巧,还真就一个没有!”来人忙说:“这个九六年的硬币吗!就是国家出的太少了,才值得收藏,才这么值钱的。”来人又继续说道:“老板这样,麻烦您以后平时留点心,如果有的话,你把它收好,或者你可以在家口贴一个回收标语。只要有九六年的,有多少我换多少,你五十元换来,到时候我给你五元一枚的利润。”来人从包里拿出一叠崭新的百元大钞说:“老板,这样,我先放一千元在你这,做为临时回收资金,我把电话号码给您,如果收多的话,您打电话给我,我来取。老板记住了,有多少收多少!”小李见来人也满爽快的,便同意了,把来人的电话号码也寄了下来。来人临走时,客客气气的和小李告了别,并说再到别的村里碰碰运气。
小李从此换硬币的时候,就十分小心的注意看,有没有九六年的一元硬币。结果几天下来,也没有看到,后来小李灵机一动,在店门口真的贴了张牌子。上面写着,回收九六年的一元硬币,五十元一枚。结果牌子一贴出去,没几天的时间,就收了几十枚。小李心里这个高兴呀!十来天的时间,小李收了一百多枚。村里好多人都在嘀咕:“真的是奇怪,我们怎么一枚也找不到,早知道这么值钱,当初多注意点就好了。”
小李见收了这么多也不少了,那个人的一千元早就换完了,自己也拿了四千多元才收了一百多枚。可以打电话叫他来取了。当他拨打电话号码的时候,却发现对方电话号码已停机。拨打了好多遍,就是打不通。
一天小李和邻村的几个店老板一同去进货。结果聊着聊着就聊到了这件事,那几个店老板异口同声的说道:“我们也遇到了这件事,家里换了那么多九六年的一元硬币。结果打对方电话就是打不通。”他们现在才发现一个问题,来换九六年一元硬币的,全是外地人。
2024.5.16
【美文点评】:
这篇小小说《回收》以简洁明快的笔触讲述了一个充满悬疑和教训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小李经营着一家小超市,在平凡的日子里突然遇到了一个看似诱人的商机——回收九六年的一元硬币。这个中年人用高额的利润吸引小李,使他对此事深信不疑,甚至不惜投入自己的资金去积极寻找和收购这些硬币。
小李的警惕性逐渐降低,被高额利润冲昏了头脑,以至于他没有仔细核实对方的身份和信息的真实性。当他终于收集到足够数量的硬币,准备联系对方进行交易时,却发现对方的电话已经停机,无法联系。这时,小李才如梦初醒,意识到自己可能上当受骗了。
故事的高潮部分,小李在和邻村店老板的交流中得知,他们也遭遇了同样的骗局。这一情节进一步加深了故事的悬念和警示意味,使读者对小李的遭遇感到同情,同时也对骗子的狡猾和残忍感到愤怒。
这篇小小说以小李的遭遇为引子,揭示了人们在面对看似诱人的商机时,往往容易失去理智和判断力,从而陷入骗局。故事告诉我们,在做生意或者进行任何交易时,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仔细核实对方的身份和信息,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承诺和诱惑。
同时,这篇小小说也提醒我们,在面对不熟悉的领域或者看似复杂的交易时,我们应该寻求专业人士或者相关部门的帮助和建议,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风险。
总之,《回收》这篇小小说以其紧凑的情节和深刻的寓意,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作者简介:王先海,笔名清风明月,江苏泗洪人。中央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毕业。从小兴趣广泛,喜琴棋书画。多次参加市,省及全国性的象棋比赛,并取得很好的成绩。曾多次与全国大师,特大登台对弈。所写的大量的现代诗,古诗词,在全国多家网络平台,多家都市头条及报刊杂志社刊登发表。个人信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以诚待人,人也以诚应!

